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1992,(4):13-14
<正> 开发棉麦两熟,走棉麦一体化的种植道路,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八五”期间棉花自求平衡和粮棉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决策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北方棉区棉麦两熟发展很快,从几十万亩发展到3000多万亩,占到棉田面积的一半以上,预计“八五”期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加快棉麦两熟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培育选择适合我省两熟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品种,探索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两熟栽培模式,以保证两种作物高产、稳产、促进棉麦一体化这一种植制度积极而稳妥的发展。提出此实施方  相似文献   

2.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3.
4.
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铃重、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影响作用大,表现为3∶2式优于3∶1式。种植方式对棉籽(仁)脂肪和蛋白质累积、棉仁棕榈酸、硬酯酸和油酸含量影响作用较小,对棉仁亚油酸含量作用表现为3∶2式优于3∶1式;棉仁多数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明显表现为3∶2式大于3∶1式。种植方式对中熟直播棉棉铃发育的影响作用小于播期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铃重、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累积影响作用大,表现为3:2式优于3:1式。种植方式对棉籽(仁)脂肪和蛋白质累积、棉仁棕榈酸、硬酯酸和油酸含量影响作用较小,对棉仁亚油酸含量作用表现为3:2式优于3:1式;棉仁多数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明显表现为3:2式大于3:1式。种植方式对中熟直播棉棉铃发育的影响作用小于播期作用。  相似文献   

6.
鄂东棉区是湖北省三大产棉区之一,包括黄冈专区全部,植棉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3.3%,皮棉产量占全省总产量20%。全区棉田主要集中在长江及境内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比较肥沃,多砂质让土;部份分布于山地及丘陵地区的岗地,土质瘠薄,多黄泥粘土和粗砂土。常年平均温度约17℃,无霜期220~250天,降雨量1,200毫  相似文献   

7.
我所南湖试验农场棉花生产队1964—1965年度36.3亩(市亩,下同)棉麦两熟样板田,小麦获得丰收。小麦品种是鄂麦2号,平均亩产466.8斤(晒干扬净),为全所小麦产量最高的一块,比别块同品种小麦增产18%以上。麦林棉苗亦出苗、生育良好。这块样板田排灌方便,土质比较粘重,保肥、保水力较强,土壤肥力较高。常年轮作制度是: 芝麻(黄豆)——小麦——棉花——蚕豆  相似文献   

8.
1957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有711.4亩地,出现了棉麦两熟千斤(籽花+小麦)高额丰产的成绩,平均每亩产棉花(籽花)515~700斤,相当于全县当年平均产量的1.7~2.6倍;平均每亩产小麦325~500斤,相当全县当年平均产量的1.42~2.68倍。  相似文献   

9.
棉麦两熟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温光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河中下游地区棉麦两熟类型,建立棉铃主要品质性状与铃期温光水因子的输入、输出模型,并分别建立棉株各部位内围(1、2果节)棉铃主要品质性状的温光水模式(日均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两熟春棉下、中、上部和整株铃分别为≥24℃、≥4h、85%左右,≥24℃、≥4h、83%左右,≥21℃、≥4h、83%左右和≥22℃、≥4h、85%左右;两熟短季棉下、中部和整株铃分别为≥21℃、≥4h、88%左右,  相似文献   

10.
11.
1964年我省在铁岭、开原、昌图建立了五十万亩大豆样板田,平均亩产达到193.5斤,比1963年增产25.6%。经过试验明确了三县大豆各品种的适宜播期;改进了播种方法;得出不同施肥量、不同品种密植幅度;施磷、钼肥效果;以及防治大豆食心虫的适期和方法,对指导生产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棉麦两熟春套棉花施纯氮量、灌溉定额对棉花籽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晚春套棉籽棉产量与施纯氮量、灌溉定额间的函数模型,并对施纯氮量与灌溉对产量影响的交互作用做了进一步分析。通过数学模筛选出每亩210kg以上籽棉产量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1964年我县在洛惠灌区南部的50,000亩棉花样板田,因河淹积水损失,实收获47,961亩。在棉花生长期间,特别是5月和8月两个月,由于长时期的阴雨,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主要是:①苗期茎枯病流行,大量死苗,一般死苗20%左右,少数田块达70%以上,给全苗密植带来了严重障碍;②生育期显著推迟,现蕾、结铃期约推迟7天  相似文献   

14.
15.
吴健  蔡士兵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10-311,315
对中熟棉品种春播、麦田春套播、麦后大壮苗(6~7片真叶)移栽,中早熟棉品种麦田晚春套播,早熟棉品种麦田初夏套播、麦后小壮苗(4~5片真叶)移栽6种不同耕作栽培途径进行了多年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早熟棉品种麦田晚春套播和早熟棉品种麦后小壮苗移栽耕作栽培途径,能较好地利用淮北棉区的温、光、水资源,为这一棉区麦棉两熟耕作栽培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湖北新洲县是棉麦两熟产区。几年来,获得了小麦的持续增产。1964年全县34.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221斤,其中2.4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301斤。 为了探索棉麦两熟条件下小麦丰产的规律性,克服棉麦两熟在时间、空间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我们于1959—1964年  相似文献   

17.
18.
19.
稻-麦两熟的种植模式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蒜复合栽培就是利用不同生育习性而实行科学套裁、优化耕作的一种新的立体种植结构。因棉花喜温好光、耐旱怕渍,适应高温季节生长;而大蒜性喜冷凉、喜湿怕旱、耐荫耐寒,适应冷凉季节栽培。实行合理间套,即可充分利用其生态互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