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守超 《农业工程》2019,9(9):122-124
现阶段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其生产量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在客观因素作用下,传统小麦耕种主要以畜力、人力为生产力,致使耕种能力较弱。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农机农艺的结合对小麦播种质量的提高进行分析,结合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状,从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存在的不足与优化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更好的实现小麦播种质量快速提升。#$NL关键词:农机农艺;小麦播种;有机整合;强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麦覆膜穴播技术,是利用覆膜穴播机,按小麦生长的农艺要求种好小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覆膜穴播小麦新技术应用情况覆膜穴播小麦试验成功,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但推广面积并不大,河北省1999年播种面积仅几十万亩(1亩=667,下同),仍属起步阶段。影响该项新技术推广的原因主要是:①习惯于旧的播种模式,对新技术认识不足;②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未能及时解决;③用膜、下种等方面处理不当,投入大,效益不好。1覆膜穴播小麦新技术的含义 覆膜穴播小麦栽培技术是用厚度极薄的聚乙烯地膜覆盖地面,而后用鸭嘴式播种器扎孔播种,借以达到节水保…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及现状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自1992年开始于山西临汾和寿阳,2009年山西临汾城隍乡试验地连续收获了第18年的免耕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大规模推广开始于2002年,在农机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2008年推广面积达到286.5万hm^2。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实施农业机械化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农机与农艺结合。那么,如何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呢?现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河南省舞阳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迅猛。为有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做到农机农艺相结合,县农机局于近日邀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对保护性耕作地块小麦长势情况进行了查看。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产质量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在小麦耕种过程中,因生产力低,农业生产多借助牲畜、人力完成,机械化水平低导致基农业生产率降低。当前,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作物耕种的主要劳动力已转变为机械化,但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上来看,小麦机播质量的提高上仍存在各种问题,故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探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俊英 《农业工程》2014,4(2):93-94
面对山东地区小麦需求的逐年提高,自然资源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好的栽培农艺措施的引入势在必行。从山东地区的小麦种植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意义,进行山东地区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探讨,以期能够为山东地区小麦的高产获得理论基础,对当地农业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明 《南方农机》2024,(5):195-198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类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来看,小麦种植环节中还存在着人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缺乏、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小麦种植效益。鉴于此,笔者对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的主要任务与环节进行了探究与分析,详细阐述了小麦农机农艺配套的必要性与未来农机农艺配套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重视,通过结合机械化技术与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种植水平,促进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未来,还需要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足小麦生产实际,将小麦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作为主要任务,明确其配套环节,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坚实保障,为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对提高小麦机播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势以及发展特点,分析了我国小麦播种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机以及农艺技术的结合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会提高我国小麦机播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所以本文通过对于农机农艺结合对小麦机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以寻求他们的结合点,同时对于其影响作出了一定的分析,以促进小麦机播以及农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目前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机播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粮食供给的保障。因此,研究和应用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来提高小麦机播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手工播种方式虽然经济成本较低,但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和播种均匀性差等问题。而小麦机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和均匀性好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同时,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类小麦机播设备日益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多选择。基于此,文章对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对提高小麦机播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农机农艺结合技术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助推小麦产业发展的优化措施,旨在为相关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与发展趋势,农业机械服务于农业生产,将农机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农机和农艺是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重要条件,农艺技术是提升作物品质的相关技术,农机研发的本质是辅助相关农艺技术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二者相辅相成。针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农机与农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行系统阐述,探讨未来我国农机与农艺协调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旨在为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农机农艺的结合,是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技术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机农艺结合现状,回顾了国内外农机农艺结合历程。从政府政策要求、保障农产品质量要求、改善环境质量需求三个方面指出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就农机农艺结合的推动力、发展途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守干 《南方农机》2023,(24):77-80
加快推进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保证高效农业顺利开展。笔者以安徽省泗县为例,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了解当地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秸秆还田、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水肥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融合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技术培训等具有针对性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装备、新技术优化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农机力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付家斌 《南方农机》2023,(22):86-88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技术得到了较大的突破,在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就玉米种植而言,需要关注农机和农艺两方面的联系性,基于农机农艺的有效结合提高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基于此,笔者阐述了农机农艺和机械化生产的概念,分析了机械化生产的内容及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在新时代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邳州市大蒜机械化播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措施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晓谦 《农业机械》2012,(26):188-189
水家湖农场是贫水区或极贫水区,小麦播种后,齐苗率非常低,小麦抓苗是小麦高产的关键。通过近几年推广农机,特别是深松旋播技术推广应用,抢墒立苗效果明显,连续3年小麦平均单产超千斤。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的10%。山东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后,推进和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和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机与农艺的紧密配套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农艺是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是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农机技术是指为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是机械学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对玉米的种植也成为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文章根据其背景以及基础条件,从管理环节、组织环节以及技术环节等方面,从而对农机农艺结合下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系统进行讨论。在管理环节方面,对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生产资源等方面表现了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好处;在组织环节方面,对农机农艺结合的几种组合方式进行分析;在技术环节方面,通过对农机农艺现有的技术分析,来寻求农机农艺结合的最合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农机农艺融合,泱泱大国粮食安全的呼唤各地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