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瑞安市梅屿乡为主的梅屿大棚番茄基地是浙江省颇具规模的番茄基地,常年种植大棚番茄面积600hm^2。一直以来,以种植一季番茄为主,由于连年种植同一作物,因此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病害严重,农业生产效益不甚理想。近年来;当地农民积极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应用水稻一大棚番茄水旱轮作、粮经结合的种植模式(以下简称水稻一番茄栽培模式),并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据2004年调查:每667m^2产番茄5869kg、产值10564元、纯收入达7037元,纯收入是常规种植(品种为合作903)的2.38倍,还增收粮食613kg,实现粮经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正粮经结合稳粮增效"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即在单位土地上,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基础,按照种植大棚瓜果蔬菜再连作晚稻,优化农作制度,实现全年每亩收入超万元,亩产粮食超千斤的新型种植模式。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这一对突出的矛盾,实现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两不误的稳产高产高效目的。采用水旱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尚庄镇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在生产实践中从原来的番茄套种棉花模式摸索并发展了番茄、水稻轮作新型高效种植模式,既保护和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4年该镇已发展大棚番茄种植户近4000户,推广应用大棚番茄、水稻高效种植面积达600hm^2,2005年在此基础上应用面积又新增40hm^2。现将该高效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巢湖市早春大棚番茄-水稻水旱轮作稳粮模式,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水旱轮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克服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同时,水稻可以充分利用番茄田的肥力,有效减少施肥量,节本提质,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双丰收,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理财 《福建农业》2011,(10):20-20
近年来,顺昌县冬季大棚种植番茄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由于番茄上市早、产量高、周期短、效益好,大棚种植番茄已成为我县新兴蔬菜产业和农民致富途径。灰霉病是大棚种植番茄的最主要病害,2011年普遍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必须科学防治,以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栋钢架大棚利用率,提升“金张掖夏菜”栽培效益,近年来,张掖市科研人员探索了“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前茬种植娃娃菜亩均收入0.7万元,后茬种植番茄亩均收入3万元,该模式一年两茬亩均收益可达3.7万元,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笔者总结了娃娃菜复种番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棚番茄是浙江省嘉善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多年连作引起的土壤障碍问题日益严重,番茄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病害多发严重制约着大棚番茄产业的发展。为有效减轻番茄病虫害,缓解土壤盐渍化程度,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嘉善县农业部门通过推广大棚冬春茬番茄嫁接-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粮经双丰收,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性状。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棚樱桃番茄连茬种植后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产量与效益下滑的现状,绍兴市柯桥区农技部门连年开展了大棚甜玉米—樱桃番茄绿色高效栽培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3年来大棚樱桃番茄土传病害均为轻发生,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陈洋镇伍份村和耦耕镇庆余村是传统的大棚番茄种植村,从2001年起,我们在这两个村成功示范推广了大棚番茄-水萝卜-水稻栽培模式,实行菜粮、水旱轮作,既提高了大棚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又保证了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2005年此种植模式在该县伍份村和庆余村示范推广面积达235.5亩。  相似文献   

10.
一亩地的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你信吗?在吐鲁番市的设施农业基地,这样的收入已经是普遍现象。科技让这个市的耕地变成了金。亚尔乡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种植大户刘晓波,从4万元起家种植温室大棚蔬菜,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他已经是拥有4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的种植大户,仅此一项,他投入到大田里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200万元。吐鲁番市像他这样靠种植温室大棚富裕起来的农民至少有百余户。在他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实行科学的立方体栽培模式后,辣椒套种西甜瓜,占地1.3亩的一个温室大棚早春一季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农村大田能生金,农民依靠土地能致富,这其中的秘密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温州主要生产大红硬果型番茄,在2-6月上市鲜销,近几年番茄市场价格稳步上涨,生产面积发展迅速,番茄产业已成为温州冬季效益农业的一个亮点。在番茄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产粮7.7t·hm^-2,收益15万元·hm^-2的高效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起到了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米东区大棚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群众依靠种植大棚番茄实现了增产增收,但是在大棚番茄发展过程中,所种植的番茄品种出现严重退化现象,品种单一,种植效益难以进一步提升,为此,米东区针对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地区番茄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实际,为了有效推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现代设施农业的经营效益,选择了三个西红柿新品种进行了栽培实验,从西红柿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和抗病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度更好促进番茄种植效益提升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3.
草莓是宁波市广泛种植的大棚高效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1333.33hm2,每667m2产值1.5万元以上。正常年份大棚草莓于5月10日左右采收结束,为充分利用大棚资源,部分农户采取大棚草莓间套西瓜、黑皮藤茄、番茄的种植模式,提高大棚种植综合效益。为了进一步研究大棚草莓间套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草莓间套南方哈密瓜试验,现将该种高效模式总结如下。1大棚草莓生产基本情况试验地选在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中横线北侧上周塘地块,种植草莓品种为"红颊"。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一些城郊及乡镇利用大棚种植"春小青瓜—夏白菜—秋冬番茄,"经几年的试验种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克服了广西地区许多地方照搬外地生产模式、生产效益低下的缺点,是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春季在塑料大棚内种植早毛豆,夏季种植水生蔬菜,实现保护地的水旱轮作。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大棚生产中的连作障碍,土壤得到了有效修复,地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大棚内种植豆类的纯综合效益为82 996.4元·hm-2,大棚内种植春大豆—水芹水旱轮作的纯综合效益为145 680.6元·hm-2,后者比前者的纯综合效益增加62 684.2元·hm-2,既增加了效益,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扩大,大棚番茄面积增加很快,番茄与黄瓜并列成为北方寒地大棚的两大主栽蔬菜。但近些年,番茄病害日趋严重,使大棚番茄产量和效益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对此,我们于1996年~1998年,结合生产指导,对大棚番茄病害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并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北京郊区蔬菜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组织了秋大棚番茄高产高效竞赛活动,来自大兴、通州等6个区县的18户菜农参加了竞赛。在秋大棚番茄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组织多次现场观摩和指导,使得农户种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参加竞赛的18个高产高效点平均667m2产量为5833.96kg,比全市平均667m2产量3962kg高出1872kg,增幅达47.2%;18个高产高效点平均667m2产值为8867.7元,比全市平均667m2产值5150.6元增加3717.1元,增幅达72.2%。秋大棚番茄高产高效竞赛活动的顺利完成,为北京市设施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草莓是宁波市广泛种植的大棚高效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1333.33hm2,每667m2产值1.5万元以上。正常年份大棚草莓于5月10日左右采收结束,为充分利用大棚资源,部分农户采取大棚草莓间套西瓜、黑皮藤茄、番茄的种植模式,提高大棚种植综合效益。为了进一步研究大棚草莓间套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草莓间套南方哈密瓜试验,现将该种高效模式总结如下。1大棚草莓生产基本情况试验地选在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中横线北侧上周塘地块,种植草莓品种为"红颊"。8m宽标准钢管大棚,畦  相似文献   

19.
灰霉病是苏州地区早春茬大棚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早春茬大棚番茄在本地区的种植效益较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种植早春茬大棚番茄的农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为害已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张掖市充分利用钢架大棚进行蔬菜春提早、夏遮阳和秋延后种植,止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钢架大棚400 hm2。为了提高钢架大棚蔬菜的生产效益,张掖市甘州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在梁家墩镇示范大白菜—番茄一年两茬栽培模式,大白菜产量达84 375 kg/hm2,产值112 500元/hm2;番茄产量112 500 kg/hm2,产值116 250元/hm2。扣除成本18 750元/hm2,纯收入达210 00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