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丰56号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选育出来的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大豆品种多分枝,是目前黑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大豆品种中分枝能力比较强的品种。由于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环境不同,为了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本文将生产中合丰56号栽培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最关键技术手段之一。文中通过技术要点、适宜品种和生态区等方面,对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推广的栽培模式进行多方位探讨及总结,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提供栽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栽培密度和种植方式3个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3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类型〉栽培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栽培密度2.4万秭/hm^2,种植方式为行距40cm。  相似文献   

4.
合丰33号(台辐8351—9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新推广的大豆品种。为了探索合丰33号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效果,明确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我们于1991年在所内试验田进行了合丰33号栽培密度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六个地区,60个县市1988-1994年间栽培的92年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球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在36.25%-46.07%之间,平均含量为40.52%,六个不同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有差异,初步明确大豆高蛋白质生态区绥化地区。不同年代栽培的大豆品种比较蛋白质含量从八十年代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4 ̄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峡谷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肥力、密度、品种的复式裂区试验表明,密度、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品种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密度和把力的正交试验表明,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三个大量元素肥料不同设计水平间均差异不显著可见品种密度在玉米栽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试验地分别采用3个不同密度开展研究,分析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生长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南部地区,分枝型大豆自我调节能力强,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强,12万~28万株/hm2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万~20万株/hm2,当达到28万株/hm2时,冠层会出现郁闭现象,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适宜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手段是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态区主要推广的集成创新型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进行概括、总结,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栽培模式提供依据,对大豆新型栽培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类型的3个夏大豆品种,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齐丰84适宜大密度高肥水栽培,7517-88和齐丰850适宜稀植高肥水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密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适宜八五五农场种植的高油大豆产量在品种、密度、肥量等三个因素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因素对高油大豆产量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品种、肥量、密度;在密度24~30万株/hm2的范围里,高油大豆的产量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适量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产量,同时这些合理的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由此找到适宜八五五农场种植的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是品种为农大05556、垦丰16、农大05930,密度24~30万株/hm2,施肥量36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