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同全国一样 ,林业建设有了明显的发展。勿庸讳言 ,目前忽视林业的情况依然存在 ,影响了森林的两大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正常发挥。陕西山区面积大 ,但森林植被稀少且分布不均 ,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 80 %的耕地和70 %的人口处在水土流失地区。陕西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 .1 % ,但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却占全国泥沙总流失量的1 8%。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地表 ,破坏交通 ,淤塞水库 ,加剧洪水危害 ,给下游造成极大威胁 ,而且直接流失土壤和养分 ,造成土壤贫瘠化 ,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还使整个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广东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极大压力,根据广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需要,提出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意见,包括发展规划、科学研究、资金筹措等。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是广东林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曾经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是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森林资源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省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风景资源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四川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粮食出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特殊背景使大规模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成为可能。这一工程对于改善四川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农民收入及扩大就业具有重大意义。1.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全省幅员面积48.5万km2,长江流域在川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96.5%;山地丘陵占幅员面积的90%。现有坡耕地457.1万hm2,其中25度以上的有72.3万hm2。这个地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其生态环境质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土安全息息相关。由于森林的长期过度采伐、草原的…  相似文献   

5.
浅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林业》2013,(8):12-13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林业生态建设,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稳步增长,全省森林面积达7594万亩,森林覆盖率27%,林木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从总体上看,河北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省份,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第18位,人均森林面积排第25位。2012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部署。全省林业工作按照"增林扩绿,林果并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快速增加森林面积、加快发展林果产业为重点,努力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一、注重"四个坚持",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岩溶面积达1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是西南地区岩溶集中分布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2.15万km2.分析云南岩溶的分布,以及岩溶地区生态脆弱给当地人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生态危机,并结合云南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职能科室之一。主要工作职责是:(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法规;(2)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监测等技术规程和标准的制定,并组织开展全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监测工作;(3)依法组织开展并指导全省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因子、自然保护区及湿地消长变化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物种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32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264种,分别占全省的80%和65%。伏牛山横亘西北,桐柏山逶迤东南,林业用地达145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3强,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1/4,林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有林地面积已达958.6万亩,林木覆盖率比全省高8.99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占全省总量的1/5强;现有经济林360万亩,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达282.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的重点: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建设;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位于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之间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生态脆弱区。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土地沙化面积达52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沙化面积总量的1/4,森林面积不足18万亩,森林覆盖率只有2.9%,已成为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沙化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土地沙化不仅给彰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危害,也对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挑战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森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增长速度缓慢. 我省现有森林面积约5000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1%,林分平均每亩蓄积量2.36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林分平均水平的50.1%;树种单调,结构不合理;商品林多,生态公益林少,比例失衡.全省林木总蓄积量1亿多立方米,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了"二头多、中间少"的格局,即山区多、平原多、丘陵区少.山区森林蓄积量占全省的55.9%,平原占22.6%,而江淮丘陵区占21.4%.全省人均拥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我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相称,也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CO2排放与森林碳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区划标准和湖南省生态区位重要性分析,对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需求量进行了测算。全省共测算生态公益林616.70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1 293.29万hm2)的47.7%。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城镇生态绿化越来越重要。同时小城镇绿地建设不但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而且为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林业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辽宁省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为辽宁省林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按用途可将城市土地景观划分为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两部分,这两部分用地扩张可以看作是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采用ArcGIS软件模拟土地扩张运动,构建以两个过程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为基础的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机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为例,选取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作为土地扩张源,分别从土地固有生态属性因子、外延生态属性因子两个因子,8个方面建立阻力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扩张面积为932.14 km2,占县域面积的23.28%;适宜建设用地扩张面积为3 071.87 km2,占县域面积的76.72%。运用最小累计阻力差值模型将卢氏县划分为生态开发不困难、一般困难、较困难、困难4个区域,各区域面积分别为176.18、755.96、811.61、2 260.26 km2,分别占县域面积的4.40%、18.88%、20.27%、56.45%。适于建设用地开发的难易程度分区与适宜生态保护用地相反。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06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2.5%;大石山区石漠化面积已达4.7万km^2,占全区石山面积的52.8%,短期内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土地11.6万hm^2,并且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漠化地区涉及全区95个县市。广西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结合广西退耕还林的现实情况,针对广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使生态环境本底并不厚重的新疆面临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笔者在分析新疆新型工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自治区在生态保护与重建方面亟待解决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1)工业化进程对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判读;2)新疆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技术探讨;3)新型工业影响下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发;4)新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9.
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传来消息:我省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500亿元以上、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以上,林农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把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成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通榆县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与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信息的RSEI指数模型,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过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8.37%和79.38%,近30年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通榆县1985年和2018年RSEI平均值分别为0. 600和0. 48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生态指标中热度和干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湿度和绿度则表现相反;生态环境质量良和优等级的分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差和较差等级的区域主要为盐碱地; 33年间通榆县改善总面积为212 140. 1 hm~2,生态环境退化总面积为455 152. 7 hm~2,不变的面积为182 307. 2 hm~2。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