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Rose.  WD 张宝石 《杂粮作物》1990,(3):47-50,53
高梁开始开花时花梗基本停止伸长,通常在一个花序内要经历6~15天,视花序大小、气温和基因型而异。第一朵小花开放发生在花序顶端分枝最上部的第一或第二个小穗上。开花是以连续向下的方式进行的,在同一水平面  相似文献   

2.
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扁茎大豆植株较矮,节间短;节数不多,但叶数多;叶片着生奇特;叶片较小,叶柄较短;顶端花序特长,开花结荚密集。但扁茎大豆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3.
田佩占  袁全 《大豆科学》1997,16(2):113-117
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扁茎大豆植株较矮,节间短;节数不多,但叶数多;叶片着生奇特;叶片较小,叶柄较短;顶端花序特长,开花结荚密集。但扁茎大豆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4.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鼓粒进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苏黎  董钻 《大豆科学》1997,16(3):237-244
通过3年田间观测,比较研究了3种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开花,结荚,鼓粒进程铁丰24号出苗后第69.5天始花,花期18.5天,植株中部先开花,渐次向上向下开放;辽豆10号出苗后第52.5天始花,花期40.5天,开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豆H-5064出苗后第54.0天始花,花期40.天,花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铁丰24号全株结荚率为33.53%,主花序,副花序,分枝的结荚率分别为36.84%,4  相似文献   

5.
中国扁茎大豆是个不稳定的分离群体。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节数较多,节间较短,叶数较多,叶柄较短。群体中也有与美国扁茎大豆相似的顶端花序类型,开花结荚密集,但植株中下部仍然有大量花序。中国扁茎大豆可能是吉林20号大豆品种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蚕豆一般于秋季至春季栽培。在冬季栽培时,分枝强烈而顶端生长不明显。分枝茎往往达10个以上,当密度增加时易导致郁闭。此外,因同化物不足,分枝茎的结荚率低且不稳定。用品种 Sanuki-nagasaya 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开花后45天(第一阶段)和65天(第二阶段)所同化的~(14)C 光合产物的作用。在冬季,每株除去主茎和其它分枝茎,仅用最早发出的3个分枝茎(1a、1b 和2a)。各分枝茎约20~24个节,留2个荚。在一株  相似文献   

7.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荚期是干物质积累较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31.88%。(2)分枝至结荚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氮为3.700%-4.1095,磷为0.28%-0.285%;钾一般以茎的含量较高,为1.690%-1。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田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田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以行间覆膜(CFBR)、行上覆膜(CFOR)及不覆膜(NFC,对照)3种处理为措施,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依次为CFBR〉CFOR〉NFC;0~100cm土壤贮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可依次划分为土壤水分损耗期(播种期-分枝期)、大量损耗期(分枝期-结荚期)和缓慢恢复期(结荚期-成熟期);不同覆膜方式大豆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相似的规律,都表现出“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处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新品系──高作一号高作1号是山东省高密密县植保站和山东在科院作物所由不稳定品系(8205)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0.8-1.5米,亚有限结荚习性,叶卵圆形,紫花,灰毛,主茎粗壮,分枝随密度而变化,以主茎结荚为主,主茎16节...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序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花序的变异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育种科学家从群体、株型和光能利用方面研究产量的突破。大豆与小麦、水稻作物的顶端穗状花序不同,大豆的结实在全株主茎和分枝的叶腋和预端,开花、结实先后参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花荚脱落率达30%~80%之...  相似文献   

11.
张桂喜  郝诗枝 《作物研究》2002,16(3):136-136
油菜进入角果成熟期后 ,叶腋内的休眠芽萌发生长出许多小分枝称为次生枝 ,次生枝所开的花叫次生花。次生花不能结实 ,消耗植株体内大量养分 ,加重病虫危害 ,使植株早衰减产。 1 996~ 2 0 0 1年 ,我县油菜次生花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油菜发生次生花后 ,一般减产 2 0 %~ 3 0 % ,严重的达 5 0 %~ 60 % ,个别突出的几乎失收。1 次生花的田间表现类型1.1 矮化型病株发育不良 ,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缩短 ,次生分枝丛生 ,不断开花但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病株主茎一般较正常植株缩短 3 5 cm以上 ,分枝缩短 1 0 cm以上。1.2 徒长型病株主花序显著伸…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大豆株型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东北地区大豆株型的演变王金陵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以结荚习性为主体的大豆的株型,是自分枝性强、主茎不明显、植株高大蔓化的典型无限结英习性,经过主茎逐渐发达,分枝减少,株高降低,直立性提高的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而向主茎明显,分枝少,主茎节多、荚多、秆强的无...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混合芽(即橡胶树“花芽”)发育不同联合会的形态结构观察及秋水仙素对其染色体数诱导加倍的研究结果表明:长1.5~3.9mm的萌动混合芽处于圆锥花序的分化初期,其生长锥下方刚形成花序的一级分枝原基,细胞分裂量较大,在该阶段用0.25%秋水向素溶液进行染色体数加倍处理,较易获得整体加倍的变异花序。  相似文献   

14.
大豆品种边际效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凤娟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7,16(2):181-184
在31个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系)试验的4行区中间2行,分别取第1、2、3、4株,调查其产量构成性状并进行单株测产和考种,分析了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大小的排列为分枝数〉产量构成性状(单株荚数、粒数)、产量〉茎杆重〉百粒重〉粒茎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边际效应大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品种间边际效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掐顶对大豆株型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掐顶显著增加掐顶下部节位分枝的发生,改变株型结构,株高降低,成熟期推迟,主茎、分枝结荚比例改变,单株结荚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王丕武,张晓玲,张军…∥林农业科学。一1994,(3).一18~20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  相似文献   

17.
以20个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主要性状,并分析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校数、株高、角果密度及全株有效角果数与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只株高与主花序长达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花序角果数和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油菜高产育种应在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基础上,选择植株高、角果密度大、主花序长、分校部位低的株型。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历史时期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在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结荚习性、株高、节间距离、分枝数、结荚数)、垄宽、耕翻深度、化肥用量、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特点.提出黑龙江省发展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测定铁丰25号大豆,在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经分析,大豆结荚期,根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不协调;并测得从分枝期开始,地上部与根的干物质积累量按19.38:1而且逐渐减少的比率进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不能突破13032.0公斤/公顷;同时测得要实现每公顷3000公斤以上产量,开花、结荚、鼓粒期根的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不能低于16.8、27.6、7.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绿豆价格不断攀升,种植雪绿1号可以快速致富。雪绿1号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自动封顶,株高60cm,分枝3~4个,结荚20~40个,多者50~100个,百粒重7g。黄花、粒大、色绿,商品性好,生育期65d,成熟早而且一致,不炸荚,适合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