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 1980年以来,以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为首的一些国内科研单位先后开始了长吻■移养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先后在长吻■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全国推广。但因本省比广东等南方沿海省区气温回升迟、积温低,人工繁殖一般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进行,当年鱼种规格偏小,这给鱼种越冬和来年规格成鱼上市带来很多困难。同时,在长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延长苗种培育时间,增大鱼…  相似文献   

2.
罗江兰 《重庆水产》2003,(2):20-21,23
本文总结了分级培育长吻鮠苗种的新技术:采用水泥池与土池配套进行长吻鮠的鱼苗和鱼种培育,一方面促进了鱼苗的生长,提早将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一般都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长吻鮠鱼苗鱼种培育技术作了初步研究。几年试验共育出鱼苗8万多尾,鱼种1万多尾。鱼苗经25~33天培育,平均全长4.8厘米,体重1.2~2.7克,成活率63.8~99.1%。水蚯蚓是鱼苗阶段的良好饵料,配合饲料也可使用。当年鱼种生长较快,一般体重41~74克,最好的可达90克以上。苗种生长适宜水温为24-28℃。  相似文献   

4.
土池培育鳙亲鱼提早繁殖试验何宝玲庞财满欣宿孝宏(吉林省白城市月亮泡水库管理局131307)为了探索北方地区鳙亲鱼提早人工繁殖的经验,解决南苗北运成本高、成活率低的问题,1996年我们在月亮泡水库苗种繁育场利用土池培育鳙亲鱼进行了提早人工繁殖的试验,并...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1997年3月下旬进行了南方大口鲶早繁技术的研究并获得成功后,于1997年4月和1998年4月连续进行了该鱼种早繁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整套早繁苗种培育的成熟技术,不断提高南方大口鲶苗种繁育水平。1培育池条件11人工控温培育池:共1...  相似文献   

6.
长吻鮠蓄养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enther)属鲶形目鮠科,广布长江流域。长吻鮠系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近年来其资源日趋下降。为了摸索长吻鮠在池塘条件下的人工养殖技术,我们于1980—1983年重复进行了长吻鮠的蓄养人工繁殖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沅江市近几年的试验与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和探讨了长吻鮠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长吻鮠在分类上属于鲶形日、鮠科,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关于长吻鮠发育的研究,仅见于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1975)的初步报导。我们从1982年以来,在长吻鮠的蓄养繁殖和鱼苗培育的研究中,为提供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鱼类自然繁殖的时间较晚(以辽宁锦州为例,鲤鱼的人工繁殖一般在每年的5月10日左右),导致苗种培育时间短,最终秋片鱼种的规格小,影响鱼种越冬的成活率以及商品鱼养殖,因此提早人工繁殖显得十分必要。结合笔者多年生产经验,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鱼类提早人工繁殖的方法(以鲤、鲫鱼为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1994年起,我场进行鳅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人工繁殖技术及苗种培育的关键性环节,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1996年人工孵化鳜鱼苗20万尾,孵化率达90%~95%,育成3cm左右鱼种8.9万尾。现将主要技术环节综述如一下:一、鳜鱼的人工繁殖(1)亲鳜选择及培育选用本地大湖内捕捞的成鳜作亲本,共引进亲鳜20尾,搭养在两只3.5亩的草亲鱼池中,饵料鱼靠池塘中原有的野杂鱼虾类。经一年培育后,捕起放入0.3亩暂养池中培育,以便繁殖时操作。冬、春季投放足够的小型野杂鱼类作饵料,加强亲鱼营养。(2)催产选择成熟度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池塘肥水培育法培育长吻鮠夏花鱼种。试验结果:放养规格为0.7cm~0.9cm的长吻鮠仔鱼,放养密度5万尾/667m2~8万尾/667m2,经1.5个月左右的培育期,长吻鮠夏花鱼种平均规格达4.0cm~5.6cm,平均成活率61%。  相似文献   

13.
地热水繁殖鳜鱼及苗种培育技术陈炎发(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毕道生(湖北省蒲圻市水产局437300)芦学亮(蒲圻市水产良种场437300)近几年,我们在蒲圻市水产良种场,利用地热水,提早进行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研究,所培育的苗种供应到养...  相似文献   

14.
长吻鮠是近几年进行移养驯化和人工繁养的鱼类品种,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咸鱼饲养及病害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6年对长吻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角养殖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8年,人工繁殖鱼苗7000尾,调入夏花鱼种1万尾,培育10~15cm的鱼种1.01万尾,为我南开展长吻养殖提供了种苗和技术上的保证。现将苗种培育技术关键作一介绍。1.鱼苗培育 鱼苗阶段,鱼体娇嫩,在小型水泥池中培育,面积40m2即可,长吻喜荫、畏光,在池的一端应搭棚遮荫,同时培养其集群生活的习性,刚入池的小苗投喂小型水蚤及蛋黄,以后逐步吞食大型蚤类,鱼体达2cm左右时。可试喂水蚯蚓,诱其摄食,2.5cm以后,转为主食水蚯蚓,水蚯蚓是…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属鲤形目,鲤科,鳊鲂亚科,为长江中下游湖泊特有的草食性鱼类。随着池塘养鱼的发展,人们对其苗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由于其产卵季节比鲤鱼稍迟,在长江流域产卵季节为4~6月,在北方地区其产卵季节为7月上旬。为解决北方地区团头鲂鱼苗、鱼种生长期短,规格过小等问题:一是从南方购买水花或乌仔,但越冬成活率较低;二是在本地培育团头鲂亲鱼,利用电厂余热水、地热水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式提早亲鱼培育时间,使之提早产卵,进行人工繁殖。为了满足哈尔滨地区对团头鲂鱼苗的需要,2001年我们在哈尔滨市鱼苗场进行了利…  相似文献   

17.
红尾皇冠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 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 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过程中,对成鱼的活动、取食、御敌及繁殖行为和幼鱼的栖息、取食行为作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幼鱼培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长吻鮠人工驯化养殖技术研究”从1980年开始至1988年底,已在亲鱼培育、蓄养繁殖、鱼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配合饲料、鱼病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水产专家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产卵池流水培养长吻鮠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吻鮠(Leiocasis longirustris Gunther),属鮠科、鮠属,俗名江团、肥沱,又名“淮王鱼”,因肉质鲜嫩,无肌间刺,且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养殖品种。目前,广东、四川已颇具规模;但在安徽由于人繁没有过关,同时长吻鮠为生活在河道型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限制了养殖。本文在安徽省内现有条件下进行长吻鮠的苗种培育,提高我省的养殖水平,尽快使安徽的长吻鮠的养殖规模化,做了一定的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为直径8m的产卵池,池深1.5m,池底坡降度2~3%。培育用水为池塘水,经3道拦网过滤,经藕池沉淀后再排入产卵池。池水溶氧充足,pH7.6左右,池水浮游生物总量为9.98×10\+6/L,偏肥。透明度在30~5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