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掌握松大蚜形态特征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种防治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1.取大蒜500克,捣烂后加水5千克,过滤后喷雾。2.取生姜500克,加水250克,捣烂取汁,每500克汁液加水3千克搅匀喷雾。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杂草对小麦生产的为害不断加重。为把杂草为害降到最低限度,对田间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杂草为害的原因。针对杂草防除中的常见问题,推荐各具特点的除草剂,并简要介绍了配药的关键技巧、施药的最佳时间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主要针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发生实际,开展了麦田化学除草的施药器械和除草剂的田间筛选试验,明确了使用有扇形雾喷头的W S-16手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采用单侧平行推进法施药,药液附着率高,能显著提高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麦喜、麦田青、巨星等是防除关中灌区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有效药剂,且对小麦安全无药害,相同用药量下以冬前防除效果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铜锤草的形态特征及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6.
油菜田杂草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油菜田杂草采用农业防除及化学防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河北省甘薯田主要杂草种类和防除技术要点,以期为河北省甘薯田杂草科学防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油菜田杂草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阐述油菜田杂草的危害、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化学除草技术、免耕油菜田等五方面介绍了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河北省甘薯田主要杂草种类和防除技术要点,以期为河北省甘薯田杂草科学防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莲藕及慈姑田蚜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2012年4月下旬始发期起,每隔10天调查1次泰山白首乌蚜虫数量,2013年进行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好,施药后7 d各剂量下差异不显著,对泰山白首乌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新农药防治抗性棉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在太原、临猗等地进行了咪蚜胺、硫丹和丁硫克百威防治棉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新农药对棉花苗期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以咪蚜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防效最为突出。在棉蚜发生盛期,25%咪蚜胺可湿性粉剂以2000倍液喷雾防治,2~14天的防效可达95%~100%,持效期在14大以上;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1~5天的防效可达92%~100%。试验充分说明咪蚜胺的防效和持效,明显好于对照农药40%久效磷水剂,是理想的防治抗性棉蚜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3.
25%吡螓酮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吡螓酮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结果表明,1000、2000、4000倍液对表蚜、桃蚜、月季无网长管蚜均有控制作用,尤以1000、2000倍液效果较好。防治桃蚜效果较5%高效氯氰菊脂差,防治月季无网长管蚜效果与5%高效氯氰菊脂相当,防治麦蚜效果优于5%高效氯氰菊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15.
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为了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为害,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20%毒死蜱对小麦拌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更突出,持效期更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其中,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为苗期<中期<后期;潜热通量受到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季节变化特征为苗期<后期<中期;CO2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到LAI、热通量和下垫面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1个CO2吸收高峰的U型曲线,季节变化特征为前期<后期<中期。冬小麦农田CO2、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麦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CO2的汇。  相似文献   

17.
18.
综述了蚜虫体内共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蚜虫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的生物学、生态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小麦品种(系)表现为感蚜虫。小麦遭受蚜虫危害后,产量、容重、千粒重、籽粒沉降值、出粉率均明显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面粉沉降值、面筋含量有所增加,但均不显著;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也严重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受蚜虫危害后,产量性状和各品质性状的变化最大。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抗耐蚜虫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