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前言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河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解放后,在河北省虽然推广了一些抗病品种,但由于在大面积上栽培的碧蚂1号丧失了抗条锈性,锈病仍成为生产中的重大威胁。关于锈病发生的锈菌来源,陈善铭和季良等都认为秋季小麦幼苗上发生的条锈  相似文献   

2.
分析测定了当前河北省大面积推广的26个优质麦品种的物化性质和面团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优质麦品种均属于强筋小麦,容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较高,品种间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并针对河北省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对今后优质小麦育种、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品种的开发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掌握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情况,按照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中的主要参数,对1998~2017年河北省冀中南区域审定的45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与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按照新的审定标准衡量,河北省审定的优质小麦62.2%为强筋或中强筋品种,37.8%为中筋品种。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吸水量是影响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等级的重要因素;优质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与普通小麦的产量增加幅度基本相同。并探讨了今后河北省优质小麦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揭示河北省高产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为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及生产提供借鉴,统计并分析了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46个水地组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以中筋麦类型为主,多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相对较高,面团稳定时间极低,故今后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改善小麦品质育种的主...  相似文献   

5.
1994-1995年河北省小麦白粉病的混合菌系,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及部分资源进行了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用条28、条29、条30、条31四个秀锈病优势和用叶中1、叶中2、叶中3、洛10类群四个叶锈病优势小种对河北省小麦品种及部分资源进行了分小种成株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6.
引言在小麦锈病的流行规律方面,关于锈菌菌最和小麦品种耐病性的作用,过去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如季良(1)认为,河北省的气象条件,每年都是适合条锈病发生的,在感病品种存在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菌量,锈病就能流行。季良、阮寿康等(2)对耐锈品种的耐病性进行过研究,认为耐条锈病的品种与感病品种比,具有潜育期较长,初期病势轻,病势增长慢、产量稳定等特性,美国 Stakman(3)在总结五十余年来抗病选种的经验时说:“1953和1954年美国的稈锈病大流行,摧毁了70%的硬粒小麦和30%的普通小麦。但是现有品种的  相似文献   

7.
印度旁遮普农学院育成的PV18、卡里亚索那、S308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矮秆小麦品种。 为了创造新的基因型小麦,印度在小麦育种上采取了四个主要措施。1.大量引种墨西哥矮秆小麦及其杂交种。例如,将列尔马—罗哈64A和索诺拉64两品种推广给当地农民种植,它们在头一年单产即达40公担/公顷,比当地品种C306增产30—40%。2.选育抗锈病和品质优异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小麦产业化生产步伐,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2012年开展了小麦各品种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对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抗性不一,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防治小麦锈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业 《新农业》2011,(7):20-20
小麦是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3200多万亩。受综合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在河北省连续两年偏重发生,因此必需对小麦锈病的防治高度重视。1.危害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3种,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常造成严重损失。小麦3种锈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而严重,其次为秆锈和叶锈。  相似文献   

10.
小麦锈病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病害,锈病的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防治锈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播种抗锈病的品种,此外通过品种混播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就抗病品种和品种混播在防治锈病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推广小麦品种蛋白质和淀粉及其组分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东省近年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两种物质及其组分进行了系统测试,并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这两种物质及其组分对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的育种目标,为山东省有计划地进行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推广小麦品种籽粒物理及面粉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东近年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籽粒物理品质性状,包括千粒重、容重和角质率;面粉品质性状,包括出粉率、沉淀值、干湿面筋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各性状指标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为山东有计划地进行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推广小麦品种蒸制的馒头质量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3个小麦品种蒸制的馒头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泰山1号品种蒸制的馒头体积和比容最大,其次是鲁麦17号。感官评价以PH82-2-2得分最高。聚类分析结果,一类仅有泰山1号,但感官评分稍低;二类有21个品种;三类仅有鲁麦5号。综合评价山东推广小麦品种,多数可满足加工馒头的要求,但加工优质馒头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4.
对6个早熟结球甘蓝品种,在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甘蓝-冬小麦种植模式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农珍绿较早熟、抗病、产量高、结球紧实,最适宜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甘蓝-冬小麦种植模式中推广应用;中甘21、8398早熟性好、结球紧实,宜在海拔1700 m左右的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甘蓝-冬小麦种植模式中作为配套品种推广应用;华耐百惠等三个品种抗病、产量高,但成熟期偏晚,宜在海拔1450 m左右的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甘蓝-冬小麦种植模式中作为配套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阿克苏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中,分别在南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区内的阿克苏河与渭干河流域(含上游拜城盆地)进行了早熟型和中晚熟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两河流域一年两熟区域中以早熟品种邯5316、新冬20表现综合性状优良,而鲁麦23 表现面筋含量较高;在拜城盆地冷凉山区试验的中晚熟品种中以92-6A品种表现综合性状好。因而建议本区在发展种植优质小麦的结构调整中,将上述品种在相应的生态区域内加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26-11427
[目的]为更好地推广垄作栽培技术。[方法]以京9428、京冬8号为供试小麦品种,于2004、2005年研究了垄作与传统平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两个品种垄作栽培单位面积有效成穗低于传统平作,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提高,籽粒容重、出粉率和干、湿面筋的含量及沉降值明显高于传统平作栽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差异不大。京9428产量水平达6150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9.0%,京冬8号产量水平达5985kg/hm2,比传统平作增产14.6%。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籽粒品质和面粉的加工品质,改善了小麦籽粒出粉率和磨粉品质。[结论]垄作栽培对晋中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是有益的,可以在山西省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血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对河南省近年推广的109个小麦主要品种的血缘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品种可归为阿夫,内乡5号,丰产号,阿勃,碧蚂麦,辉县红,玛拉,郑引4号,郑引1号,偃麦草,黑麦,洛夫林,高加索,山前麦,阿芙乐尔和其它亲本品种等16个亲本系统。分析还发现亲本系统的地理来源主要是意大利;来自国外的亲本以及我国的亲本品种仍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生产上利用品种大都具有相似的遗传构成。据此对小麦育种中亲本的选择,优良品种的  相似文献   

18.
“九五”以来,重庆市育成、推广小麦新品种10余个,累计种植面积100万hm2以上,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等问题,通过对重庆小麦育种现状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七五”至“十五”期间(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共审定推广了90个小麦新品种,其中中熟和晚熟品种占到64.4%。单产由1986年的1808kg/hm2提高到2005年的3167kg/hm2,单产提高1.75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增加;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沉降值提高上。在小麦育种上采用了新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育种效果。育种品种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4条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