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梨黑星病菌室内药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梨黑星病菌药效测定试验表明:在所选的14种低毒杀菌药剂及一种生物制剂中,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EC50为0.1458 ug/g,50%新灵可湿性粉剂EC50为0.1463 ug/g,药效明显高于其他药剂。13%宝多可湿性粉剂EC50为3.166 ug/g,药效最差。生物制剂苦皮藤(EC50=1.674 ug/g)防治效果不理想,但由于该药剂对人畜及天敌安全,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残留量低等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梨黑星病菌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梨黑星病在国内是一种流行颇广的病害,病原菌(Fusicladium pirinum)分离困难。国内报道认为燕麦琼脂培养基,杏干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等适宜梨黑星菌生长(魏宁生等1962),但经我们多次试验,效果均不理想。为此,我们尝试筛选适宜于此种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18种培养基对梨黑星病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用PDA、改进PDA及PSA培养较易分离成功,在改进PDA+L′中营养生长速率最大,20℃下培养20d菌落直径可达12mm,并产生分生孢子。药效测定试验表明,10.0μg/mL的70%代森锰锌或5%杀菌清水剂及5.0μg/mL的植物制剂20%苦皮藤水浸液,对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高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100%,100%和78.71%。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杀菌剂的生产工艺及工艺配方:载体(PVP)100 g,碘20 g,乙醇280 g,反应温度控制在75~76℃,反应时间为1.5 h,在70~80℃烘干得原药100 g,将制备好的原药与果树营养元素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即可。经大田喷施试验,对梨黑心病的防治率可达99%,且无毒无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SR值均 >1.5 ,仅 1∶ 5的混配组合 SR值 <1.5 ,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还表明 ,病原菌抗药性水平愈高 ,混剂增效比率值越大 ,增效作用越显著。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方面考虑 ,应以 1∶ 1~ 1∶ 3的配比组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是渭南梨区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 ,病害暴发流行年份,常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防治黑星病的药剂种类较多,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药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1999年作者选择生产中常用的几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培养温度22℃,在黑暗下110 r·min-1连续震荡培养22 d时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强.采用4种方法都可检测到毒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鸭梨感染黑星病后生理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梨叶片接种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其叶片的细胞渗透性,光合作用,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鸭梨叶片感染黑星病后,细胞渗透性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总酚含量增加;多酚氧化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发生变化,在接种后有新酶带产生和原酶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40%福星乳油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常用药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及30hm2以上多点的生产示范试验,40%福星乳油、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对梨黑星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施用40%福星乳油1∶6000~8000倍液、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1∶2000倍液,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光照对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pH为6.0;将梨黑星病菌分别接于pH为6.0的PDA和LP'培养基上,20℃下培养14d后,经黑光—黑暗各12h的光照周期培养72h,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较高。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分离一年后的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中萌发率可达55%,对任何时候进行室内生物药效测定试验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发现许多植物具有杀真菌和细菌以及钝化病毒的作用。开发和利用有杀菌活性的植物,希望能得到高效、优质、经济的植物源杀菌剂。介绍了目前人们广泛研究的几种有杀菌活性的植物及其杀菌或抑菌活性成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对山西梨区梨树黑星病的田间防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比较不同药剂对梨树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梨黑星病更为有效的药剂,2007年以酥梨为对象,对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制剂80%腈菌唑.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最好;7种治疗剂中除多菌灵防效较低外,其余6种药剂的防效均在85%以上,相比差异不显著;保护剂代森锰锌在及时合理的用药下,防效也在80%以上;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属相同产品的不同剂型,微乳剂的溶解性和黏着性优于水分散粒剂;多菌灵的防效最低,这可能与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不同梨品种采集的6个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的单孢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菌体酯酶同功酶测定。结果表明: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是存在生理分化的。并可将供试6个分离物分成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多菌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菌灵的理化性质、在植物体内的残留情况、对微生物和动物的影响以及与其降解有关的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竹子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谢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81-5282,5286
就重要的资源植物竹类在过去的几十年其抗寒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比其他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分析竹类植物在抗寒性方面的不足,并对竹类植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