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概述了2009~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农场甘薯[Ipomoea batatas(L.)Lom.]新品种徐薯27超高产的机械化种植模式。简要介绍了育苗、种植、栽插、收获和贮藏模式,从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的选择、主要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入手,全面总结了徐薯27大面积超高产机械化栽培种植模式的成功经验,现已推广到江苏省宿迁市(种植面积100 hm2)、山东省济宁市(种植面积150 hm2)、河南省周口市(种植面积200 hm2)、安徽省亳州市(种植面积210 hm2)4个地方。2011年种植经济效益均在2.7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薯29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徐薯18×徐薯781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在2009—2010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区试平均鲜薯产量为32 752.2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 000.0 kg/hm2,比对照苏渝30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产量为29 056.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436.0 kg/hm2;薯块平均烘干率28%左右,比苏渝303高3%以上;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耐逆、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耐旱耐盐性强,适宜在沙性高钾土壤种植,可适当密植,以充分发挥耐逆特性,是适合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滩涂地种植的食用、淀粉加工兼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09,(4):79-79
清流县2009年甘薯种植面积2000多hm2,甘薯的种植和加工已成为清流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为了促进甘薯产业化的发展,县农业局高度重视甘薯品种的引进与增产措施的推广。一方面积极组织实施2009年福建省加工型和高淀粉型的16个甘薯新品种的展示,并开展甘薯后续加工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加工率高的品种在全县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种植模式下的甘薯产量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种植垄距模式,为西南地区甘薯机械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这5种种植模式下,鲜薯以垄距为90 cm的产量最高,垄距为75 cm的产量最低。随着垄距的增加,产量逐渐上升,90 cm的产量达到最高,垄距为95 cm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设置为90 cm,鲜薯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高淀粉甘薯0409-17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钾肥施用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系0409-17产量和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47 325~53 820株/hm2、施过磷酸钙(含P2O512%)115.5~367.5 kg/hm2、施氯化钾(含K2O 60%)27~226.5 kg/hm2的栽培模式下,能充分发挥该品系高产和高淀粉的潜力,甘薯鲜薯产量超过22 536.15 kg/hm2、淀粉产量超过5 679.3 kg/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钾肥施用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系"0400-17"产量和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47 325~53 820株/hm2、施过磷酸钙(含P20512%)115.5~367.5 kg/hm2、施氯化钾(含K2O 60%)27~226.5 kg/hm2的栽培模式下,能充分发挥该品系高产和高淀粉的潜力,甘薯鲜薯产量超过22 536.15 kg/hm2、淀粉产量超过5 679.3 kg/hm2.  相似文献   

7.
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10年至2017年,全国育成甘薯新品种194个,其中,食用型、淀粉加工型、食用与淀粉兼用型和食用型紫薯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5. 1%、22. 7%、21. 1%、11. 3%,高干物率类型的品种仅占5. 4%。在全国15个省(市、区)种植面积达6. 67×10~4hm~2以上的品种有商薯19等7个。其中,甘薯品种商薯19和徐薯18种植面积分别为45. 8×10~4hm~2和33. 3×10~4hm~2,占甘薯种植面积的20. 1%和14. 6%。今后甘薯品种创新重点: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加强甘薯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甘薯良种繁育体系规范化建设;品种选育要适应甘薯机械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是在界首市实施的1种变一年二熟(小麦-夏甘薯)为一年三熟(小麦-夏甘薯-长杪高粱)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总产值达19 763元/hm2,较当地常规种植夏甘薯净增收6 713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郑红2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于2001年从徐01 -2-9开放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淀粉、抗病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原品系号为郑04-4-2.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北方薯区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鉴定试验,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763.5 kg/hm2、29313....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气候干旱、少雨,土质中壤,适合种植甘薯。近年来,易县甘薯种植面积保持在4 666.7 hm2左右,甘薯生产区也是重茬区,主栽品种是80年代初引进的北京553(鲜食型)和徐薯18(淀粉型),由于连年种植,重茬病日趋严重,其品质与产量已阻碍了当地甘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人员开展了甘薯新品种(系)的生产性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形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辽西地区谷子生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燕谷1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制约谷子生产的氮肥施用量(因素A)、磷肥施用量(因素B)和种植密度(因素C)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不同水平组合的籽粒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以明确谷子生产上的最佳施肥方案与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燕谷1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均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其中,氮肥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种植密度是影响谷子叶面积指数和穗粒重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条件下,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因素组合均为A2B3C1,即氮肥施用量187.50kg/hm2、磷肥施用量131.25kg/hm2、种植密度30.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达到了5363.79kg/hm2和14514.9元/hm2。  相似文献   

12.
以九丰1号金银花为供试材料,设计了4种种植密度(株距:1.4、1.2、1.0、0.8 m,行距均为1.5 m),密度范围为4 762-8 333株/hm2,探讨在淮安地区金银花种植早期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安地区,九丰1号栽培的前3 a在试验设计的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8 333株/hm2的处理各年份的产量均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其中2011年、2012年和2010-2012年3 a合计产量与其它密度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cm、垅高20cm、垅面宽60~65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000株/hm2,株距47.62cm;种植密度47250株/hm2,株距42.33cm;种植密度52500株/hm2,株距38.10cm(CK);种植密度57750株/hm2,株距34.63cm;种植密度63000株/hm2,株距31.75cm;种植密度68250赫/hm2,株距29.30cm.考查不同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子孙芋产量、商品芋效益。[结果]63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达25103.70kg,/hm2,商品芋政益为97738.2元/hm2。[结论]中等肥力状况下的高沙土地区泰兴香荷芋大面积种植密度以6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氮磷钾“3414”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引进马铃薯兴佳2号在连江县敖江流域进行氮磷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的效应最好,增产65.3%,磷肥和钾肥分别增产17.3%、19.7%.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求解得出在横槎、宝溪等区域种植马铃薯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每667 m2施N分别为14.0 kg、18.0 kg,P2 05分别为11.5 kg、9.0 kg,K20分别为18.0 kg、15.5kg,最佳经济效益分别为3333.67元、3340.13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珍酒集团指定品种红缨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摸索出适合红缨子的最佳种植方式和密度。[方法]开展2、3株种植方式的9万、12万、15万株/hm23个密度栽培对比试验。[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穗长、着壳率、千粒重都降低,其中以9万株/hm2处理的经济性状较好;产量以12万株/hm2处理的最高,在2株栽培方式中比9万、1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400.20、1467.45kg/hm2,增幅分别为17.90%、19.55%,在3株栽培方式中比9万、1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1134.00、1156.20 kg/hm2,增幅分别为6.00%、24.44%。[结论]建议生产中红缨子的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种植方式为3株,可在同类地区中推广应用此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抗虫棉万丰201的特征特性,采用4因素4水平及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和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对密度、追肥、灌溉、化控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子的棉花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肥料施用量。合理密植与科学施肥,是提高棉田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确定了万丰201棉花地膜覆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化方案为:留苗密度4.8万株/hm2;施尿素425 kg/hm2、磷酸二铵475 kg/hm2和氯化钾225 kg/hm2做基肥;在花铃期,用尿素200 kg/hm2追肥1次;全生育期化控3次,分别于蕾期、初花期和打顶后7 d左右各进行1次,缩节胺用量分别为7.5~12.0 g/hm2、15.0~22.5 g/hm2和37.5~49.5 g/hm2。  相似文献   

17.
广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广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4种种植密度(7.50万株/hm2、8.25万株/hm2、9.0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及4个施肥量〔施N量分别为75.00 kg/hm2、150.00 kg/hm2、225.00 kg/hm2和300.00 kg/hm2,m(N)∶m(P2O5)∶m(K2O)=2∶1∶4〕共1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施肥量为N225.00 kg/hm2、P2O5112.50 kg/hm2、K2O450.00 kg/hm2时,单穴大中薯重量最大,且产量和扣除种薯、肥料费用后的净收入也是最高,分别达到了28997.62 kg/hm2和68990.96元/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从多因素分析,其影响顺序为:密度(x2)>底钾(x5)>追氮(x6)>底氮(x3)>补水(x7)>底磷(x4)>追肥/补水生育期(x8)>播期(x1)。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x2)与补水(x7)的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72 047.8株/hm2,底施氮量为135.3kg/hm2,底施磷量为262.0 kg/hm2,底施钾量为295.9 kg/hm2,追施氮量为239.6 kg/hm2,补灌量为1 198.0m3/hm2,追肥/补水生育期在玉米18展叶时,玉米产量达到理论最高值,为16 194.8 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