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融雪剂对城市绿化危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分析融雪剂造成的行道树、草坪等的死亡情况,提出了通过在降雪前安装挡雪板,更换土壤,重力水冲刷高盐环境等措施以减轻融雪剂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 ,油松梢小蠹 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 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油松由于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我华池林业总场目前油松造林保存面积28.2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该区分布数量较广,对油松幼林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油松梢小蠹Cryphal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在豫北山区危害油松日趋严重。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微红梢斑螟危害对种子园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微红梢斑螟幼虫钻柱油松,嫩梢,以打枝,弯曲,分叉,丛枝,枯梢等方式影响树型,导致油松高生长降低39.59%。 相似文献
9.
10.
在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rubelaHampson幼虫钻蛀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嫩梢,以打枝、弯曲、分叉、丛枝、枯梢等方式影响树型,导致油松高生长降低39.59%。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陕西省吴起县移栽油松大苗造林主要技术流程,实施径流林业、抗旱造林的作业标准及使用生根粉、蒸腾抑制剂用量,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移栽大苗油松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P0.05),坡度30°的坡面的成活率为70%,坡度30°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3%以上;其次是坡位。进行补植改造林分时的成活率与郁闭度有一定关系,成活率对于当地来说比较适当的郁闭度(0.4)的刺槐、杜梨等林分最高,有82%。荒草地造林成活率较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根组织分离法,从油松幼苗根系分离出4种菌根真菌,经鉴定为多根硬皮马勃、高环柄菇、尖顶丝膜菌和丝膜菌.对4个菌种培养基质和特性的研究表明,多根硬皮马勃在酸性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豆芽汁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而高环柄菇适宜在查氏合成培养基上培养,尖顶丝膜菌和丝膜菌适宜在各种天然培养基上培养.4种菌根真菌对镰刀菌的拮抗试验表明,尖顶丝膜菌的拮抗性最强,其次为高环柄菇和丝膜菌,多根硬皮马勃无拮抗性.4种菌根真菌和镰刀菌对3种农药的抗性试验表明,4种菌根真菌的抗药性明显不同,多根硬皮马勃抗药性最强,丝膜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最强,尖顶丝膜菌对各种农药的抗性居中,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弱.综合分析认为,尖顶丝膜菌是抗油松猝倒病的优良菌剂. 相似文献
14.
15.
对不同来源的油松种子营建的早期示范林,经过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7年生的油松示范林,早期生长优势以种子园种子营建的幼林为最好;其次是优树种子和母树林种子营造的幼林;而以天然林种子营造的幼林较差。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在油松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松育苗中应用除草剂灭草效果明显,当苗木出土6~8周以后,用除草醚(1.1g·m^-2)、拿捕净(0.05mL·m^-2)+果尔(0.05mL·m^-2)、除草醚(0.55g·m^-2)+果尔(0.05mL·m^-2)分别进行土壤喷施处理,除草率达到96.8%、98%、99%。一定剂量的除草剂混用可增加有效期和除草率。施用除草剂对苗木不同时期生长无影响,且较为经济,每年可节约除草费用900~1200元·hm^-2。 相似文献
17.
To clarify the infection approach of Diplodia sapinea, a pathogen that causes tip bligh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the pathogen in needles was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addition, the disease incidence on branches damaged by Aphrophora flavipes (Hemiptera: Cercopidae) and Dioryctria splendidella (Lepidoptera: Pyralidae) in the forest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n, branches and needles of P. tabulaeformis were inoculated using the D. sapinea spore suspension under indoor and fiel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caused by A. flavipes could aggravate the occurrence of tip blight of P. tabulaeformis to some extent. Moreover, the pathogen could also penetrate 1‐, 2‐ and 3‐year‐old pine needles through stomata in the field. The pathogen infected the 1‐year‐old branches first and then gradually spread to 2‐ and 3‐year‐old branches.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盆栽控水法和单因素试验设计,对两种针叶树种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 Carr.)幼苗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分别测定其植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等4项抗旱生理指标,以评定两种树种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胁迫下,两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辐射松的降幅较大,两树种的质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含量和脱落酸含量均有所增加,但辐射松的增幅较小,因此,辐射松的抗旱性能次于油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