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是由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独特作用所决定的。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突破长期以来拘泥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狭小范围,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改革与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即完善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推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研究开发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议博士研究生培养与产学研耦合新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诸模式中影响最深远、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模式,也是科技与经济要素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博士研究生的特点和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吻合的人才的要求,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在我国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产学研耦合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阐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概括性地指出了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3种模式及适用性,最后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与效果作了整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是适应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四点启示,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业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逐步建立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教育机制,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农业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索农业高校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特征、内容以及与农业高校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农业高校建立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工程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远胜于水平.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教育薄弱、实践教育不足是导致许多工科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双向不足的重要原因,产学研结合是有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科技应用型人才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产学研合作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探讨了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教育模式。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环境 ,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运行机制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 ,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提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当前我国进入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结合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省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对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思考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相结合直接影响着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成长,同时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又显现多类型并存和机制灵活多样的状态。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其坚持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互助教育的道路,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行计划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因各高校GIS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以致课程体系差异很大。基于农林院校GIS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了应用型GIS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与之相适应,优化了课程体系,强调了实践教学在GIS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研训练(SRT)是提升大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向“研究型”教学转化的主要方式。在“植物生理学”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专题seminar理论研讨和综合性专门题实验,将SRT活动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对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寻找新时期农林院校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展SRT活动的突破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建设了研教结合型的教师队伍,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研教结合培养途径,推动教学内容的研教结合,旨在为提高农学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推动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区农村实行绿色发展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山区 农村必须认识到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困境,即在山区农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和人才不足以及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低等问题。为此,山区农村必须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必须为提供绿色发展的人才以及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而发展教育,必须因地制 宜的发展山区农村的特色生态产业,必须通过宣传发挥山区农民绿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基层农业科研院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通过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现状、做法的浅要探讨,旨在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基层农业科研院所未来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形势,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是学校加强教育的重要指南和核心目标,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突破口。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主要有以下路径:加强课堂思政教育,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从社会实践着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四个正确认识"的理解;依托新媒体,创建互联网宣传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8.
牛俊乐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4):145-146
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是农学、食品及生物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文从授课内容、校企合作的系统化授课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校企合作系统化教学进行了阐述,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及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怡  曾新洲 《农业科技管理》2022,41(1):20-23,37
校县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乡村工匠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打造湖南农业校县合作新名片、定向培养县市区农村基层干部、校县企合作培养本土化乡村人才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高职院校校县合作培养乡村工匠的实践,并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和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从激励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青年人才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创新发展的主体,而博士后政策正是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从理论角度阐述博士后培养的制度优势,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为实例,剖析博士后管理制度在科研单位青年人才队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提出博士后队伍创新培养的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