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981~1984年六个棉花施磷试验表明,在亩施磷肥20~60公斤的范围内,对棉花均有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为8.1~60.4%,每公斤磷肥平均增产皮棉0.5公斤。亩产皮棉40~60公斤,施用过磷酸钙的经济最佳用量为每亩50公斤;亩产皮棉60~100公斤,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磷肥用量及运筹的验证与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稻不同施磷量及运筹试验,探讨对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667m2施P2O58kg,即基施P2O550%(4kg/667m2)+倒5叶50%(4kg/667m2)产量最高;同时合理磷肥用量能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吸磷量是提高水稻产量重要途径;最佳施磷量及运筹,当季磷肥利用率在35%左右,成熟期植株最佳含磷为0.555%,百公斤稻谷吸磷量以1.11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我区绝大部分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尤其近年来,氮素化肥施量增多,棉田氮、磷失调现象有所突出。并且根据棉花生育特点,花铃期为吸收磷的高峰期,往往因这个时期磷肥供应不足而影响棉花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稻不同施磷量及运筹试验,探讨对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667m^2施P_2O_5 8kg,即基施P_2O_5 50%(4kg/667m^2)+倒5叶50%(4kg/667m^2)产量最高;同时合理磷肥用量能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吸磷量是提高水稻产量重要途径;最佳施磷量及运筹,当季磷肥利用率在35%左右,成熟期植株最佳含磷为0.555%,百公斤稻谷吸磷量以1.11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一、获奖主要科技成果1、黑龙港地区旱薄碱地棉花增产技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所朱德垓等主持,198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技术要点为:(1)增加磷肥投入。由每亩25公斤增加到50公斤,氮磷比由3∶1提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是由硫酸分解磷矿,制取磷酸以及磷铵、重钙等磷肥工业的副产品。1987~1988年先后在沿海不同盐渍化程度的滨海盐土及市郊里下河的水稻土上,进行了棉花施用磷石膏试验。  相似文献   

7.
高磷用量诱导棉花缺锌及外源菌根菌对缺锌的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锌是石灰性土壤上常见的棉花微量元素失调症。在我国北方大面积的石灰性土壤上,磷和锌的有效性均较低,施用磷肥是棉花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在石灰性土壤上,高磷施用量常导致棉花生理性缺锌而影响生长。由于施入石灰性土壤中的锌有效性较低,一次  相似文献   

8.
<正> 在马铃薯施用磷肥的研究上,以往的研究者对磷肥施作底肥和根外追施磷肥的研究较多,对磷肥用于马铃薯的追肥的报道却不多见。库克在1978年报道在每亩施用相当于69.4公斤过磷酸钙即土壤可溶性磷大于40ppm,仍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我国大面积马铃薯生产只将磷肥用于施作底肥。本文研究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追施磷肥的效果,以找到缓解供求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子荫  白木 《中国棉花》2000,27(10):35
棉价狂涨 :从 2 0 0 0年春节以后 ,国内棉花价格迅速上涨 ,到 4月中旬 ,棉价较年初每吨上涨了30 0 0元。截止到 4月份 ,供销社系统棉花收购量为2 5亿公斤左右 ,不足当年棉花产量的 70 % ,由此表明 30 %以上的棉花由纺织企业、良种场、国营农场以及棉花商收购或滞留在农民手中。本棉花年度起初的每 50公斤收购价在 360~ 380元 ,后期提高到 40 0~ 42 0元左右 ,而到 4月中旬 ,棉价每吨涨到1 30 0 0元的时候 ,棉商行动日趋活跃 ,最高时棉花收购价每 50公斤上涨到 550~ 60 0元 ,这一信号直接提高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另外由于粮棉比价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0.
成安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近几年植棉面积一直在30万亩左右,年总产皮棉1200~1500万公斤,亩产皮棉70公斤左右。其高产稳产原因之一是抓好了良繁体系建设,为棉花生产提供了优良品种,促进了棉花生产。我县曾于50年代中期建立了良棉轧花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长期使用磷肥,尤其施用高剂量时,会使土壤中的剩余磷有所积累,有效磷增多.一次性大量施磷肥(P_2O_5300-900公斤/公顷)也可出现上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植株可能出现磷营养的单向过剩,破环土壤中氮磷的最适比例.此外,我们在以前的研究中还指出,当营养基质中磷素大量高于氮素时.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施用磷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性和校验研究表明,Olsen—P是反映土壤供磷力的理想指标。其供磷力低、中、高、极高的临界点(ppm)分别在2、5、12、40。与小麦的肥力指标并不相同。 2.马铃薯磷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4.7-5.691nx,r=-0.567(n=20)。因土施磷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个估产测土确定磷肥用量的便查表。 3.磷作基肥(种肥)优于追肥。其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每亩纯收益增长17元。 4.施肥部位以全层集中穴施(或条施)效果最优,全面撒施效果最差,利用率相差7%,每亩纯收益相差26.9元。 5.氨磷配合,腐磷混施分别可提高利用率8%、3%。氮磷配合的相互作用因土壤而异。低肥力土壤有每亩93公斤的正连应效果,中肥力土壤无连应,高肥力土壤出现负连应。腐磷混施有每亩40~45公斤的正连应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中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常年植棉面积均为6667公顷左右,1991年最高达到8440公顷,是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植棉面积最大的县.但从1993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棉花面积一降再降,到2000年棉花收获面积仅有638公顷,仅占历史最高年份的1/13左右.从总产看,1991年全县棉花总产542.1万公斤,而2000年仅为45万公斤,降到历史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磷方式对盐碱地棉花苗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盐碱地棉花苗期生长和增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方式对棉花苗期生长、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磷(P2O5)的条件下,随棉花出苗水滴施磷肥能显著促进棉花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和增产。随出苗水滴施30kg·hm^-2磷酸二氢钾的棉花蕾数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4.6%和50.0%,氮、磷吸收量分别增加21.2%和20.4%,可增产6.2%。滴施60kg·hm^-2磷酸二氢钾的棉花蕾数和生物量分别增加115.4%和75.0%,氮、磷吸收量分别增加75.1%和71.1%,可增产15.2%。  相似文献   

15.
《江西棉花》2012,34(3)
棉花进入蕾期和花铃期之后,对水、肥、光、温、气等外界条件要求较高,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因地制宜地加强田间管理。l追施肥料一般棉花从现蕾期至盛铃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70%左右,因此,必须及时追好3次肥,以满足需要。一是稳施蕾肥,一般要求施土杂肥4500kg/hm^2,标准磷肥375-450kg/hm^2,尿素60-75kg/hm^2,开沟深施,使棉花搭好丰产架子,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重施初花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赣北植棉区冲积洲地棉花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的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率。通过田间大区对比试验取样检测植株中和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测算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方式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3.47%、10.68%和27.45%,测土配方施肥方式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1.26%、12.08%和31.4%,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均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江苏沿海农区麦棉轮作制中.棉花上施用磷肥增产不显著。为解决麦棉两熟轮作制磷肥的合理施用,促进粮棉增产增收,提高施用磷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为经济合理施用磷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84—1985年作者在中等肥力的荒漠灰钙土上,进行了甜菜氮磷营养规律的研究,即每生产1吨甜菜需要吸收氮5.4公斤,磷0.617公斤,土壤中速效氮的消耗量为4.96公斤,速效磷的消耗量为1.1公斤.氮磷化肥的适量试验,每亩单施氮肥2.5—2C公斤处理的,分别比对照增产7.5—24.3%.增糖率4.7—32.5%,氮磷配施的处理,即每亩NP各2.5—20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6.2—34.8%,增糖率3.7—27.6%,单施氮的,每亩不得超过10公斤.氮磷配比,以1:0.25,1:0.5,1:1,其产量和产糖量差异不大.不同施期的试验以磷肥为种肥,氮肥为追肥,追肥期以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一次追为最好.经济效益.以每亩单施氮肥10公斤,亩收益85元,每亩施氮磷各2.5公斤和氮磷各5公斤,每亩增益40元.  相似文献   

19.
1981~1983年的灌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生长期间头水灌早了(6月18日),棉花蕾期易徒长,亩生物学产量虽可高达800公斤左右,但经济系数只有22%左右。灌晚了(7月4日),棉花又易早衰,限制了棉花的增产潜力。通过对棉田适期灌好头水的研究,筛选出了气—叶温差这一新指标。1984年以来,在大面积亩产100公斤皮棉示范田中,证明了该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麦棉两熟的演进早在建国前,太行山前平原水肥条件较好,部分下湿盐碱地棉区,就有以小麦为主间作棉花的种植方式。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小麦亩产也不过100~150公斤;棉花亩产子棉仅100公斤左右,而且一半是霜后花。即使这样,棉花的收益也比种夏玉米、高梁为高。建国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