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出一条新的罗非鱼越冬繁殖技术,1989年以来,中捷友谊农场水产养殖公司鱼种场利用地热温水井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和繁殖试验。1989—1991年培育出罗非鱼早春(6月10日前)鱼种976.64万尾,培育夏花和秋片鱼种1161.3万尾,越冬出池罗非鱼种3.17万公斤,335.3万尾。一、鱼种越冬利用鱼种场的温井水为热源,塑料薄膜大棚和太阳能为增保温设施,对尼罗罗非鱼种和“奥尼”杂交鱼种进行越冬。该地热塑料大棚为永久性钢制结构,每个越冬池的面积为867米~2,共有大棚30个。  相似文献   

2.
施海涛  蔚明燕 《齐鲁渔业》2005,22(11):24-25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抗寒能力较差,在我国多数地区不能进行自然越冬。为此,我站于2002年承担了“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研究”项目,经过2年来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罗非鱼大棚越冬保种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且易于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保种主要模式。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尼龙大棚保温越冬池及自然越冬池分别进行了青蟹秋苗高密度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还是自然越冬,每亩越冬池出池的蟹种量均能满足3-5亩养成池所需要的苗种;尼龙大棚保温越冬蟹种成活率比自然越冬高,出池规格也大;青蟹秋苗密度越冬有利于养殖池塘搁塘清淤。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罗非鱼鱼种越冬的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出保温大棚模式越冬的实用性很广,但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越冬模式。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用简易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的技术措施,包括大棚的选址与建设、进棚越冬鱼的选择要求、进棚时间、密度掌握、消毒办法以及进棚后的管理——温度调节、水质调节、饵料投喂、疾病防治提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在平原地区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深井水越冬试养罗非鱼,鱼苗及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借太阳能保温,深水井又是水源又是热源,越冬尼罗罗非鱼,可取代其它形式的消耗能源的温室,使水温冬季保持在15—19℃,能使尼罗罗非鱼亲鱼安全越冬。来年培育出大量鱼苗,在坑塘中饲养当年的鱼苗,经78天、138天亩产成鱼370—800斤。尾重2.5—5两。该方法解决了在平原地区没有自然热水源的地方越冬尼罗罗非鱼的难题,对解决尼罗罗非鱼越冬提供了一条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文彬 《水产养殖》2011,32(3):44-45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亲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它的抗寒能力比较差,一般水温降到12℃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在我国,除海南、台湾和云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大多数地区罗非鱼都不能在自然环境下越冬,都要采取相应的越冬保种措施。本所在那马淡水中试基地所建的罗非鱼越冬塘为温泉塘,平均水深1.8~2.2m,出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8℃~20℃,一些出水量比较小的越冬塘在没有其他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冬季水温最低时只有8℃~10℃。罗非鱼亲鱼有其特殊的地位,其关系到每一个罗非鱼鱼苗场来年乃至往后的苗种生产,甚至可以说与一个鱼苗场的存亡直接相连。因此,完善越冬塘的保温措施是我们进行罗非鱼越冬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自然条件下的北方地区难以越冬,一般情况下,北方地区罗非鱼越冬多为温室大棚与地热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对越冬大棚特点与生态环境缺乏认识,造成了罗非鱼越冬大批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笔者通过总结养殖实践经验,就冬季北方越冬大棚罗非鱼死亡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一、出现的问题在罗非鱼越冬过程中,时常出现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现象,死亡的罗非鱼从池底翻上水面,无明显疾病特征,通过镜检仅发现少量寄生虫以及轻微的细菌感染,但感染程度并不能引起罗非鱼大批死亡;泼洒消毒剂和杀虫…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作为热带性鱼类,其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罗非鱼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东省兖州市从1982年引进罗非鱼养殖,并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通过20多年的摸索,逐步掌握了利用简易塑料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技术,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兖州市已发展罗非鱼越冬温室1万余平方米,年越冬罗非鱼20万kg。笔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单纯的罗非鱼种越冬已无增值潜力。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热能资源,提高现有越冬条件下的经济效益,笔者进行了罗非鱼种和清道夫混合越冬试验,同等条件下每667m^2增加经济效益9000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搭建钢丝塑料大棚的方法进行保温,结合特定培育方法对罗非鱼亲鱼进行越冬期培育,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测定,通过组织学切片对越冬期培育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经过越冬养殖,培育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体质量分别达526和543 g,成活率分别为99.9%和98.8%,产卵量分别为(2 137±374)和(1 784±184)粒,平均体质量产卵量分别为(4.06±0.32)和(3.29±0.43)粒/g,出苗数分别为(1723±153)和(1168±143)尾,孵化率分别为(80.6±5.9)%和(65.5±2.7)%,培育组的繁殖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钢丝塑料大棚的方法能实现亲鱼安全越冬,同时加强越冬期培育还能提高罗非鱼亲鱼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2002-2004年,笔者利用10个温室大棚,以地下热水作为保温能源,连续两个冬季开展罗非鱼鱼种越冬养殖,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不利情况下,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取得了平均产量3200千克/亩,平均利润8000元/亩,平均规格75~135克/尾的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罗非鱼食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近几年养殖面积逐年增加。罗非鱼是热水性鱼类,水温降到14℃以下时,便停止摄食。因此,10月以后,水温降至15℃时,要进入越冬池越冬。越冬过程技术要点如下: 1 越冬池的修建 土池、水泥池均可做为罗非鱼的越冬池,但无论哪种池,都应建在避风、向阳、水质良好、水源和电源都方便的地方。越冬池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正常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的海南台湾、广东、广西及福建的部分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他地区在水温降到16℃时都需采取保温措施,才能确保亲本、苗种的安全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各地气候和越冬条件的差异,主要有盖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温泉水越冬、深井水、工厂余热、锅炉加温及电热器加温越冬等方式。在福建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罗非鱼的养殖在我区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区水产养殖的一个拳头产品,罗非鱼种越冬量急剧增加;但近年来各地越冬罗非鱼种均发生严重病害,造成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从事罗非鱼越冬工作8年,现就罗非鱼越冬期病害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一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6年6月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纯种作为亲本,冬季利用大棚保温越冬,开展反季节杂交育苗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年早繁苗当年即可长成大规格商品鱼,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原产非洲,因其具有食性广、鱼病少、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引起各国养殖者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世界性养殖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养殖户养殖罗非鱼。但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最低临界温度为12℃,在北方地区自然水域不能越冬,由于没有合适的越冬条件和越冬技术,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好的推动罗非鱼养殖业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罗非鱼的越冬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养殖尼罗罗非鱼,提高优质鱼产量,特设立罗非鱼家庭越冬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163天的越冬试验,证明本越冬技术容易掌握,材料廉价易得,越冬成活率达80~90%,经济效益良好,对促进罗非鱼深入推广具有积极作用。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为热带内陆性鱼类,分类地位属鲈形目丽鲷科。该鱼具有适应高温、高盐度、低溶氧、富营养化及食性广的生态习性,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但因为其对低温的忍受能力较差,低温临界限仅为12℃,而在信阳地区冬季温度最低可达-11℃,冬季平均温度5℃左右,所以罗非鱼在我区不能越冬。为了解决罗非鱼在我区越冬保种难题,同时提高甲鱼温室的综合利用,我们在2001年冬季采取隔热保温措施(采光温室)和利用井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