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模式培育黄颡鱼夏花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澄湖是苏州市八大湖泊之一,面积3800公顷,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包括黄颡鱼、花、翘嘴红等优质野生渔业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黄颡鱼的产量不高。本试验通过对黄颡鱼的夏花鱼种进行培育,旨在以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鱼苗后进行夏花鱼种培育,生产批量苗种并放流,尽快增殖澄湖黄颡鱼资源,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的野生黄颡鱼。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试验塘原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老塘,共有3个,东西长南北宽,面积分别为1亩、6亩和8亩,水深在0.8~1米,池底有少量淤泥,进排水方便。对1亩塘进行试验性的改造,即由西到东在池中央挖一条宽50厘米、…  相似文献   

2.
孔雀鱼的友好邻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王卫民[1]报道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后,南北各地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相继涌现[2~6]],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始走向生产,其中尤以张国强等[4]繁殖工作较详细,以后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得以普遍展开[7、8].我们也曾连年进行了大规模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综合上述文献及自身工作,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亲鱼培育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河北省水产良种场在2002~2005连续四年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亲鱼试验,均取得了较好效果,2005年催产前经测量,雌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22%,雄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0.6%.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云 《内陆水产》2001,26(4):19-19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称安丁鱼或黄刺鱼,分类学上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为我国江河常见的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细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不少地区一些养殖户对黄颡鱼的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是市场前景甚好,二是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效益较好,但因其天然苗种来源不足,制约着生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亲鱼收集和培育 1.1亲鱼收集 初次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亲鱼可从农贸市场收集,时间应在头年冬季。选…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优良养殖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内陆水域推广养殖。近年来,由于江河天然捕捞逐年减少,因此开展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菌种培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我县地处长江边上,亲鱼来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近两年来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反复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总结了黄颡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黄颡鱼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是江西各类型水域中常见的经济鱼类。我们对鄱阳湖黄颡鱼进行了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并对该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本文就鄱阳湖黄颡鱼的胚胎发育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黄颡鱼亲鱼于 2 0 0 1年早春从鄱阳湖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收集。选择纯种 ,体质健壮且已达性成熟的鱼作为繁殖用亲鱼专池培育。6月上旬 ,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亲鱼以 1∶1配比进行催产。雌鱼催产剂量为 :LRH—A2 3~ 5 μg kg亲鱼重 +HCG80 0~ 12 0 0IU kg亲鱼重 +DOM 3~ 5mg kg亲鱼重 +催产灵 80 0~ 10 …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1日至7月3日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黄颡鱼6批,其中催产雌性黄颡鱼1017尾,计82.7kg,雄性黄颡鱼1080尾,计130kg,获黄颡鱼苗40万尾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的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夏花苗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鱼尝科 ,地方名黄姑、黄腊丁 ,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经济鱼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 ,开发其养殖 ,解决放养苗源问题 ,我们在1 999年开展初繁试验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6至 8月 ,在本区蔡潭湖渔场和幸福水库鱼苗场再次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试验 ,获得成功。得鱼苗 995 40尾 ,培育“夏花”82 970尾。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场条件 :蔡潭湖和幸福水库两试验场 ,分别位于境内“1 0 6”国道北面和东面约3km处的湖泊东岸和水库坝下。两场鱼苗繁殖设备…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姑鱼、黄芽头。隶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国内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我们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亲鱼来源试验用亲鱼全部从赣江天然水体中收集。于4月份以前收集体质健壮,体形丰满,体色鲜艳,无病无伤,体重100克左右的黄颡鱼作亲鱼。雌雄分池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投喂鳗鱼料,并加入30%的螺、蚌等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6批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亲鱼采用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套养方式培育,其催产效果优于专池培育的催产效果。黄颡鱼人工繁殖催产三率分别为催产率69%~82%、受精率63%~81%、孵化率63%~73%。同时进行了不同孵化水源对黄颡鱼催产孵化效果的比较试验.池塘过滤水孵化效果好于曝气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4.
全雄性黄颡鱼是对普通黄颡鱼亲鱼采用性逆转、雌核发育及人工诱导相结合而繁育出的黄颡鱼。全雄性黄颡鱼在湖北、广东、贵州、安徽等地推广,取得非常好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快,全雄性黄颡鱼池塘鱼苗培育比普通黄颡鱼池塘增重41.3%左右,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取得规格整齐的黄颡鱼苗,阻碍了黄颡鱼的大批量生产,致使很多地方市场上黄颡鱼供不应求。笔者在2000~2002年这几年内经过试验,基本上掌握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一、黄颡鱼的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要求选择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黄颡鱼作亲鱼,雌性体重每尾在100克以上,雄性每尾在150克以上。倘若是从市场收购来的,用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而且要先进行驯食,强化培育之后方可进行人工催产。2.人工催产雌雄鉴别:雄性体型较长大,只有一个泄殖孔。而雌性…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俗称嘎鱼,属于淡水温水性鱼类,在我国淡水水域广有分布.我国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成鱼养殖工作,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特别是1~3cm阶段死亡率相当高,是黄颡鱼养殖死谷,成为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该阶段是黄颡鱼的食性转化阶段,死亡原因是因为过渡饵料和过渡方法不当所致,但始终无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许多水产工作者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7.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苗种来源得到了解决,但近几年的养殖情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集中在苗种的培育上。从2007年5月18日至7月3日,利用水泥池开展了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近年来,黄颡鱼在黑龙江省的养殖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黄颡鱼鱼苗培育是黄颡鱼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技术要求要高于常规鱼类。  相似文献   

20.
谢满华 《内陆水产》2004,29(1):18-20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又称黄颊鱼、黄刺、黄姑子。其肉质嫩,少细刺、味道美、营养价值高。随着养殖热的兴起,从天然水体采捞苗种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繁殖苗种成为当务之急。近年为解决黄颡鱼苗种市场供需矛盾,国内外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也在试图攻克黄颡鱼的人工繁殖问题,但黄颡鱼繁育存在亲鱼培育困难,自然产卵效果差;雄鱼精巢结构特殊,挤不出精液,必须杀鱼取精;人工授精挤卵量少,操作困难,受精率低;鱼卵粘性大,出苗率低;仔鱼阶段因食性转化而苗种成活率低(通常仅20%~30%)等问题。因此,提高亲鱼的催产率,鱼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