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怒江干热河谷牧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对引进的16个禾本科热带牧草进行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 16个牧草品种(品系)均能适应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气候。在产量方面,红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 Red)产量最高,干草产量达35 915.00 kg/hm2,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5个牧草品种(P<0.01)。其次是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cv.Reyan No.8)、热研9号坚尼草(P.maximum CIAT 9)、TD 58坚尼草(P.maximum cv.TD 58)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rachiaria brizantha cv.Reyan No.6),以上4个牧草品种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杂交臂形草(B.hybrid)(P<0.05),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0个牧草品种。红象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TD 58坚尼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等牧草品种饲草产量高、生长迅速、刈割再生能力强、抗旱性强,适宜在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热研4号王草选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研4号王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产量为59670kg/hm2,比对照(象草)增产21.9%。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1.3%-27.3%。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3.3%-25.0%。在刈割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不能抽穗开花,利用期比象草延长5个月。  相似文献   

3.
海南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海南不同地区5种热带人工牧草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成分和饲料相对值(RFV)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热研1号银合欢Leucana leucephalacv.Reyan No.1、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anensiscv.Reyan No.2、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eanumcv.Reyan No.4、热研9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cv.Reyan No.9和黑籽雀稗Paspalum plicatulum的平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49%、12.39%、9.19%、5.97%和4.71%;NDF含量分别为38.39%、57.84%、68.92%、72.60%和68.36%;ADF的含量分别为33.82%、46.49%、40.22%、44.41%和42.77%,根据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RFV,几种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由高到低顺序为:热研1号银合欢、热研2号柱花草、黑籽雀稗、热研4号王草和热研9号坚尼草。  相似文献   

4.
于2006年对10个大黍(Panicum maximum)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进行区域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以期为热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所引种牧草的存活率、越冬率都在94%以上,说明所引种牧草的适应性强;2)除TD 58坚尼草、坦桑尼亚大黍和热研8号坚尼草感染了叶锈病以外,其他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3)种植第1年,坦桑尼亚大黍干物质产量最高,为45.33 t·hm-2,与MG 7 Aries大黍、MG 6 Atlas大黍、蒙巴萨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和TD 58坚尼草之间差异不显著;4)选择干草产量、粗蛋白、适口性和抗逆性作为综合评价供试品种优劣的指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牧草,结果表明,蒙巴萨大黍、坦桑尼亚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MG 6 Atlas大黍和TD 58坚尼草居前5位,它们属高产、质优、适口性好、抗性强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5.
热研5号柱花草选育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热研5号柱花草是1987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的CIAT184柱花草群体中,经过对早花、耐寒、抗病性状的单株选育而成,经鉴定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研5号柱花草既保持了CIAT184柱花草高产优质的特点,鲜草产量51805.8kg/hm2,粗蛋白质16.21%,并具有早花、抗病、耐寒等特点,花期比CIAT184柱花草提前25~30d,种子产量359.3kg/hm2,提高45.24%左右,耐寒性明显增强,可在纬度较高的南亚热带地区有效地避开低温寒害的影响,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热带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4年生热带人工草地放牧与不放牧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研2号柱花草和珊状臂形草为优势草种的人工草地,其中对照区(不放牧)干草产量8096kg/hm2,极显著高于天然草地116.04%,放牧区6324.5kg/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68.77%;其产草量呈动态变化,以10月最高;植被群落呈垂直空间层状分布,产草量多集中在11~40cm草层;在放牧区热研2号柱花草的频度和产草量减少,珊状臂形草和有钩柱花草增加,草种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杜尔伯特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cv.Duerbote)是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994-2008年引种驯化野生新品种。通过三年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草品质好,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高,干草产量达4215.04 kg/hm2,比对照品种野生扁穗冰草(3271.92 kg/hm2)和细茎冰草(3771.78 kg/hm2)增产28.8%和11.7%。种子平均产量为576.29 kg/hm2,较野生扁穗冰草(428.95kg/hm2)和细茎冰草(557.07kg/hm2)增产34.3%和3.4%,是北方寒冷干旱区种植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质饲草饲料品种。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施氮量与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ügge)产量、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kg/hm2百喜草增产最高,增产342.16%,施氮量90kg/hm2处理的每千克氮增产量最高(79.9kg);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含氮量上升迅速,当施氮高于360kg/hm2,叶片含氮量趋于平缓,出现饱和现象;施氮450kg/hm2,叶片含水量最高(69.5%);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1991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引入6095刚果臂形草(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t E.CIAT6095),1992-1993年在网室和田间进行生态适应性观测,1994-199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9-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99-2005年在海南、云南和福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产草量达209865.83 kg/hm2·a,极显著(P<0.01)高于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brizantha cv.Reyan 6)54.43%,高于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B.decumbens cv.Reyan 3)43.76%;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宜在海拔1000~2000 m,年降水1000 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具有良好的耐旱能力,在pH4.5~5.0和极端贫瘠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持久性和丰产性;适于建植高产、优质、耐久的放牧型草地;固土护坡能力强,适于作水土保持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0.
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选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于1963年从斯里兰卡引进,经鉴定后于1994年进行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鲜草产量为75000~150000kg/hm2,与原推广品种类似,但该品种侵占性极强,耐践踏、耐火烧、能与恶性杂草竞争,适于建植高产、优质、耐久的放牧型人工草地,而且固沙护土能力强,适于作为水土保持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1.
西卡柱花草选育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西卡柱花草是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灌木型柱花草新品种,经过引种适应性鉴定,于1985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鲜草产量达43717.5kg/hm2,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14.70%,种子产量150~270kg/hm2,并具有耐旱、耐牧、抗柱花草炭疽病、花期晚等特点,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选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高粱雄不育系A4×白壳苏丹草杂种F2代分离群体中开始选择优秀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1次混合选择及品比、区域与和生产试验,历经9个世代育成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该品种根系发达,株高350cm,生育期134d,绿杆成熟,分蘖多,再生性强,每年刈割利用3次,鲜草产量132000kg/hm2,种子产量5600kg/hm2;茎叶柔嫩、多汁,茎叶比3.01,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11.70%,开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9.32%、粗脂肪3.48%、粗纤维37.57%、粗灰分5.68%、无氮浸出物42.12%,糖锤度3.89%,富含17种氨基酸,CN-含量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植株抗逆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有效积温≥2400℃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扁蓿豆与紫花苜蓿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魁  李红  罗新义 《草地学报》2008,16(5):458-465
受辐射突变育种理论的启示,辐射二倍体扁蓿豆(Melissutus ruthenicus)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性,获得成功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育成正反交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76~1992),即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ak×Medicago sativaL.cv.Longmu No.801)和龙牧803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ok cv.Longmu No.803),并于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801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较强,再生性好,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每年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8000 kg/hm2;803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8.4)较强、再生性好、丰产性好,在松辽平原和东部白浆土均可种植,每年刈割2-3次,干草产量10000~12000 kg/hm2。现将辐射处理后,突变体认定、杂交、杂种识别和育种方法及其过程加以论述。旨在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期为苜蓿育种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于2009年4-10月在河北邯郸采用大田试验种植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种茎,研究不同种植密度(6944,13889,27778株·hm-2)和不同刈割频率(2、4、6次·年-1)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某些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3889株·hm-2时,产量最大,茎叶比也最大,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当一年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而刈割次数越多,茎叶比越小,鲜干比越大,粗蛋白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越低,品质则越好;当种植密度为13889株·hm-2、刈割2次时,鲜草产量最高,达198.10 t·hm-2;当种植密度为27778株·hm-2、刈割6次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7.88%。综合分析,杂交狼尾草要达到高产高品质,研究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的密度为13889株·hm-2,适宜刈割频率为4次·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