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给菜豆抗炭疽病杂交育种亲本提供抗原,对从国内外搜集到的169份菜豆品种进行室内苗期接种鉴定,其中免疫(I),高抗(HR)均为0份,抗病(R)品种为12份,中抗(MR)品种为62份,中感(MS)品种为46份,感病(S)品种为33份,高感(HS)品种为16份,为菜豆抗炭疽病育种者提供杂交亲本抗原.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6个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构建了抗池和感池.以抗、感池的DNA为模板,对36对SSR引物和7对SNP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从中初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5对,SNP引物2对.继而,分别以12份抗病和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具有多态性的SSR和SNP引物进行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1对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其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大小约为600 bp.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6个草莓促成品种和568株杂交单株,通过室外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单株,并评价各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明宝发病缓慢、表现高抗,紫金4号、佐贺清香表现为抗,宁玉、雪蜜表现为中抗,丰香迅速发病、表现中感;杂交单株发病株率为55.81%.  相似文献   

4.
炭疽病是菜豆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分布广、为害重,尤其在温凉多雨地区,菜豆受害后不仅产量损失大,而且影响菜豆的品质和商品性菜豆炭疽病的防治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选播无病种子和搞好种子处理在无病区繁育种子或从无病株上采收种子,并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min,捞出清水洗净晾干待播。也可用  相似文献   

5.
高梁炭疽病的严重度和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软荚菜豆花叶病的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对昆明地区生产上主要应用的13个软荚菜豆品种对花叶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在13个品种中有2个高抗品种、4个中抗品种,其余品种为感、中感或高感品种。在13个品种中,电镜观察到其中11个品种叶片内含有线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8.
人工室内对来源于山西省各地的8个常见菜豆品种接种菜豆炭疽病菌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泰国架豆王表现中抗,芸丰架豆王、九粒白与双丰三号表现中感,双丰二号、双青玉豆、赤裕三号、春丰四号感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炭疽病对菜心叶片的抗性结构物质的诱导作用,通过接种炭疽病菌,测定2种不同抗性水平菜心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细胞膜透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气孔密度和病情指数都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炭疽病菌后菜心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木质素和HRGP的质量分数提高,但感病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大更明显,而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和HRGP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菜心产量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减产率更高。说明,植株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木质素和HRGP与菜心炭疽病的抗性反应有关,较小的叶片气孔密度和细胞膜透性、较高的木质素和HRGP可能是菜心抗炭疽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柿种质资源圃81份常见柿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柿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并分析柿炭疽病发病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81份炭疽病抗性资源调查中,中抗品种居多。炭疽病在枝条、叶柄、叶脉、萼片、果实上均有发生,其中当年生枝条更易感染炭疽病。选用极抗品种‘鸡心黄’和感病品种‘富平尖柿’进行抗性验证,分别在枝叶和嫩梢上接种炭疽病,其中‘鸡心黄’几乎不发病,‘富平尖柿’在接种后发病严重,此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接种方式及接种时期下,菜豆对炭疽病菌孢子的抗性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菜豆播种后6~8d,选用喷雾方式接种是抗炭疽病材料筛选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进行多年定株、定期调查,筛选出感病程度不同的油茶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不同月份,对不同抗病植株的果皮内含物(单宁、花青素)、缓冲容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发病季节,各油茶品种的果皮单宁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抗品种含量比感病品种高出0.33%;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而增加,抗病品种含量(11~19.5)远高于感病品种(6.8~10.3);抗病品种油茶果皮滤液的pH值分别小于5,低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果皮的缓冲容量(5.33~7.48)在趋势上稍低于感病品种的(5.45~7.12)。  相似文献   

13.
应用相互嫁接技术研究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棉花黄萎病表现不同抗性的棉花材料,应用相互嫁接的方法将抗病和感病棉花品种组合在一起构建嫁接系统,将其种植在连作多年的棉田,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身嫁接苗与自根苗抗性差异不显著;相互嫁接植株抗/感(接穗/砧木,下同)和感/抗组合抗病效果明显强于感/感组合,但较抗/抗组合抗病性下降。研究认为,抗病材料无论作砧木还是接穗,均能抑制黄萎病的发生,说明抗病材料植株整体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粒重损失率以及发芽损失率。92份高粱资源中,有高抗(HR)资源10份,抗病(R)资源10份,中抗(MR)资源5份,感病(S)资源20份,高感(HS)资源47份。高抗(HR)资源、抗病(R)资源、中抗(MR)资源、感病(S)资源、高感(HS)资源穗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37%、6.69%、8.89%、34.12%和52.50%,千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81%、2.98%、5.59%、14.56%和28.89%,发芽率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97%、5.40%、5.76%、11.11%和20.46%。高粱炭疽病不仅导致高粱大幅减产,还导致高粱种子发芽率降低。高粱炭疽病抗性可通过人工接种准确鉴定,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作为抗性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炭疽病侵染对枇杷叶片H_2O_2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炭疽病的枇杷叶片 H2 O2 含量明显提高 ,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下降 ,叶绿素可变荧光产量 (Fv)、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Fv/ Fm)、PS 的潜在活性 (Fv/ Fo)及光合量子产额 (Yield)均受到抑制 .供试的抗、感病品种解放钟、早钟 6号上述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了枇杷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 H2 O2 的累积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的降解 ,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流行变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流行强度变化受两个主要因素支配,一是气象因素,二是品种因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气象因子决定灰斑病流行强度;大面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对灰斑病的流行起到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核桃的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为核桃抗炭疽病分子辅助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基础。【方法】以35个核桃优系为试材,利用接种法鉴定供试材料对炭疽病的抗性;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P-loop和GLPL设计简并引物,以核桃优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片段,并分析所得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与核桃优系炭疽病抗性的关系;利用BLASTN/X程序对所得NBS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利用MEGA 5.2及DNAman 7.0等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35个供试核桃优系中,有20个优系为抗炭疽病类型(R),其相对抗性指数在0.63-0.82;有5个优系为中抗类型(M),相对抗性指数在0.27-0.56;有10个为感病类型(S),相对抗性指数在0.00-0.21。PCR结果显示,从20个抗炭疽病优系的基因组扩增得到20条NBS类抗病基因类似序列;而在其它15个优系(5个中抗优系和10个感病优系)中未扩增到条带,表明核桃NBS序列与炭疽病抗性相关联。BLASTN显示,所得NBS序列在核苷酸水平与GenBank中已知的核桃NBS序列(jrRGAPGs)存在89%-100%同源性,与其它物种NBS序列的同源性在69%以上;BLASTX显示,所得NBS序列与已知核桃NBS抗病蛋白同源性为77%-99%,与其它物种的NBS抗病蛋白同源性在49%-66%。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所得核桃NBS序列均包含有抗病基因所具有的典型功能域,如P-loop、kinase-2、kinase-3和GLPL等,在典型功能域的核苷酸多态性(Pi)明显低于非保守区,有较高保守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上可将所得核桃优系的NBS序列区分为7类,在氨基酸水平上可分TIR和non-TIR两大类7个亚类;所得核桃NBS序列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的比值dN/dS在0.00-0.95,为纯化选择。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表明核桃优系不同NBS亚类间的相似度为28.3%-63.5%,与已知抗病基因相应区域的氨基酸相似性为22.0%-48.5%。【结论】核桃NBS类抗病基因类似物与炭疽病抗性相关联,NBS序列与其他物种抗病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包含抗病基因保守的功能域,在进化上为纯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