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NaCl对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方法,对8种NaCl浓度(0,20,40,60,80,100,120,140 mmol/L)盐胁迫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复萌率、总发芽率以及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高峰期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滞后趋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趋势(P0.05);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Na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兰1号紫花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介于120~140 mmol/L之间;复萌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总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在0~60 mmol/L盐胁迫下,中兰1号紫花苜蓿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NaCl的响应模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10种NaCl浓度(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mmol/L)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复萌率、总发芽率以及幼苗可溶性糖、果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发芽高峰期呈滞后的趋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P0.05);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NaCl浓度呈显著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甘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介于120~140 mmol/L之间;复萌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P0.05),总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在0~60 mmol/L NaCl胁迫下,甘农1号紫花苜蓿幼苗可溶性糖、果糖含量皆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高丹草在种子发芽阶段对盐分、温度的响应,采用4个NaCl浓度(0、50、150、250mmol/L)和3个温度(15℃、25℃、35℃)处理高丹草种子。结果表明:25℃时,NaCl溶液处理均使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延迟,而发芽温度为35℃时NaCl处理并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时间。15℃时,150mmol/L和250mmol/L NaCl处理种子均未萌发。25℃时,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以及幼苗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50mmol/L NaCl处理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5.9%和93.9%。在高NaCl浓度(150mmol/L和250mmol/L)时,与25℃相比,35℃可显著提高高丹草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以及幼苗干鲜重。NaCl浓度为250mmol/L时,35℃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为66.7%,比25℃处理组提高了50%。总体来说,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35℃的发芽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床实验设计,设置PEG6000 0(CK)、25 g/L、50 g/L、75 g/L、100 g/L、125 g/L、150g/L、200 g/L、250 g/L、300g/L 10个干旱胁迫处理,NaCl 0(CK)、50 mmol/L 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红砂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PEG6000浓度低于75 g/L时萌发率随PEG6000浓度升高有上升的趋势,但高于125 g/L时萌发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直至0;种子能够萌发的最高PEG6000浓度为200 g/L。干旱胁迫对种子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轻度干旱可促进初生根生长。PEG6000浓度高于100时可以显著延缓种子的初始发芽时间,降低种子的发芽势。NaCl处理对红砂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对萌发指数、萌发势、和活力指数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采自高寒草甸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40、60、80 mmol/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硅元素(0、1.5、2.0、2.5 mmol/L)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NaCl胁迫明显抑制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调控扁蓿豆种子萌发期耐盐能力的途径,采用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扁蓿豆种子,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NO对扁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0mmol/L的NaCl溶液显著抑制了扁蓿豆种子的萌发,显著降低了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长度。外源NO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胁迫对扁蓿豆幼苗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的影响,但也存在浓度效应,以0.05%处理为最佳。0.05%SNP+150mmol/L NaCl处理下的扁蓿豆种子发芽率为86%,显著高于单盐处理的(0%SNP+150mmol/L NaCl)(P0.05)。0.05%SNP+150mmol/L NaCl处理下的发芽率、芽长和根长与0mmol/L NaCl溶液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后者(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Na+浓度为10、30、90、27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下进行白羊草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分析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以及白羊草幼苗的活力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Na+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延长。不同Na+浓度对白羊草种子的幼苗活力指数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其幼苗活力指数随N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盐碱种类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仅有显著(P<0.05)差异,而盐碱种类与Na+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无显著(P>0.05)差异。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能力会随N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要高于Na2CO3和NaHCO3胁迫时。[结论]白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可耐受Na+浓度为10 mmol/L的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胁迫,对中性盐的耐受性要高于碱性盐,且盐碱胁迫对白羊草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胚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赖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aCl、Na2CO2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 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以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降低了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2)外源EBR可有效的缓解NaCl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3)综合发芽试验、幼苗生长试验,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10-1μmol/L EBR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胚根长、萌发期幼苗干重,并显著增加了苜蓿幼苗的叶片数、茎粗、株高、主根长、侧根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了苜蓿萌发期、幼苗期的根系活力水平,对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说明外源EBR能够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EBR在诱导植物抗盐性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基于MS培养基的盐节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最佳NaCl浓度,及初步探讨NaCl渗透胁迫作用(使用MS盐消除了NaCl的离子毒害作用)促进根生长的机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对贮存7年的盐节木种子在三角瓶中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对适宜盐浓度促进盐节木根伸长的初步机制进行了根尖形态与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1)储藏7年的种子仍有活力,对照组的活力指数和萌发率分别为3.36和74.46%,但萌发时间与前人比较有所延迟。2)盐节木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步性,初始萌发天数为6~8 d,萌发可持续到25~30 d。3)基于 MS培养基盐节木种子萌发最佳浓度为100~200 mmol/L,与对照比可使萌发时间提早2 d,且盐害率为负值。4)幼苗生长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为100~300 mmol/L,最佳浓度为200 mmol/L;盐对幼苗表型的影响是MS0和NaCl>300 mmol/L的MS培养基中生长的幼苗在1个月内能促进多数幼苗下胚轴变红,3~4个月后多数幼苗同化枝变红,而附加100~200 mmol/L NaCl的培养基植株大多数呈绿色。5)根尖细胞学观察可知:MS附加100和200 mmol/L NaCl促进根生长的原因是:NaCl促进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与成熟区细胞的伸长,因而加速了根冠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根冠细胞脱落加快。本研究为盐节木耐盐机理的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晰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胁迫的适应性。[方法]分别采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每种溶液均设置0(CK)、10、20、30、40 mmol/L 5个浓度梯度,每种溶液每个处理浓度设置3次重复。计算不同盐溶液处理下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测定幼苗株高、根长。[结果]随着盐溶液浓度逐渐升高,斜茎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CK组相比,NaCl、Na2SO4、Na2CO3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40 mmol/L时,斜茎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P<0.05)降低,幼苗株高及根长显著(P<0.05)降低。Na2SO4处理组在盐溶液浓度为10 mmol/L时,幼苗根部较CK组长5.5%,低浓度Na2SO4溶液促进了幼苗根部生长;Na2CO3溶液处理对斜茎黄芪种子造成严重的盐害,各浓度处理组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均显著(P<0.05)低于CK组,且各处理浓度之间差异较大。[结论]斜茎黄芪种子对3种盐胁迫的耐受程度为Na2SO4>NaCl>Na2CO3。低浓度Na2SO4溶液对斜茎黄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Na2CO3溶液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硅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硅(silicon,Si)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雪梨一号”和“朗秦银蜜”两个耐盐性不同的甜瓜品种为材料,在125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i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甜瓜种子萌发,0.50~1.00 mmol/L外源Si处理较对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α-淀粉酶活性及吸水率,其中两个品种的种子均以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0.25~1.00 mmol/L外源Si处理后,甜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干重和根系干重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朗秦银蜜”和“雪梨一号”幼苗分别以0.50和0.75 mmol/L外源Si处理效果最好。研究表明,0.25~1.00 mmol/L外源Si能促进NaCl胁迫下种子吸水和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来促进种子萌发,通过提高NaCl胁迫下幼苗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幼苗生长,缓解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和幼苗的伤害,外源Si浓度超过1.25 mmol/L时对盐胁迫没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优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利用NaCl溶液(20、40、80、120 mmol/L)、Na2SO4溶液(10、20、30、40 mmol/L)、Na2CO3溶液(20、40、60、120 mmol/L)对野生大豆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以不做盐碱胁迫的处理为对照组(CK)。每种溶液每个浓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粒种子。测定并比较3种溶液处理下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伤害率,以及幼苗的根长、苗长。结果 用NaCl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8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80、120 mmol/L处理组根长、苗长显著(P<0.05)低于20、40 mmol/L处理组。用Na2SO4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3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相对伤害率最低;根长、苗长随Na2SO4浓度增加而降低,10 mmol/L处理组野生大豆的根长及苗长最长,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用Na2CO3溶液处理野生大豆种子时,随Na2CO3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对伤害率呈逐渐升高趋势;120 mmol/L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0,相对伤害率为100%;20 mmol/L处理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内蒙古兴安盟野生大豆种子萌发指标影响较小,弱碱、中性盐在一定浓度内可以促进其萌发;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均对野生大豆幼苗生长性状有影响,浓度越高,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小碱地肤种子的萌发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HCO3)处理不同高度碱地肤(株高分别为10,30和50 cm)植株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对2种盐分抗逆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无盐胁迫条件下,种子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发芽情况,植株越高,种子千粒重越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越高。低浓度的盐碱刺激了碱地肤的发芽,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碱地肤种子的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时间延长,其发芽的趋势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在相同Na (100 mmol/L)条件下,NaCl处理组中碱地肤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高于NaHCO3处理组。试验结果证实,对于不同大小的碱地肤植株,其种子对盐碱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下5种牧草种子萌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李昀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2):50-53
对碱茅、黑麦草、野大麦、盐爪爪、碱蓬等5种耐盐及盐生牧草种子在浓度为0、21、66、110、155、200、267、334和445mmol/LNaCl溶液中的萌发进行了研究,分别观测盐溶液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子叶长和胚根长等萌发指标扔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5个种的发芽率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5个咱在NaCl溶液中萌发的临界浓度分别为267、220、80、267和16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外源 γ-氨基丁酸(7-aminobutyric acid,GABA)对NaCl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盐渍化草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盐胁迫抑制了垂穗披碱草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不同藜麦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本试验以3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分别用100、200、300、400、500 mmol/L NaCl浓度模拟盐胁迫处理3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藜麦耐盐机制,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不同藜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减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而地下部分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先增加后下降;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抗坏血酸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均在300 mmol/L NaCl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说明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盐胁迫初期可通过采取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SOD、POD、CAT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等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盐胁迫,从而促进适宜盐浓度下幼苗生长。隶属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耐盐阈值为300 mmol/L;陇藜1号耐盐性最强,陇藜3号次之,陇藜4号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