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为河南省用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并分别采用2种模型对河南省2017年生态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耕地生态生产性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但消费足迹低于生态承载力。经消费系数和用地结构调整系数修正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评价结果可明确区分生态足迹中的区域内部消费足迹与承担的外部区域消费足迹,对河南省生产承载状况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河南省土地综合生态承载力有盈余,但各地类间承载状态差异显著,其中耕地盈余最大,而化石能源用地存在较大赤字,河南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降低能源消费和提升化石能源用地承载力。【结论】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可实现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居民消费结构下区域生态承载状况的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可提出在有限用地规模前提下,提升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迹研究应尽快开展的工作:积极开展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研究、开展上年结转和本年结余资源对生态足迹计算的影响研究、开展国家公顷和省公顷等地方公顷研究,以及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渔业、圈养牧业均衡因子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水足迹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水资源压力的常用方法。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水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1997-2007年的水足迹状况,改进了耗水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稀释理论的灰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了外部水足迹及额外水足迹负重以及相应系数,分析了我国水足迹消费的商品(服务)结构。结果表明,1997-2007年我国年均水足迹总量为2.83万亿m3,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蓝水足迹为2183亿m3,灰水足迹为2.62万亿m3(以Ⅲ类水标准核算)。在水足迹总量中,间接水足迹占据比例达到90%,可见水资源压力的产生主要基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我国水足迹基本上依靠自给,同时我国承担其他国家的水资源压力的比例很大,但是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水足迹消费商品(服务)结构上看,与饮食相关的商品或服务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生态足迹不同方法的产生情况,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为过程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套体系,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问题从2008年开始一直是我国发展关注的重点。从生态文明视角切入,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生态足迹法、数学模型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2005~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数据进行生态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十年间城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程度有所提升,建议今后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兼顾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三维生态足迹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性评估的重要方法,在基于国家公顷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自然资本流量的占用。对京津冀区域2005—2014年10年间的生态足迹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3地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3地耕地、水域、林地、草地、化石能源地以及建筑用地的生态承载力与足迹广度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足迹深度在2~5之间,都处在生态赤字阶段,需要大量的存量资本来满足资源需求,并且三大产业产值、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对3地的生态足迹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晶  彭建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8):5458-5466
水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科学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水足迹作为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利用密切关联,为维护流域水资源安全、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明确水足迹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水足迹与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异同,明晰了过程、产品及区域等不同研究对象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系统梳理了产品和区域水足迹评价、基于水足迹的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区域水足迹可持续性分析等水足迹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今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即水足迹综合研究、水足迹评价不确定性分析、水足迹与物质流核算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足迹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多维测度等。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关系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提出表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容纳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容量和反映建设用地扩张程度的过度扩张系数两个概念,并以冀东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卢龙县为例,测算了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用地容量,并探讨影响该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97—2008年卢龙县人均生态足迹、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为1.766 7、0.538 1和1.2285 hm2,平均每年增长3.40%、1.73%和4.29%,表明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承载力的增长,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建设用地出现较大的生态盈余,历年平均为0.131 3 hm2,卢龙县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建设用地严重扩张。建设用地可持续容量近年来处于上升状态,但过度扩张系数大于2.20,建设用地供给远超过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扩张现象;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均小于现有建设用地规模,且分别不宜超过8 267和11 499 hm2。根据研究过程和思路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指出现阶段卢龙县建设用地扩张主要靠经济因素拉动。  相似文献   

10.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35-13738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足迹、草地类生态足迹、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生态足迹将进一步增大。为此,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参照衡水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以2005年为基准年,引入生态足迹法,收集衡水市该年相关数据,对该区域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对结果作较深入的研究及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衡水市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并对衡水的生态市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而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赤字生态,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表明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属于基本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省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1995—2014年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近20年来的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2003年以来,能源用地成为主要生态足迹用地,生态压力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能值生态足迹的主要消费账户依次为煤炭、电力、猪肉、水资源、柴油,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建议贵州省根据岩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类型,把握耕地红线不动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水电、风电等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以缓解生态压力过大状况,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龚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110-113
运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存量与流量资本利用率及变化率与剪刀差等指标分析了2007—2016年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本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阿克苏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以及生态承载力逐渐上升;阿克苏地区足迹深度大于1并且逐渐加大,足迹广度呈现周期性上升;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存量资本利用率持续上升;阿克苏地区的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的剪刀差都出现了周期性的下降趋势.表示阿克苏地区已向生态赤字时代迈进,区域的发展面临一种新的常态.为此得出以下结论:在增加自然资本收益率的同时,需增强其流动性,尽可能放缓自然资本、存量资本的消耗速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对福州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9 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17 hm2,生态赤字为1.12 hm2,福州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一致.但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更具合理性,更真实的反映了区域的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价值链工序化生产网络中,产品内分工成为当前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和世界贸易的现实背景。各国的价值创造和贸易利益在以中间品连接的价值链各环节中不断呈现,世界贸易利益分配机制愈加错综复杂,国际贸易利益测算体系不断演进优化。系统梳理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利益测算历程,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测量,并以假设条件的不断放松重点探究了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按照增加值贸易测算体系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研究归纳了WWP、KWW、KPWW和总贸易核算法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定义和一般计算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分类与优缺点,同时就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鉴于生态足迹法存在的缺陷,增加新的指标以改进该方法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法。【方法】在生态足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4个概念,且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7个国家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作了评价。【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可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桑园地价评估鲜有研究。对桑园地价进行评估,有利于促进桑园用地合理流转,实现种桑养蚕规模经营,对保护地方特色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投入产出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比较成熟的土地估价方法之一,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桑园估价,桑园收益价格主要由桑蚕净收益及土地还原利率决定。本文以江苏省海安县桑园地价评估为例,就投入产出法及其在桑园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加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