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物平衡法研究不同pH值对黄鳝最大摄食率的影响。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温相同[(28±1)℃]条件下,试验鱼20~30 g的初始体重的差异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校正初始体重影响后,pH值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pH值为6.5时黄鳝最大摄食率最高,pH值为5.5、6.0、7.0和7.5时的最大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pH值为8.0时的最大摄食率与pH值为7.5时的相近,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在水质偏酸时,黄鳝有较好的食欲。这些研究结果为黄鳝养殖进行科学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26日至5月25日,在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其笼养状态下的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引起群体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和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黑叶猴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一天中有9:00~10:30和15:30~16:30两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2.黑叶猴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休息占62.3%,取食占15.1%,移动占8.9%,梳理占6.1%,戏耍占2.6%,威胁占0.5%,其它行为约占4.5%,但在活动时间分配上个体间(P<0.01),成体-青年体间(P<0.05)存在明显差。3.统计分析表明黑叶猴的群体、成体、青年体、雄性、雌性以及大部分个体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左侧优势现象。  相似文献   

3.
单环刺螠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摄食节律,试验中将粉末状饲料与水按1∶10混合均匀后形成浊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浊度变化,通过计算每个时段投饵1 h后养殖水体因单环刺螠摄食造成浊度的改变值,来获得各时段单环刺螠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不同时段的摄食强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一天中单环刺螠摄食最高峰出现在18:00,次高峰为6:00,且6:00、18:00两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摄食最低峰出现在3:00,次低峰为21:00,此2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单环刺螠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单环刺螠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5.
对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 ~ 32℃条件下,黄鳝仔稚鱼体重、体长的平均日增长率分别为12.3%、5.6%.体重(M)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00 1D2 +0.001D +0.012 4(r2 =0.969 2);体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0.003 7D2 +0.224 8D+ 1.732 2(r =0.991 7);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L=1.697 5D0.3337(r2=0.984 7).结果还表明,8日龄仔鱼在24h内均有摄食,无明显节律性;21日龄稚鱼的全天摄食率均为100%,但摄食强度在16:00-04:00较高;35日龄稚鱼呈现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夜间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出现在20:00、04:00,摄食率为100%.  相似文献   

6.
大口胭脂鱼鱼种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肠饱满指数法测定了池养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鱼种的摄食节律与日摄食率。结果表明:大口胭脂鱼鱼种有明显的摄食节律,10:00~18:00为摄食高峰期,22:00摄食活动基本停止,6:00摄食强度明显回升,每天约有6 h的停食时间。主要养殖季节6、7、8月,该鱼种的日摄食率(单位鱼体重每日的摄食量)分别为34.9、121.5、74.1 g/(kg.d)。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酒精阳性乳症患牛血清中6中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探讨酒精阳性乳症患牛内分泌机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酒精阳性乳症患牛血清中皮质醇(Cort)、甲状旁腺素(PTH)、甲状腺素(T4)和催乳素(PRL)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降低(P<0.05),仅降钙素(CT)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激素含量的显著变化,说明酒精阳性乳症患牛存在内分泌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8.
乌鳢仔鱼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乌鳢仔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 ̄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 ̄15个/ml、7 ̄8个/ml和5 ̄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相似文献   

9.
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选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的选育进展。【方法】试验通过比较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第一、第二世代孵化和产蛋性状,并对第二世代产蛋性状做相关分析。【结果】第二世代的受精率、孵化率、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和高峰期持续时间均优于第一世代,第二世代开产日龄极显著大于第一世代(P<0.01),但300日龄产蛋量差异不显著;第二世代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P<0.01),与开产蛋重极显著正相关(r=0.24,P<0.01),与300日龄产蛋量极显著负相关(r=-0.20,P<0.01);开产体重与开产蛋重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开产蛋重与300日龄产蛋量显著负相关(r=-0.11,P<0.05)。【结论】通过两个世代的选育,二郎山山地鸡蛋用品系的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本文初步研究了黄鳝血清褪黑激素的分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黄鳝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日周期性与季节性变化节律。白天血清中褪黑激素水平较低,夜间浓度显著升高,比白天值高1-2倍。随着性腺的发育,从卵巢Ⅱ至Ⅳ期,血清中黑激素含量逐渐升高,到排卵前期则急剧下降。排卵期达到雌性阶段的最优值;排卵后期,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又逐渐加回升:间性期则有下降的趋势;雄鱼血清中褪黑激素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2.
黄鳝血清褪黑激素水平日周期性与季节性变化的节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本文初步研究了黄鳝血清褪黑激素的分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黄鳝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具有明显的日周期性与季节性变化节律。白天血清中褪黑激素水平较低,夜间浓度显著升高,比白天值高1-2倍。随着性腺的发育,从卵巢Ⅱ至Ⅳ期,血清中黑激素含量逐渐升高,到排卵前期则急剧下降。排卵期达到雌性阶段的最优值;排卵后期,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又逐渐加回升:间性期则有下降的趋势;雄鱼血清中褪黑激素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3.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投喂频率下黄颡鱼幼鱼的摄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g的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四角蛤蜊Mactra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qC,溶氧为6.8~7.8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蜉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O.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O.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16.
对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和摄食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适应多种生境,其食物组成随栖息地食物丰度而发生改变,丰度高的食物是其主要摄食来源;克氏原螯虾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晚间摄食活动明显多于白天,其摄食量在早6:00达到最高,晚18:00最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花生和麦麸-黄粉虫-鳝鱼"食物链各个环节的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以及整条食物链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水花生与麦麸的不同搭配比例极显著地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物质能量转化效率(P<0.01),但对虫粪生物量回收率及N、P回收率没有影响(P>0.05).用20%的水花生和80%的麦麸饲养黄粉虫幼虫效果最好.不同饲料饲养的黄粉虫幼虫时黄鳝特定生长率没有影响(P>0.05),但对饵料系数、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及鱼粪回收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整条食物链的物质、能量转化效率较高,生物量转化效率为3.17%,能量转化效率为4.38%,N、P转化效率分别为7.66%和11.47%.  相似文献   

18.
张春桃  马涛  屠焰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8):3664-3674
【目的】生物钟系统普遍存在于生命体的各级水平,与动物本身的消化生理及生长性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试验探讨了昼夜节律与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关联,以期为提高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体重为(21.57±0.77) kg健康湖羊45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5只,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3个处理分别设置为:白天处理组(DH),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晚上处理组(DL),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对照组(CON),即早上和晚上各饲喂日总精料的50%+日总粗料的50%。饲喂两个月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代谢率。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于晨饲前两小时和晚饲前2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样本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1)试验羊只的日增重DH组为215.00g,进食量低于DL组和CON组,饲料转化比最优,为5.35,分别优于其他2组11.19%和16.04%。(2)与CON相比,DH组羊只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19.
张硌  周文宗  李洪涛  高红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64-1664,1667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物平衡法研究不同溶解氧条件下的黄鳝最大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在10 d的试验期间,在水温相同(23±1)℃条件下,随着水底溶解氧含量(1.7~8.2 mg/L)的显著下降,黄鳝最大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