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农业大市的菏泽市为例,分析了当地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浅析了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及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气象现代化是社会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气象为农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服务中的重点,目前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手段主要依靠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其中气象预警大喇叭真正解决了发布预警信号最后1km的难题,本文以东港市气象预警大喇叭发布现状为依据,对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以促进该地区气象预警大喇叭社会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气象手机短信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准确有效、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新闻性的通俗化、人性化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气象信息服务在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气象短信服务能力,应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拓宽突发性事件预警短信发布范围,提高气象短信业务人员气象知识  相似文献   

4.
对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对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气象信息的传播和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本文以菏泽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象灾害灾情数据为基本资料,建立菏泽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菏泽市的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以期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为菏泽市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持。根据菏泽市7县2区1971~201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菏泽市的气象灾害灾情数据,对菏泽市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及发生地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考虑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结合GIS系统,得出菏泽市暴雨、高温、雷电、冰雹和大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以及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所使用的方法为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等。研究结果表明:菏泽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程度较高的县区主要分布在牡丹区、巨野县;风险程度相对较小的县区主要分布在成武县、单县;其它县属于中等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环境。本文基于CIMISS平台与手机短信通信技术相结合,初步构建降水超阈值告警系统,利用C#语言对接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进行数据实时处理并推送短信平台,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到降水告警信息发布的一套完整的雨情监测系统,在气象服务、防汛等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各类信息,与气象微博、"96121"等专业咨询服务无缝对接,可以满足气象资料在农业生产、科研、决策等多方面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专家与用户紧密联系的系统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开辟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各类信息,与气象微博、"96121"等专业咨询服务无缝对接,可以满足气象资料在农业生产、科研、决策等多方面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专家与用户紧密联系的系统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开辟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象园村泥石流发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对2011年8月2日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和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果发现,手机短信、电视、电话是目前气象预警信息主要的传播渠道,持续降雨日数、降雨量和短时强降雨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97%以上被调查人员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表示肯定,认为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实用,内容通俗易懂;经测算得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效益贡献率为72.65%,减少人员伤亡贡献率达41%。可见,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在陕西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气象要素对菏泽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锁玲  孟瑞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03-103,106
光照、温度、水分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的气象要素。利用菏泽市气象局1981-2007年27年的气象整编资料,对菏泽市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要素与冬小麦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充分利用菏泽市农业气候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仲茂 《农业与技术》2013,(11):206-206,250
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备受关注,收听天气预报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工作、劳动等活动。天气预报中发布的天气信息从气象观测站中获取,气象观测站是气象数据接收的终点,天气预报发布的始点,对数据的准确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气象观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象观测站的防雷技术是准确接收天气预报数据的基础保证,可以保证气象数据接收以及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所以对气象观测站进行防雷技术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GPRS电子显示屏系统在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出发,对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的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对GPRS电子显示屏系统的主要技术、结构、功能、工作流程以及系统用于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的优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气象信息发布在实际运用中难以针对特定客户提供设施农业温室作物长势和小气候气象数据及温室外天气状况的预警查询服务的问题,研究依托业务运行的天津市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以GPRS模块为基础,通过VB.NET编程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以Client/Server为构架,建立了基于GPRS模块的设施农业预警查询系统,通过电话、短信等接入手段,以短信、彩信自动回复方式为媒介,实现了温室小气候的实时查询、灾害天气的多极自动预警、发布一体化,提高了设施农业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率及查询制作发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王忠伟  潘新民  王胜兰  杨静  唐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66-11467,11481
2009年新疆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分别进行了乌鲁木齐市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全疆农村气象覆盖面问卷调查,对城乡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①2009年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城市为67.8%,南北疆农村差别不是很大,约为74%,表明城乡气象服务基本得到了公众的认可。②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城市气象服务调查中,电视、手机短信和网络位于前3位;农村覆盖面调查中,电视、手机短信和广播位于前3位。③93%的乌鲁木齐城市公众能够及时得到气象信息;81.6%的农村地区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气象信息,但通过调查说明农村,尤其南疆农村地区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渠道有限,急需尽早通过大喇叭、LED显示屏工程等信息手段解决农村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年获取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气象服务覆盖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需求.调查对象为所在地随机抽样调查人群,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10 492份,其中农民占60%,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表明:(1)98%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关注且能方便获取天气预报,其中电视是所有调查地区获取气象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南京、连云港、淮安和泰州地区75%以上的调查对象也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获取气象服务,其他方式不够普及;(2)96.3%的调查者都能得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且主要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方式获取;(3)58.1%的被调查者每年都能接受到气象知识宣传教育,除无锡、镇江、泰州3个地区外,其他地区50%以上的村镇都开展过气象知识宣传活动;(4)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情况较单一,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村委会干部或气象信息员主要通过每家每户通知、电话、村委会高音喇叭这3个渠道发布气象信息;(5)以安排农业生产和提前做好突发天气防御为目的而关注天气预报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占70%和57.8%左右,88.3%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气象服务总体感觉满意,且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气象服务能够产生效益.(6)50%以上的被调查者希望气象部门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并及时进行服务,被调查者希望能扩大气象知识宣传力度,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新兴县气象台发布的2016年前汛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关资料,分析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归纳指出在发布工作中存在山区县局预报能力有限、局地强天气困扰预警信号发布、公众接收预警短信较迟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建议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应建立健全与毗邻区域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逐步推进区域气象自动站改造升级、着眼防灾减灾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力量和综合利用发布渠道形成强大预警合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山区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邓红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73-274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建立、健全预警信号发布机制,对政府和公众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通过对2013年预警信号发布情况、服务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菏泽市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并结合实地调研材料,分析了现代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新体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荣喆  倾继祖  钱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5-16691
尝试利用移动手机短信结合GIS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有效发挥手机短信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和GIS技术准确定位的作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快速联动机制。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区域气象站资料获取、气象灾害阈值检索、气象灾害点在地理信息图上落点和等值线分析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作为输入数据,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预警;从系统框架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流程、数据访问、系统功能6个方面进行设计;利用ArcGIS强大的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形式有了全新的转变,逐渐由传统的单一化发布方式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电视预测预报、手机短信、网络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农作物病虫情报发布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