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简讯     
株洲市“茶祖圣地”炎陵县着力壮大茶产业炎陵县近年以大院农场、霞阳镇、鹿原镇、中村乡为中心建立了四大茶叶基地,茶叶产品主要包括高山乌龙茶、神农铁观音茶、鹿原天堂茶、神炎春绿茶等,茶园总面积330公顷,茶叶年产量125吨,年产值13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2.
农业简讯     
《湖南农业》2011,(11):8-9
株洲市“茶祖圣地”炎陵县着力壮大茶产业炎陵县近年以大院农场、霞阳镇、鹿原镇、中村乡为中心建立了四大茶叶基地,茶叶产品主要包括高山乌龙茶、神农铁观音茶、鹿原天堂茶、神炎春绿茶等,茶园总面积330公顷,茶叶年产量125吨,年产值13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3.
漳平是我国南方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民间以祖传工艺制作的水仙茶属乌龙茶系列,是漳平悠久茶文化的经典之作,漳平水仙茶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紧压乌龙茶,其外形扁平四方,色泽乌褐油润,堪称福建"普洱",是乌龙茶中的精品.其早在1995年就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是福建名茶之一,尤以盛菁水仙茶饼为佳.其液色深褐,具兰花香,滋味醇厚,携带方便,便于保存.且产于高山之上,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属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4.
闽侯县为福建省高山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该文总结了近年在闽侯县示范推广的高山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周宁高山云雾茶不同茶类的品质和生化成分,采集73个周宁高山云雾茶样品(26个绿茶、28个红茶、19个白茶)进行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周宁高山云雾茶内含物丰富,其中,绿茶和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43.19%和45.82%,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酚氨比(3.75~3.91)适中,形成了周宁高山云雾茶滋味浓厚鲜爽的鲜明高山特色.周宁高山云雾茶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区域.中、高海拔(300 m)组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海拔(≤300 m)组,咖啡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海拔组;中、高海拔组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组,但黄酮类物质(P0.05)和水浸出物含量(P0.01)低于低海拔组;中、高海拔组白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组.在绿茶中,以菜茶品种付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乌龙茶品种,以乌龙茶品种付制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和酚氨比普遍高于菜茶品种;在红茶中,以菜茶品种付制的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普遍高于乌龙茶品种,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白茶中,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福安大白茶’品种付制的各主要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为周宁高山云雾茶相关标准的制定和茶叶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熊燕 《云南农业》2014,(11):76-76
近日,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公司生产的“高黎贡山古树长茶(饼茶)”、腾冲县台茶有限公司生产的“腾冲高山乌龙茶”、腾冲县腾虹油业公司生产的“红花油茶籽油乳化口服液”、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云南腾药牙龈修复专效牙膏”四种产品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2014年度云南省重点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  相似文献   

10.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从鲜叶直到烘干成毛茶,其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十几道工序,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验,将铁观音空调制茶工艺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乌龙茶为主要原料,配以杭白菊、山楂、荷叶和决明子,通过分析复方乌龙茶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茶多糖含量,结合感官审评,研制出保健乌龙茶。结果表明,乌龙茶中添加杭白菊、山楂、荷叶和决明子后,复方乌龙茶组合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茶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加,结合产品感官品质审评,复方保健乌龙茶最佳组合为乌龙茶3.0 g、杭白菊1.0 g、山楂1.0 g、荷叶1.0 g、决明子0.6 g;该保健茶具备口感柔和、营养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茶叶之采制工艺不同,可以分别制成不发酵的绿茶、全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窨花的花茶和团块状的紧压茶。其中,采制工艺最为精细、复杂和独特的要算脍炙人口的乌龙茶了。在福建高山地区,乌龙茶一般每年采摘四次。茶树经过越冬期,在将近半年休养期内已积蓄了充足的养分,到了春天又因雨量充沛、气温逐升而稳缓生长,其叶长势厚实柔嫩。此种在入夏前后采摘的茶叶称为春茶,制作后条形肥壮,色渗光润,香味浓郁而耐于冲泡,品质产量居各季之首,立夏以后,茶树因气温续升,生长迅速,故高山地区一般在采摘春茶后的五十多天(夏至前后)即再次采摘茶叶并称为夏茶,由于生长期短,新梢易呈老化,其成茶后条形粗细不匀,色泽暗褐,香短而水味涩,产量仅为春茶的6~7成;夏至以后,茶树芽梢因气温较高而生长加快,生长期缩短至四十多天,此种在立秋至处署前续摘的茶叶称为署茶,其成茶色泽黄褐,泡水苦涩而略带璜味,产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立秋后气温渐降,雨量锐减,茶农一般均在秋分前  相似文献   

14.
一、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指的是制做工艺“武夷茶始于唐,兴于宋元,衰于明,复兴于清。”(见民国《崇安县新志》卷十九)在明代由于罢龙团,改制散茶,制茶工艺简化,成本大大下降,产量逐年增加。加之,明末清初,茶禁松驰,促进茶叶海外销售,享有盛名的武夷茶更是倍受重视,工艺逐渐改进,终于制成乌龙茶。当时叫青茶,民国末年改称乌龙茶。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这是茶界专家公认的史实。最权威的当属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先生的文章。文曰:“关于乌龙茶的制造,据史料记载,清代陆廷灿(笔者注:陆于1717—1720年任崇安…  相似文献   

15.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金萱乌龙茶品种制作黄金龙茶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龙茶是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优质原料精制而成,其加工工艺是在红茶的传统工艺上结合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最终使成品茶的香气达到既具有红茶的糖香又蕴含乌龙茶的兰花香,且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爽鲜甜,故称为黄金龙茶.  相似文献   

17.
大稠顶茶场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福建省安溪县的“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即将建成,日前茶都的主体建筑“综合楼”已经封顶。 安溪县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是享誉中外的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县现有茶园30万亩,年产乌龙茶1.5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为了进一步发挥茶乡的特色经济优势,安溪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茶都规模宏大,第一期建筑用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投资8…  相似文献   

19.
以乌龙茶、鸡蛋、面粉等为原料制作乌龙茶糕点,通过比较制品的形态、色泽、风味确定配方参数。结果表明,鸡蛋、低筋面粉、牛奶、白砂糖和乌龙茶的比例是影响产品风味的主要因素,乌龙茶糕点最佳配方参数为鸡蛋180 g、面粉150 g、牛奶25 mL、白砂糖40 g以及乌龙茶茶粉2 g,按此配方生产的乌龙茶铜锣烧口感柔软、有弹性,甜味适中,茶味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施发梅 《福建农业》2013,(11):10-10
大田县作为乌龙茶新兴产区,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猛,茶业已成为大田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由于地处戴云山脉低山丘陵地带,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高山乌龙茶生长。全县位于海拔700至1300米之间的高山茶园面积已达4.5万亩。科学施肥是茶树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与茶叶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