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日照观测人为操作环节多,对日照记录的准确性带来了潜在的影响。本文讨论了采用暗筒式日照计观测日照来探寻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操作的主要环节通过试验探寻提高日照记录准确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照是地面气象观测中各台站均需观测的基本要素,现在自动站虽已投入业务运行,但日照的观测仍为人工观测。目前台站观测日照时数的仪器大多是暗筒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因此日照纸的涂刷质量,直接关系到日照记录的准确性。据观察,各站用过的日照纸上留下的感光迹线、底色等都各不相同,好的迹线清晰,纸面清爽;差点的迹线不  相似文献   

3.
王超球  黄琳  韦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3-19414
为了比较日照计与总辐射表在测量日照时数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09年间暗筒式日照计与总辐射表进行测量所得的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种仪器测量所得的日照时数差异明显,总辐射表测量的日照总时数明显多于暗筒式日照计所测的,且二者的差值有明显的年、月、时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总辐射表比暗筒式日照计有更高的灵敏度,相对暗筒式日照计而言,总辐射表测量的数据更客观,虽然测值有一定的差别,但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分析还发现,不同的天气条件也是导致两者差异的原因,一般晴好天气差别较少,多云天气差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日照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照时数对农作物长期生长周期统计分析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日照时数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不同农作物对日照的需求,提出几点针对暗筒式日照计如何提高日照监测准确性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暗筒式日照计的构造原理,通过分析永宁县气象局2008—2009年逐日日照迹线特征(形状和长短),找出日照迹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台站整体日照资料的统一、美观性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自动化改革以前,各气象台站主要使用暗筒式日照计,观测误差较大.目前各台站已换上DFC3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等自动化观测设备,该设备可以实时观测和记录日照时数,性能完全满足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光电式数字日照计功能规格需求书》的要求.该文从台站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周、月日常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设备状态异常、无数据处理、数据缺测处理等故障排查维修建议,以便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7.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鄞州国家基本站暗筒式日照计(以下称人工观测)和CSD3自动日照仪(以下称自动观测)的日照时数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阈值不同,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日照时数平均偏多0.35 h,但亦有20.8%的自动观测数值小于人工观测数值。总体来看,自动观测日照时数更加接近世界气象组织(WMO)所要求的测量标准。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日照时数月相对差值在-5%~15%的月份占了86.1%,月总值一致性比较好,但是只有不到35%的逐日日照时数记录差值在±0.1 h内。  相似文献   

8.
日照时间的多少是一地气候资源的重要因素,要提高日照记录质量,必须科学配制感光药液和浸漂日照纸,正确安装日照计,并要注意观测台站周边环境对日照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日照平行观测数据,对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的数据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序列差异及出现原因。DFC2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观测灵敏度高,对早、晚日照的临界值处理更准确,记录受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影响小于人工观测,更能排除人为影响,更好的保证观测记录质量。密卷云云层越厚,云高越低,对日照影响越大。当出现一定量以上的低云时,当云移动较快,两种观测记录差别较大;当云移动慢,两种观测记录较吻合。为了更合理应用数据,可以常年进行平行观测,更好地了解资料序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柳红  司志华  宋中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00-300,302
对日照计安装不正确而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其他原因,包括日照迹线起止辨认不准、药液配置使用不规范、日照纸使用不正确、降水影响、巡查不到位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照观测是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日照纸涂药质量的好坏,仪器的维护检查等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由于其不像温度、降水等要素那样有自动和人工两套设备可以进行对比观测,从而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因而日照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是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时才被发现指出.  相似文献   

12.
高温热害是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科学防御高温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稻田、湖泊水体小气候水温、气温进行试验观测,并与临近的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同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分蘖期稻田日最高水温较稻田气温高2~3℃,抽穗期则相反。稻田日最高气温与大气日最高气温之差、稻田日平均温度与大气日平均温度之差与日照时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纯水面日最高气温与大气日最高气温之差、日平均温度与大气日平均温度之差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稻田和水面的日最低气温与大气的日最低气温差均与日照呈正相关;显示稻田通过叶片对太阳反射以及增加蒸散发有一定的自我缓解高温、调节小气候的能力。高温期间,稻田浅水灌溉即可,无需昼灌夜排。  相似文献   

13.
史晓霞  宋菊花 《北京农业》2012,(12):225-226
通过对安定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58-2007年部分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发现从1958-2007年观测场周围环境逐年恶化,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地温上升,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雾日、大风日、日照时间减少,有些观测项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3—2016年三江源果洛地区6县牧草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对果洛地区牧草长势变化特征及其与牧草生育期(4—9月)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洛地区6县中班玛、久治牧草长势最好,玛沁、甘德、达日次之,玛多最差;就平均长势而言,近14年果洛地区牧草长势趋于良好,牧草高度、覆盖度、产量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牧草长势和牧草生育期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牧草产量也相应的增加;而随着日照时数增加,牧草产量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锡林郭勒盟6个一般气象站20cm直径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选取锡林郭勒盟6个一般气象站30年(1981—2010年)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日平均相对湿度,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一般气象站蒸发量计算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日蒸发量与日均气温、日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采用6个一般气象站2011—2012年逐日观测数据回代蒸发经验公式,得出日平均蒸发估算值是实际蒸发量的0.9倍,说明此经验公式配上适当的修正系数,适用于锡林郭勒盟一般气象站停止小型蒸发观测后蒸发量的理论估算值计算,为地方气象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韩世刚  唐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69-11771
利用长江流域260个观测站1960~200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长江源头的青藏高原上,日照时数明显高于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为2 200~3 000 h/a;日照时数最低的区域在长江上游的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区域,仅1 000~1 600 h/a;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内,日照时数高于四川盆地,低于青藏高原地区,在2 000 h/a左右。长江流域中日照区的日照时数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减少速率为54.2 h/10a;低日照区的日照时数减少速率为38.4 h/10a;高日照区的日照时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长江流域日照季节下降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而春季日照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方法]采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9431)新旧站址2000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南宁新旧站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站址本站气压、气温均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址;降水量、日照差异大,变化无规律。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站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及测站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南宁国家基本观测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性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1~2009年湖北省十堰市7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资料,对十堰市近50年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并利用农气观测站1981~2009年农作物观测资料和十堰农业局中稻产量因子及十堰市植保站1988~2009年黑光灯观测的主要农作物病虫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肥市国家观测站(骆岗机场)2018年度常规气象资料,采用时序法分析了合肥市2018年逐日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全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C,其中春季创历史同期新高;年平均降水量1 310 mm,较常年偏多20%,春季出现较强连阴雨;年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26 h,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夏季显著偏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连阴雨等,局地灾害重但总体上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的农业气象灾害。2018年农业生产气象条件总体上利略大于弊。  相似文献   

20.
高瑜  刘素娟 《北京农业》2012,(21):177-178
日照观测是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日照纸涂药质量的好坏、仪器的维护检查等常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由于其不像温度、降水等要素那样有自动和人工两套设备可以进行对比观测,从而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因而日照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是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时才被发现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