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传统意象批评的代表作,以诗性方式进行言说,其典雅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宏远深阔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和人物空间形态,并且通过散点透视、以小见大和虚实相交的方式表现其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天人合一、真实自然和超以象外的美学特征,完美地将诗歌理论与文学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参照<城市意象>中凯文·林奇对空间意象的研究方法,将植物在私家园林中的空间功能提炼为:边界、区域、标志物3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植物对于私家园林整体空间意象表达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玉兰  刘扬 《农业与技术》2022,(24):110-114
本文以贵州安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屯堡传统村落云山屯为研究对象,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利用ROST-CM6软件、原型理论、照片辨认以及空间认知地图法、SPSS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云山屯景观空间意象元素的组成及构成特征。结果表明,云山屯景观空间意象元素主要由5个大类、12个中类以及40个景观意象元素组成;空间构成上以明清一条街统领整个云山屯的空间结构,形成独特的景观构架;以云鹫寺、屯墙、古戏台、后屯门、前屯门、财神庙为主,构成云山屯的主要景观意象。  相似文献   

4.
刘瑞君 《北京农业》2012,(33):57-59
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在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植物空间的营造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介绍空间及植物空间,分析园林植物空间的特点、类型及在小区中的应用,并以北京御园为例,分析植物空间的5种意象(区域、路径、焦点、节点与边界),得出小区中这5种意象形成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5.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6.
诗画空间的"桃花源"意象形成于文图语言对渔人经历的事件叙事。渔人在事件里经历的桃花溪、桃花源等多个地点被文图语言空间化,因此文图空间中渔人经历的事件不只是一连串的事实,还包括一个个画面空间。文图语言对事象的叙事创立起诗画空间的整体结构,文图语言对物象选择和组合"铺陈"出诗画的多维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在合乎渔人经历发展和"桃花源"意象形成的空间秩序中呈现出世外桃源的形象与天地人伦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空间维度深入解析王尔德童话《少年王》,探索文本中的空间意象,以此挖掘其叙事空间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其童话作品的内涵及文学价值。本文认为,童话故事中的空间意象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与意义。《少年王》中存在多重空间重叠并置的现象,不仅表现了少年王追寻美的本质的过程,也凸显了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的对立与融合,同时也反映了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不懈追寻。  相似文献   

8.
以江南乡村居民的空间感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乡村意象,基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进行乡村意象感知差异分析,并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群体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意象要素进行合理的保护,保留并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为乡村的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归属。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要素内容,提出园林植物造景应向空间设计方向发展,并提出了空间类型及基于意象理论的园林植物造景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0.
完整的城市公园景观由许多节点、边界、道路和标志物的区域空间有机串联而成,从而构成一个复杂、交错、完整的城市公园意象体系。针对城市主观意象的五大基本元素,以哈尔滨儿童公园为例,阐述不同元素的设计方法和重要性,旨在为建设城市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园林历史进程的推进伴随着山水审美的嬗变,宋代的山水审美在中国山水审美的发展进程上有着不凡的历史地位。宋诗中大量出现的山水意象有着不同形态的组合,通过对宋诗中山水意象的整理与分析,发现自然山水、人工山水以及二者的结合在审美的历史长河中既各自变化发展,又相互渗透影响。两宋逐渐丰富系统的山水审美观,以及两宋园林自发形成的“隐”“乐”“清”“安”四大意象主题和其环境美学思想,使得山水在宋代从“自然”真正升华为“艺术”,可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格雷的诗歌《沧桑世事中的欢乐颂》虽是一首未完成作品,但因其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意境深远被选入著名诗歌选本《英诗金库》,广为流传。本文试用诗歌意境理论分析该诗呈现的物境、情境、理境及境外之境等,深入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与诗人情感的完美交融以及诗歌对读者的兴发力量。全诗意境悠远,如清泉自然流淌,暗扣主题,描述了一种普世的情怀:虽世事沧桑,但欢乐常在,且一切都是自然兴歇运化。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0-17991,17994
分析了我国商业步行街区设计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原则和空间环境特征两方面提出商业步行街区人性化设计需注意的关键环节,并从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空间意象出发,深刻分析了商业步行街区人性化的设计方式,指出当前我国商业步行街区人性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婺源古村落空间环境意象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哲学、风水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骛源的古村落的空间环境的整体性、模糊性、意象的矛盾性和环境场所的归属性,揭示了古村落的空间构成特点,以及给人多层次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高校校园环境认知度与舒适度,以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为例,通过绘制认知地图与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建筑、道路、边界、场所、区域和标志环境意象,从环境认知的角度探究学生对校园空间环境的熟悉程度。结果表明,校园意象主要集中在校园"T"字形轴线上,校园结构清晰与公共意象元素同意率高,校园便于识别与记忆,校园环境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和可识别性;但校园内仍存在寻路难和舒适度较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建筑、道路、场所、标志和环境品质等方面来改善。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在现代诗坛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不多的诗作却处处流露出诗美,有对自然的歌颂,也有对现实人生的倾诉,她的诗歌中的意象有的唯美,有的具有现代性和建筑性。本文从意象和情感的角度对林徽因的诗歌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按照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并以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校园行为模式研究入手,对校园空间的认知和认同两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的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锋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22-11623,11626
中国式景观具备极高的审美意义。在中国式景观构建中,诗歌文化使景观的审美高度上升到精神层面,并创造出由诗像、诗情、诗意、诗境构成的中国式景观感知系统。通过"诗意空间"、"和谐空间"、"联想空间"与"美育空间"所呈现的多维交叉状态使得中国式景观充满神奇、神秘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陶书竹 《乡村科技》2022,(8):110-113
乡村环境意象是构成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及生产生活景观的重要依托。乡村环境不仅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更承载着乡土文化和乡村记忆。为了更好地构建理想的新农村景观,探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以及乡村环境意象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价值、设计对象及规划设计原则,并提出整合自然乡土景观设计要素、强化基础建设、保护乡土生态及优化聚落景观设计等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