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城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8日山东省聊城市发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预报分析,得出低槽冷锋和低层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1日济宁市普降暴雨,从环流形势、地面填图、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该次降水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加之本站前期具有高温高湿条件,有出现大暴雨的可能;并对日本传真图、欧洲形势预报等数值预报进行了实况检验。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4~5日菏泽市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菏泽市2008年7月4~5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偏南风风轴及其左侧与偏西风带的交汇区未来24 h往往发生强降水;在高空偏南气流背景下,地形狭管效应可在狭管入口区激发强降水或暴雨,这种效应在这次降水中得到充分体现;利用加密地面天气观测资料考察这次降水的地面风场特征看出,暴雨及强降水发生在地面风场辐合线上并滞后2~6 h地面加密观测对分析与预报中尺度天气系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短波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提供了暴雨天气发生的有利环流形势;充足水汽输送和辐合作用,中低层高温高湿条件,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充足条件,属于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2011年6月22—24日济宁市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700 hPa中低层的西风带急流给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因而中低层西风与暴雨的形成和落区密切相关;此次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地面气旋从蒙古地区南下影响济宁市的过程中,弱的风场辐合处在鲁南地区,有利于发生降水;假相当位温高能舌的位置也比较能反映降水大值区;日本传真图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EC对此次过程形势场的预报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6.
利用ECMWF、NCEP/NCAR等多家数值预报产品、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并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1年发生在皖北的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此次暴雨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一次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环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入;西风槽冷空气入侵也是产生这次降水的重要原因。各业务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准确预报出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同时,对西风槽位置的预报偏差也是预报失败的原因之一。结果指出,当有强台风靠近我国的时候,需要考虑台风环流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进而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李靖  郭金兰  王国荣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11-22414,22537
2010年8月21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总雨量达到大一暴雨。此次降水天气是在副高东退的过程中,西来槽、低层切变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所造成的。利用NCEP1°x1°。格点资料以及雷达、风廓线、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的成因和发生发展做了分析,并结合当时的预报思路,对造成强降水时段预报存在偏差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此次大一暴雨过程是在副高边缘、高空槽前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此次天气过程以暖区降水为主,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和低层偏东风是主要的水汽来源,深厚的湿层为大一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东北方向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下来,将暖空气抬升,是强降水的主要触发条件。对于西来槽加副高天气形势造成的降水过程,在预报中要特别关注低层暖切变(西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的发展,以便分析其所造成的强降水过程中量和时段的变化;实况天气形势的把握和常规探测资料、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应用,对于把握降水的量级和强度,判断短时天气的变化,做好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数值预报的释用还存在不足,如何取舍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加强对数值预报天气形势的分析,利用天气形势来订正物理量场与降水场,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2012年8月16~17日发生在宁夏固原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低压槽与副热带高压(在固原地区)相互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东移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形势引起强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研究暴雨发生期间假相当位温、K指数、SI指数等热力层结指标,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月兰  耿爱菊  莫瑶  王培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21-14923,15038
[目的]分析2010年盛夏山东省滨州市一次转折性天气过程。[方法]从短期预报思路出发,着重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10年8月4-5日滨州市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西风槽及冷空气是造成这次降水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高空低槽是造成这次降水的主要系统;这是一次典型的副高西北侧叠加西风槽的降水过程。前期持续高温,500 hPa冷空气使对流发展加强,是造成这次降水局地性强的主要原因。在预报暴雨中,比湿、K指数、SI指数是一个很好的物理量和参考指标;暴雨形成过程中K指数是一个增大的过程,暴雨结束或雨强减弱过程K指数明显减小,SI指数指示了对流性降水的发展。雷达回波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短时出现了中气旋,由于在移动过程中很快减弱并消失,在滨州西部形成了强降雨和大风,没有生成冰雹。[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和数值预报及物理量产品,对临夏州2013年"8·10"区域性暴雨、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雹降水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东高西低"型,过程前期,副高西伸北抬且稳定,进退频繁,导致较强冷空气在副高外围堆积,副高东退时爆发,促使能量释放而造成的暴雨降水过程。综合分析了"8·10"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强降水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机制,寻求对预报有指示意义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1.
暴雨是宁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2002年6月8日,宁夏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贺兰山沿山一带及韦州达到了大暴雨,暴雨过程达到历史同期极值.2006年7月14日,宁夏中北部地区又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银川、惠农两站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同期极值.就2次极值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实况分析及常用物理量参数进行对比.对发生在宁夏的2次极值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500 hPa冷槽、700 hPa高原低涡等,并对宁夏暴雨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天气系统如:地面锢囚锋、台风位置及强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天气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对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方法]利用环流形式资料、物理量场资料、雷达回波演变数据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对2010年7月16~17日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在我国东部环流径向度较大的情况下,蒙古地区高空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从西侧冲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冷涡、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强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云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09年7月20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伴有局地冰雹、雷暴和大风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造成的局地暴雨,降水持续时间短且集中.天气形势是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午后热对流造成的;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以及午后热力抬升共同触发.Tlogp图反映上干下湿...  相似文献   

15.
飑线是一种伴有强风雷暴大雨等对流性天气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从天气概况、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环流背景、卫星云图特征、雷达回波、预报服务等方面对济宁市一次夏秋季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急流等方面,分析了2011年2月28日发生在山东省济宁市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过程。中高层西南气流和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向济宁市输送水汽;低层东北风使冷空气先从东北地区回流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着冷垫爬升形成降雪。动力和热力条件对强降雪的发生非常有利,假相当位温场的大值区为此次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能量来源。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预报思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7,(22):131-132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降水模式预报等方面对7月11日的区域性暴雨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低空急流以及切变线的配合为此次区域性暴雨提供有利条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对流性降水;EC模式预报对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从水汽通量散度和垂直上升速度中心的分布和移动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来看,均是有利于我市中南部地区的强降水,与实况有一定偏差;T639降水模式预报是与实况最为接近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资料、地面区域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期间短时暴雨具有较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其主要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低空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与扩散冷空气互相影响形成有利于降水出现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扩散影响过程中触发对流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低空切变线的存在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利用SI指数、K指数、抬升指数LI、对流有效位能CAPE、最大上升速度等物理量相结合来判断大气层结的稳定度与不稳定能量的聚集与释放,对暴雨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普勒径向速度相对于反射率因子资料更好的反映了降水的变化情况,"逆风区"或速度辐合区存在对短时强降水落区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风廓线的资料对冷暖平流的分布及对垂直切变是否存在的分析有较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资料实与 T639、EC 模式以及日本数值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数值模式在500hpa 环流型、700hpa 切变线以及地面气压场方面对忻州市的此次强对流天气均有较好的预报,最终的降水预报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的成因和数值预报检验.[方法]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背景、稳定度及触发机制等方面对2015年8月7日连云港市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结果]此次强对流暴雨发生在副高西伸北抬、高空槽东移的大尺度背景下,暴雨发生前大气层结不稳定、边界层辐合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因素;多普勒雷达观测表明,回波强度在50 dBz左右,与边界层辐合线位置对应较好;对比分析各家数值预报结果表明,数值预报对不稳定性降水预报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强对流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