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与种薯处理选择中晚熟,块茎椭圆形或圆形,大薯率高,高抗晚疫病,蒸煮香面,开花起沙,适宜鲜食、淀粉加工的品种。种薯处理的方法:困薯催芽播种前10~15d出窑困薯,如果种薯干燥,加湿增温催芽;如果种薯潮湿,薯面风干后增温催芽,播种时芽长0.5cm最好。切块根据顶芽优势原理(带顶芽薯块较其他部位芽块增产10%  相似文献   

2.
王迪轩  胡为 《科学种养》2009,(12):55-55
收获 食用薯块和加工薯块以达到成熟期收获为宜,在此生理成熟期时收获产量最高。其标志是:叶色变黄转枯,块茎脐部易与匍匐茎脱离,块茎表皮韧性大,皮层厚,色泽正常。种用薯块应适当早收,一般可提前5~7天收获。此外,马铃薯的收获期还应依气候、品种等多种因素确定。收获前要割掉茎叶,清除田间残留子叶,准备好条筐或塑料筐。先收种薯、后收商品薯。  相似文献   

3.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春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纵切成4~6块,用0.1g赤霉素兑水100kg配成药液浸泡10~20min,取出晾干后,用湿砂层积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4.
花叶芋又名彩叶芋,是世界著名的观叶植物,目前我国广为栽培。对于它,一年之中需要进行如下的管理。春: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取出块茎分栽。一些带有较多芽眼的大块茎,应切成数块再放到泥炭中催芽。当芽高1—2厘米时,即可将其分别栽种到内径不小于10厘米的花盆里。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种薯个体大小与后代产量和产值有着密切的关系[2].种薯个体较大、用种量增加、成本加大,而采用切块作种,可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探索马铃薯不同芽位切块作种对产量及地上、下部性状的影响,以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系9907-16未脱毒常规种薯为试验材料,共设整薯种块、顶芽种块、纵切种块、中芽种块和基芽种块5个处理(整薯、切决种块大小均在40 g左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芽位切块作种,整薯和带有顶部芽的顶芽种块、纵切种块作种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从出苗开始就表现出苗快而整齐,长势强,茎叶增重快,地下部葡匐茎、块茎形成早,块茎增重快、大中薯率高,产量较中芽种块和基芽种块作种极显著增产.这说明马铃薯块茎的生理及遗传势在顶端最强.因此,在生产中尽量采用整薯作种,如果种薯过大需要切块时,选用带有顶芽的切块作种即可获得最理想的产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早熟新品种兴佳2号脱毒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16(54)正交表三因素四水平设计,探索马铃薯种薯切块芽位+赤霉素(GA)催芽试剂浓度+薯块拌种方法组合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出苗率和主茎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块茎重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种薯切块方式显著影响种薯出苗率,极显著影响马铃薯单株块茎重;种薯拌种方式显著影响出苗率,赤霉素催芽浓度显著影响植株主茎数。综合分析,筛选出以确保顶芽优势的纵切切块作为种薯,用10mg/L浓度的赤霉素处理15min,草木灰+多菌灵+农用链霉素拌种播种,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单产产量,减少种薯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西芋2号是西昌学院通过AKK-69.1×Ⅸ-38-6亲本杂交组合选育出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是川西南山区所选育的第1个早熟菜用类型品系(种).2010年四川省区试预试较米拉增产32%,2011年区试鲜薯平均单产1 582 kg/667 m2,比米拉(ek1)和川芋56(ck2)均增产13%,增产极显著,居参试组第1位,5点增产,2点减产,出苗率92%,大中薯率72.2%,单株薯块重475 g.2012年区试平均鲜薯单产1 262.9 kg/667m2,比川芋56(ck2)增产17.3%,增产极显著,6点增产,1点减产.2年14点次平均单产1 422.5 kg/667m2,比川芋56 (ck2)增产15.0%,11点增产,3点减产.出苗率94%,大、中薯率72.6%,单株薯块重480 g.室内接种和田间鉴定表现出对晚疫病水平抗性较好,无青枯病,早疫病轻.生长势强,株型直立、紧凑,主茎较粗,株高50 cm左右,大中薯比例一般在70%以上,块茎休眠期较长,综合农艺性状好.其高产攻关试验经验收测产,单产为3 349 kg/667m2,同时大面积高产示范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高锰酸钾经常在医疗中作为消毒剂使用,它在马铃薯良种繁育中也有很多用途,介绍如下:1用来打破休眠陈芝兰等(1999)报道在以块茎作材料进行茎尖脱毒时,可按如下方法进行催芽:选取表皮颜色一致、芽眼较浅、表皮光滑无龟裂的薯块作脱毒材料,按芽眼切块并放入0.1%高锰酸钾水中浸泡10小时以打破休眠。然后放在喷水的沙盘上置于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待芽萌发长至2~3cm时,选取强壮的芽切下,再进行流水冲洗、表面消毒和茎尖剥离等操作。试验证明,此法与传统的用赤霉素催芽的效果相近。对于脱毒小薯或其它级别种薯,在…  相似文献   

9.
正一、选较大块茎作种薯。每年"霜降"后,采挖紫淮山上市,售前用利刀切下带薯块50~100克的薯芽,连同50~150克的小块茎,收集后选1块墒情好的土地覆土15厘米保存,待开春时取出栽植。二、合理密植。在"雨水"后,选择土层深厚、干燥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切忌水淹)的地块耕深30厘米,然后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7平方米(亩)栽植2000株。挖沟栽植时,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种薯在贮藏期间对温度、湿度要求很严格 ,它既不耐寒 ,又怕高温。如果贮藏不当 ,容易受冻或发芽 ,影响食用品质和种用价值。因此 ,薯块贮藏是马铃薯种薯全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 温度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质量的最重要条件。块茎与其环境总是处在热力平衡中 ,据几年来的贮藏经验 ,薯堆内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之差约是薯堆高度的 1.8倍。为使堆内温度不致于过高 ,通常要求堆高不超过 2m,一般以窖高的 1/ 2高度最为合适。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空气对流和块茎的正常呼吸。及时作好堆温的调节是贮藏的关键。贮藏初期温度保持在 15~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密度试验表明:岑巩县费乌瑞它适宜栽种密度以5 000~6 000穴/667m2为宜,产量及商品薯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干旱区与青海寒区菊芋品种比较与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进行了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青海及新疆非耕地品种比较和低成本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结果如下: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青海大通县生物学特性表现不一致,南芋1号和青芋2号产量较高,南芋1号、青芋2号、青芋1号和能芋1号在新疆表现与在青海大通县表现完全不同,南芋1号块茎及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在新疆,南芋1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在C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同样,青芋2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C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不同试验处理对南芋1号和青芋2号块茎影响显著。在青海,南芋1号在E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B处理下最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在青海不同试验处理对南芋1号块茎影响显著。而青芋2号产量较南芋1号高,在B处理下产量最高,而在E处理下较低,不同处理下单株块茎个数也不同,说明不同试验处理对青芋2号块茎影响也显著。在新疆和青海不同耕作措施对菊芋块茎产量和块茎个数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志英 《种子科技》2003,21(4):236-236
多年来,为了解决马铃薯由于病毒病感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问题,我市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并通过十几年实践,总结出一整套马铃薯快繁高产技术。循环切芽快速繁殖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是利用马铃薯顶端优势和再生性强的特点采取的繁殖技术,它可以加快马铃薯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1催芽晒种为了提高种薯的发芽率、抗病力,需采取催芽晒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在育芽前15d将种薯从窖中取出,选择健康无病、皮色鲜艳、块茎大小均匀一致的种薯放到温暖卫生、光线充足的室内催芽,温度保持18~20℃,约经10d后就可以催出0.3…  相似文献   

14.
几种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催芽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勇飞  谢庆华 《种子》2000,(3):46-47
马铃薯生产上经常会遇到打破体眠的问题,在秋作和冬作区栽培马铃薯时,催芽播种是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打破休眠的办法有多种,就其易接受程度和处理效果而言,各有特色,现将几种主要的马铃薯催芽方法简介如下:1 温度处理法1.1 热处理将薯块保存在室温为:18~25℃的黑暗条件下直至萌芽。这一方法对早熟品种或别的品种的薯块在休眠接近完成时使用效果最好,刚收获时不推荐使用此方法。(2)冷休克加热处理:这一方法也是对早熟品种或别的接近通过休眠的材料效果最好。它可以应用于一些有着不同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薯块在收获、清洗之后,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15.
8月下旬后,是夏甘薯进入膨大的关键期,此时应加强管理.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满足薯块膨大所需养分,另一方面要防止茎叶早衰,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 1摘顶心 摘顶心可调节养分的运转,促使养分向块根输送.摘顶心共进行2次,第1次在薯蔓长到30~40cm长时,摘去1-2cm长的嫩头,第2次当分枝再长到30cm左右时,再摘去分枝嫩尖.  相似文献   

16.
赵孟良  刘素英  李莉 《种子》2012,31(7):47-50
以青芋1、2、3号菊芋块茎为试验材料,设计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浸种及不同热激温度处理条件下对打破菊芋块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处理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10 mg/L处理效果最好。热激温度处理下,青芋1号菊芋在处理1下效果最好,青芋2号菊芋在处理4下发芽率最好;青芋3号菊芋在处理2下发芽率最好;2种方法对比之下以赤霉素浓度为10 mg/L时打破菊芋块茎休眠较好。  相似文献   

17.
梁淑贞  丰锋 《作物杂志》2012,28(3):119-122
以淮山薯块茎和零余子为材料,研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不定芽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30g大小的零余子,10mg/L的赤霉素(GA3)处理30min,出芽率(88.89%)最高;以块茎为繁殖材料的,最好选择块茎的中上部分,10mg/L的GA3处理50min,出芽率(97.79%)、芽长(17.53cm)和芽直径(7.37c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叶面喷施薯块膨大素的研究表明,薯块膨大素具有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促进薯块膨大和淀粉积累,提高大中薯比率的作用;薯块膨大素不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喷施以3~4次为宜,可增产5.68%~6.3%,提高大中薯率5.76~6.9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干腐病会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观察镰刀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过程,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块茎在黄色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染2d时,马铃薯薯块内部出现了菌丝和孢子的积累;侵染16d时,薯块严重腐烂,其中克新1号块茎的病斑面积约占44.44%,大西洋的病斑面积约占89.34%。在显微结构观察中发现,侵染3d时,黄色镰刀菌已经在马铃薯块茎中大量积累,在侵染过程中薯块细胞的细胞壁呈现加厚和破损的现象,抗性马铃薯品种的受害病症出现相对较晚。克新1号相对大西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6,(9):21-21
荷兰七号,又名荷兰薯、费乌瑞它,为早熟高产品种。该品种在云南种植生育期65天左右,株形直立,分枝少,株高60cm,叶片大,花冠淡紫色。结薯期早,膨大速度快,块茎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肉鲜黄,表皮光滑,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块茎休眠期短。块茎含干物质17.7%,淀粉含量12.4—14.01%,还原糖含量0.03%,粗蛋白质1.55%,维生素C13.6mg/100g。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中抗环腐病、青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