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鱼Pseudosciaene crocea (Richardson)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在“七五”期间福建省首次获得成功,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6年育苗量达6000万尾,网箱养殖大黄鱼2万箱,取得很好的成绩,作者就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是我国近几年开发新的养殖对象。作者于1996年11月下旬开始进行大黄鱼鱼池塘养殖试验,经过试验,已取得明显泊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着重介绍大黄鱼池塘养殖技示经验。  相似文献   

3.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为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以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根据2001—2008年间舟山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情况的监测数据和各采样点海洋环境因子的测定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灰色预报模型GM(1,1)和GM(1,N),预报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病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养殖水域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把水温、悬浮物、无机氮和COD选作先行指标,用这些因子的不同组合建立了GM(1,5)、GM(1,4)和GM(1,3)模型,比较这些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由无机氮和COD构成的GM(1,3)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304%;用GM(1,1)模型对大规模细菌性疾病发生的时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严格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对三组大黄鱼肌肉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结合口感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域环境和养殖方式是影响大黄鱼肉质的重要因素,增加体脂肪含量在特定的情况下能改善大黄鱼的口味。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海区不同养殖模式(大围网、传统网箱)的成年大黄鱼及野生成年大黄鱼,进行体色、背部肌肉肉质性状(pH值、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的测定及肌肉感官性状的主观评定.结果表明:1、大围网养殖大黄鱼的体色与野生大黄鱼接近(P>0.05),显著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2、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粗脂肪、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肌肉的pH值、水分和粗灰分差异不显著(P0>0.05).3、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肌肉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P<0.05).4、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上述肉质性状接近野生大黄鱼(P>0.05).大围网养殖可改善大黄鱼的生活环境,补充天然饵料,是一种提高大黄鱼肉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0-1990年进行了批量众说 。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算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素和秋水仙碱溶液制备肾细胞的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染色体数目为 48条,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为2N=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9.
10.
林国清 《科学养鱼》2000,(12):28-29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人工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为大黄鱼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在福建发展迅猛,已成为目前主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 1998年作者在福建福安海域进行大黄鱼网箱养殖试验,经十个月精心管理,使尾均 125克的大黄鱼苗种养成尾均 460克的成鱼,并获得产量 9.56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海区:海域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深 7~ 15米,水流往复流,潮流和缓,流速不超过 1米 /秒,透明度 30~ 100厘米,盐度 16‰~ 21‰;该海域四面环山,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湾。   2.渔排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网箱育种阶段是指从鱼苗下排入箱至鱼苗长到全长15厘米左右这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非生物性疾病3大类。现就其中较常见的几种病害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网箱育种阶段是指从鱼苗下排人箱至鱼苗长到全长15cm以上这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非寄生性疾病3大类。现就其中较常见的几种病害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利用闲置对虾池进行大黄鱼鱼种培育,成活率达gO%以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土地选择利用闲置旧虾池,池塘面积1~5亩(若池塘面积较大,可采用网围方式),池水深1.5米以上。为防止大黄鱼受惊时跳上地滩而死亡,或进排水时逃逸,在池的浅滩及进出水闸门口均应用密网围栏。为便于排水捕鱼,池底应以5%左右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同时在排水口附近设一个IO~20平方米的水泥抹面的集鱼坑。另外在放养鱼种前要进行严格的清塘与消毒。2水质要求水温IOC~3OC(中、下层),海水比重1.OIO~1.O23、pH值7.9~8.7,透明度25~35…  相似文献   

15.
胡荣炊 《福建水产》2011,33(2):62-64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平均水深18m、流速0.7m/s的福建省罗源湾岗屿海区,采用2口(c/)12.8m、入水深10m的深水网箱放养 110.3g/尾规格鱼种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经19个月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97.5g/尾,养成成活率约43.7%.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成品鱼体色...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Richardson)浅海围网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作者在三都湾的东吾洋内浅海进行了大黄鱼围网养殖技术试验。在1口面积2460m2的围网中共投放40~50g规格的鱼种12万尾,经过14个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商品鱼43253kg,平均规格445g/尾,成活率81.0%,总产值108.13万元,利润41.23万元。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在总结试验基础上,分析了浅海围网养殖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瑞炜  任全娜 《齐鲁渔业》2002,19(10):12-12
大黄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珍贵鱼类,在我国近海,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到南海雷洲半岛以东均有分布,比较明显的产卵场和渔场就有10个之多。大黄鱼是温暖性集群洄游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10~32℃,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适盐范围为24.8~34.5,最适盐度为30.5;pH为7.85~8.35;一般DO在4 mg/L以上,最低不能低于2mg/L。由于近几年资源衰退,枯渔滥捕,大黄鱼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胶洲湾海域进行了大黄鱼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益,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 ,俗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 ,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大黄鱼是暖水性集群洄游鱼类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 8~ 32℃ ,最适生长温度为 1 8~ 2 5℃ ,水温底于 1 4℃和高于 30℃摄食明显减少。通常栖息于水深 60m以内的近海中下层 ,厌强光 ,喜浊流 ,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 ,白昼或小潮多下沉。大黄鱼为广食性鱼类 ,自然环境中食饵多达上百种 ,成鱼食各种小型鱼类 ,幼鱼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大陈岛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始于 2 0 0 1年初 ,是全国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经过反复摸索和…  相似文献   

19.
一、海区的选择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区选择在胶洲湾内,水质肥沃,优质生物种群繁殖旺盛,盐度全年内平均最低值约31.6‰,年平均水温12℃,夏季为25~27.3℃,流速0.3~0.5米/秒,养殖区最低潮时水深在8米以上,透明度在50~120厘米,溶解氧一般在7.1~8.0毫克/升。二、网箱的设置与规格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采用聚乙烯等材料,使用40~12目尼龙筛网,网眼大小在30毫米左右;为避免鱼体擦伤,采用网衣材料质地要比较软,无结节片;网箱的高度一般在3.5~4.5米,低潮时海区水深达到8米以…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网箱无公害大黄鱼养殖技术,我们在福建省三都湾内的盐田港溪尾海区开展了生产性网箱养殖大黄鱼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网箱的设置1.海区的选择养殖网箱设置在三都湾内的盐田港溪尾海区,附近有山阻挡,风浪较小,海区最大流速2.0米/秒,东西流向且平直,无洄旋流,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