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3个不同播期、3种播量的2因素3水平9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期和播量互作显著地影响油菜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得高产。皖油29在9月25日播种、播种量3.0kg/hm2处理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斌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83-84,202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量。(2)皖油29高产最佳模式为9月25日播,18万株·hm^-2、施氮量255kg·hm^-2。(3)皖油29应适期早播,以利个体充分生长获得高产;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呈现逐渐减少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之增加,每角粒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播期、密度对皖麦52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冬性新品种皖麦52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的研究,对该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年度条件下,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因素有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淮北地区播期可掌握在10月12日-24日.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667m^2。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密度对皖油29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找出皖油29在六安种植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5.
荣维国  刘道敏  郝睿  陈发宏  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29-12830
[目的]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皖油29(Brassica napus L.)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油菜产量寻求科学种植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0个栽培密度处理,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79.5万株/hm2。[结果]栽培密度对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4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含油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后降。[结论]直播油菜适宜栽培密度在34.5万~64.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7-2008、2008-2009和2009-2010三个年度对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的研究及对该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因素有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淮北地区播期可掌握在10月12~24日,密度控制在15~22.5万苗/667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皖豆23适宜播期与不同播期相适应的适宜密度,进行了皖豆23播期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个体调节能力强,最佳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2.5~25.5万株/hm2;若迟播,种植密度可加大到3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皖垦麦1号在淮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开展了播期与密度的2因素5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淮北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19—26日,最适密度为18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皖麦52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2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皖油29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心育苗、适期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以引导群众科学种植油菜,达到节本、增收、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皖麦50适宜播期和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皖麦50在不同播期、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0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个不同播期、3种播量的2因素3水平9个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期、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期和播量互作可极显著地影响油菜产量;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得高产。皖油29在9月25日播种、播种量3.0 kg/hm2处理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进行不同菜豆品种、播期及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是影响菜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种植密度对菜豆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象牙菜豆比泰国8号、双丰3号分别增产24.00%、20.02%,且综合农艺性状、品质较优,可作为南宁市菜豆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对豫麦29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1999年豫麦29小麦不同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豫麦29小麦10月24 ̄28日播种,基本苗13 ̄16万/亩,群个体质量高,揪后出苗早,冬前发苗足,个体发育壮,穗数足,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可达450kg/亩以上。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道  李胜群  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2-89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集成苏玉29的适期晚播技术,明确苏玉29的适宜播期,本研究分别在沭阳设置7个播期、在盱眙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苏玉29产量、穗部性状、光合能力、生育进程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梅雨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大的地区,通过适期晚播将播种期推迟到6月底至7月5日,可避开不良天气对玉米苗期和灌浆结实期的影响;播种晚于7月5日,玉米的生长期短、积温不足,难以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皖麦47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皖麦47的最佳播期为10月27日,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和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播期(9月26日, 10月2日, 10月8日, 10月14日和10月20日)和3种栽培密度(120万, 240万和360万·hm~(-2))及其互作对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均随着播期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月2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且以240万·hm~(-2)处理最高,为9 613.5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公顷穗数最高值出现在9月26日—10月2日播种的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20日播种的处理,在其处理下,密度为360万,240万,120万·hm~(-2)的公顷穗数分别为513.0万穗,487.5万穗和399.0万穗·hm~(-2),分别比10月2日播种的减少了118.5万穗,123.0万穗和177.0万穗·hm~(-2)。播期和密度对济麦22的千粒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千粒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2日播种,密度为120万·hm~(-2)的处理,为42.7 g,3种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播期10月20日的处理。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冬小麦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最大的均为播期。以上研究表明,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该地区的推荐播期为10月2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40万·hm~(-2)。  相似文献   

19.
以油菜品种佳油JS-1为试验材料,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播期和密度的补充试验,于9月下旬至10月底之间均匀设置了5个播期,密度分别为30万株/hm2和60万株/hm2,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播期上,乐山地区生产中9月下旬至10月底都是JS-1的适宜播期,但当遇到降雨较多的情况时,应当适当推迟播期避开温度较高且湿度大的时期,避免根肿病的发生;在密度上,高密度产量明显高于低密度产量,在试验中各处理均未出现倒伏,因此由本试验可知JS-1是抗倒伏且耐密植的品种,目前的用种上限可达到400g/667m2。  相似文献   

20.
密度、播期及施肥量对黄芽白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力开发泰山的名、特、优蔬菜,保存品种资源,我们承担了市科技局项目,近几年对黄芽白菜进行提纯复壮。同时又在2003年进行了优质高产栽培正交试验,以便找到黄芽白菜适宜密度、播期及基肥施用量,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