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顾遵义市"十一五"烤烟育种工作,分析了烤烟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行业对烤烟品种需求的演变和遵义市烤烟生产的品种需求,从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调整育种目标、完善目标性状检测评价体系、育种目标实现途径、自育品种区域化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遵义市"十二五"烤烟育种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8个美国烤烟品种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贵州生产上利用的优良后备品种,对8个新引美国烤烟品种进行了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各材料大田表现为前期长势中等至较强,中后期长势中等至较强或强.初烤烟叶产量以GL26H表现最高,达3 010.05 kg/hm2;其次是NC196,为2 625.00 kg/hm2;其余品种与对照产量相差不大.所有参试品种气候斑...  相似文献   

3.
云南烤烟育种始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主要是引进国外品种,50年代在对国外品种和农家品种进行评选、鉴定的基础上开始了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至60年代,通过系统育种方法育成了云南多叶烟、寸茎烟、58—1、红花大金元。70年代烤烟育种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杂交育种成为主要的育种途径。进入80年代后,特别是1983年以后,烤烟育种目标进一步明确,加强了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先后育成了77089、云烟2号、云烟4号、云烟317、V2、云烟85、云烟87、云烟202、  相似文献   

4.
14个自育烤烟新品系产量和质量指标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贵州烤烟育种工作,缩短育种进程,对2009年度贵州省区域试验中13个自育烤烟新品系在11个试点的产量和质量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Y0802、黔烟7号、毕纳1号、GY8和CZ-1等5个自育烤烟新品系的产值、产量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K326);黔烟7号、黔烟3号和金7936等3个新品系的外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K326);所有参试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均较适宜,比例均较协调;GY8、毕纳1号和GY0802等3个材料的感官吸食品质接近对照(K326).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遵义市烤烟生产品种结构,进一步发掘、利用烤烟品种在烟叶质量及风格形成中的作用,满足烟叶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以贵州省自育的13个烤烟新品种为试验材料,K326为对照,对13个品种在贵州黔中地区(遵义)生态及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性状表现进行了综合试验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GY-0802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产量较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春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提高慢,种植春小麦与其他作物比较效益低,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引起种植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从5个方面阐述了春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在高收获穗数基础上,育种上应突出增加品种穗粒数的遗传改良;由于穗粒重的提高必将增大倒伏的风险,增强抗倒伏能力的育种更需加强;春小麦产量潜力的突破口在于提高春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方面;协调高产与稳产及产量与品质间矛盾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贵州泡核桃的性状、种质资源和育种现状,分析了贵州泡核桃的育种目标。认为抗性强、相对晚开花,早结,顶枝和侧枝都能结果的品种是贵州泡核桃当前育种目标。主要的育种策略是引进早实种质及加强丰产优质种质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烤烟育种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湖北省烤烟育种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烤烟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烤烟育种工作的方向、策略及烤烟育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09年连续10年贵州省粳稻区试,69个品种(次)试验资料,采用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贵州山区粳稻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其中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不显著。提出了贵州山区粳稻育种应在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结实率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白酒酿造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而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的培育是该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促进贵州省酒用高粱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分析贵州酱香型白酒用糯高粱育种中存在的种质资源贫乏,品种退化,以及符合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缺乏等问题,从育种资源材料选择和育种技术两方面提出加强贵州酒用高粱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北省水稻育种工作者通过采取矮秆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并在优质、高产杂交早稻育种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湖北省水稻育种仍存在自育品种覆盖率低、抗性较差等问题.湖北省水稻育种发展的趋势是超高产和优质并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发展对策是综合运用常规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注重品种抗逆性改良.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东中烟遵义基地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品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应广东中烟品牌要求的烤烟品种的适应性、经济效益、质量特点和工业可用性等.[方法]在贵州遵义基地单元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对遵烟6号、云烟87、K326和南江3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遵义6号和南江3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均较高,K326、云烟87和遵烟6号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评吸结果较为符合广东中烟“双喜”品牌的原料需求.[结论]在贵州遵义的生态条件下,遵烟6号可以考虑作为广东中烟遵义基地单元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12份烤烟品种资源的品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间株型、叶形、叶尖、叶面、叶缘、叶色、叶耳、叶片主脉粗细、叶片厚薄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和打顶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叶长、叶宽等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现了各种质的特征特性;各参试品种间产量、中等烟率和上等烟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小麦科研现状与今后的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是小麦的适宜区,常年面积在46万hm^2左右,虽然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贵州小麦在科研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还存在科研人才后劲不足,科研条件还需改善,科研水平急待提高等现状。为此,提出进一步提高贵州小麦产量,改良和提高小麦品质,促进优质高效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建设,利用外源基因导入小麦,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开展杂交小麦研究,加强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等作为今后小麦科研的重点选择内容。  相似文献   

16.
棉花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典型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2006年春棉品种区试10个品种的产量、植株及纤维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选择生育期短、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的性状,不仅有利于增加株铃,提高铃重和衣分,由于棉铃的增加又能间接提高主要纤维品质,确为选育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性状的直接选择,在选取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植株性状时,应防止降低铃重.  相似文献   

17.
全面总结了吉林省"十五"期间大豆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品质指标,通过对"十五"期间育成品种与"九五"期间育成品种的比较,阐述了"十五"期间大豆育种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十一五"大豆育种的目标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推广稀土在贵州省烤烟种植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从稀土元素在烟株体内的分布、对烟叶叶绿素形成的促进作用、对叶绿体结构的影响、以及稀土对烟叶光合作用中的RuBPcase、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等影响效应等方面综述了稀土元素生理机制与烤烟生产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棉花育种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50年来河北省先后开展抗枯萎病、抗黄萎病、优质中长绒棉、低酚、杂交种、适合短季栽培和转基因抗棉铃虫等类型的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了冀棉1号、冀棉7号、冀棉8号、冀棉10号、冀棉11号、冀棉18号、冀棉19号、冀棉22号、冀棉25号、石远321、冀668和SGK321等有影响的棉花品种,在远缘杂交育种、种质资源创新、杂种优势利用及转基因后代选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品种更新,为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应在保持适纺中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优势的同时,加强适纺高支纱和中低支纱棉花新品种选育,育成品种必须抗(耐)枯、黄萎病,抗棉铃虫,霜前花率高,增强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重视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