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病害也随之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南美白对虾是海水、半咸水和纯淡水均能集约化养殖的优良对虾品种,特别是在内陆半咸水和纯淡水的池塘养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山东省滨州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喜获丰收,经济效益较高,进一步刺激了  相似文献   

2.
罗源县国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山东省东营市承包池塘366.6h㎡,采用“鱼虾混养”养殖模式, 2016年5月20日投苗,10月13日开始收成,亩产量:对虾平均150公斤, 草鱼200公斤;亩产值:平均7320元;总产值4026万元,总成本2266万元。亩盈利平均达3200元。总利润达176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生长快、营养价值高,一直是养殖户比较热门的选择。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比较严重,一旦发生则损失惨重。本文就"混养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问题展开论述,介绍了南美白对虾产生病害的原因,分析了混养技术在虾病防害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鱼虾贝立体式混养,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水体层次和池塘空间,是漳浦县目前推广较好的生态养殖模式。本文简介了混养池塘的准备工作,鱼虾贝的合理放养时间、密度,阐述了混合放养的日常管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梭鱼与南美白对虾的混养技术,包括养殖前期准备、苗种放养、暂养管理、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梭鱼的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6.
7.
2006年,笔者与同事们选择了2口各3.5亩的池塘,进行了中华鳖、河蟹与南美白对虾高效混养试验,取得了亩利润2.2万多元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大面积地暴发病毒病,使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养殖企业和虾农收效甚微,甚至亏损,严重地制约了虾池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有效地提高对虾养殖的综合利用率,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极大关注对虾池的综合利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如何来提高虾池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吉强 《农业与技术》2014,(11):181-182
本文介绍了青石斑鱼病害的症状、流行特点,分析了造成病害频发的原因,并重点阐述了青石斑鱼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生产上科学养殖青石斑鱼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海水池塘虾蟹贝混轮养稳产高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青蟹、缢蛏以及其他鱼类的产量分别为1 800、600、375、2 025、300 kg/hm~2,相应的产值分别为7.20万、2.88万、3.375万、3.442 5万、0.75万元/hm~2,总利润100 080元/hm~2。  相似文献   

11.
12.
江苏省盐城市城区袁河村袁同大,在15亩鱼池中连续3年采取南美白对虾与河蟹混养模式,都获得亩平2000元以上的高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秀琼 《福建农业》2013,(10):29-31
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的由于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期间病害发生严重,导致风险不断增大,养殖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鳖虽是虾的天敌,但若二者混合养殖,却能产生很好的效益。其优点在于,一是立体利用了池塘空间,甲鱼一般在池底爬行,而对虾在水中游泳。二是降低了两种品种的密度,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降低了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一、池塘选择.选择面积0.67公顷(10亩)以上的方形池塘,四周沟宽8米,深0.6~0.8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蓄水深1.5米以上.要求水质良好,进排水设施齐全.塘内设小木船1条,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塘堤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以防鳝、鳅、小龙虾、蟹等钻洞外逃.池埂牢固,不漏不渗,用石棉瓦作防逃墙.养殖开始前,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石灰、茶籽饼等严格消毒,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并栽种水花生、蒿草、苦草等水生植物,清明节前后大量投入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南美白对虾(P.vannamei)养殖生产的发展,集约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作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经过广泛研究和深入生产实践,认为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混养技术,可有效地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的蔓延,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南美白对虾(P.vannamei)养殖生产的发展,集约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已成为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作者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对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经过广泛研究和深入生产实践,认为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混养技术,可有效地防止养殖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的蔓延,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邓婧 《当代农业》2014,(18):6-7
梭鱼属海产中高档鱼类,可进行淡水养殖,以水底泥土中的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为食,池塘养殖中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对于洒落池底的残饵亦可充分利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是传统淡水鱼养殖区,过去养鱼以鲤鱼为主,尽管收益稳定,但由于养殖品种低档化,所以收益有限,逐渐转向以梭鱼为主,鲤鱼和南美白对虾为辅的混养模式,实现了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资源,必须走混养的高产高效之路,萧山区于2002年开始在围垦地区的养殖场中进行中华鳖(甲鱼)、南美白对虾与鱼混养试验,当年获得成功;2003年示范混养50亩,亩获净利6700多元;2004年扩大到160亩,平均亩产中华鳖502kg、南美白对虾81kg、鱼55kg,亩产值达16545元  相似文献   

19.
梭鱼,俗称海子鱼、肉棍子,具有生长速度快、盐度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梭鱼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历来是水产市场中的上品.长期以来,我市市场上供应的梭鱼均为海洋捕捞,受资源制约,市场梭鱼供应趋紧;发展梭鱼淡水养殖是扩大梭鱼养殖规模,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以及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和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2004年笔者开展了梭鱼和南美白对虾套养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 g的罗非鱼1 450尾和平均体长6 cm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 g,最大个体1 000 g,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 g,最大个体72 g,成活率达8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