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常温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长期堆放稻草的土壤中分离出12株常温纤维素分解菌。采用Hutchison液体培养基,对12株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发酵产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最终筛选出对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霉菌菌株NM5,其C1酶活力、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分别为0.0170、0.7174、1.3435IU·mL-1。根据菌落特征和形态特征,将NM5鉴定为木霉菌属(Trichoderma)。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高效利用纤维素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且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结果]菌株Ⅰ的纤维素酶活力0.005 3 U/mL,与Bacillus pumilus strain 35的亲缘关系为99%,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WL-1,为革兰氏阳性菌。菌株Ⅱ的纤维素酶活力0.0059 U/mL,与Bacillus pumilus strain BAB-1322的亲缘关系为99%,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WL-2,为革兰氏阳性菌。[结论]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具有较强的纤维降解能力,可有效提高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玉米秸杆还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苗。[方法]通过CMC固体培养初筛和摇床培养复筛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16rDNA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内切酶活力较高的1株细菌和1株真菌,滤纸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和2种酶活均较高的1株细菌(5号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100%。[结论]5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炮杆菌 相似文献
8.
10.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制堆肥高温菌剂和生产高温纤维素酶奠定基础。[方法]从牛粪自然堆肥中分离出高温纤维素分解纤维素菌,并测定其外切纤维素酶活(C1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FPA酶活(FPase)。[结果]从5种高温纤维素分解菌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较强的高温细菌HB4和高温霉菌HM。[结论]高温细菌HB4的C1酶、CMCase、最高,分别为0.016 1 IU/ml、0.923 8 IU/ml;高温霉菌HM的FPA酶活最高,为1.053 5 IU/ml。经初步鉴定HB4为热酸菌属(Acidothermus),HM为链孢霉菌属(Neurospora)。 相似文献
11.
重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典型样地试验及生态站长期观测等手段,以重庆缙云山4 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 对其2010 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7 项服务功能价 值作了评估。结果表明: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4 种森林类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99 亿元/ a,单位 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4.46 万元/ (hm2·a)。7 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森林游憩(2.82 亿元/ a) 生物多样性保护(2.56 亿元/ a) 涵养水源(2.25 亿元/ a) 保育土壤(1.60 亿元/ a ) 固碳释氧(1.37 亿元/ a ) 营 养物质积累(0.36 亿元/ a) 净化空气(0.04 亿元/ a)。4 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森林游憩 价值功能除外)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服务功能价值接近,分别为11.21 万、11.07 万和10.84 万元/ (hm2·a);竹林服务功能价值最低,为6.98 万元/ (hm2·a)。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及储量的变化,以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SOC和TN积累的影响。【方法】选取缙云山阳坡同一海拔高度处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坡耕地、果园和撂荒地,采集0~6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其进行SOC、TN以及土壤体积质量的测定分析。【结果】与林地相比,坡耕地和果园的SO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3.83%,21.57%(P>0.05);与坡耕地相比,撂荒地SOC含量极显著增加了239.17%(P=0.001)。相同土壤质量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SOC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撂荒地(108.06Mg/hm2)>林地(62.21Mg/hm2)>果园(54.54Mg/hm2)>坡耕地(31.81Mg/hm2)。撂荒地的TN含量及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0.91g/kg和8.64Mg/hm2,而林地、果园、坡耕地三者之间的TN含量及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SOC含量与TN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C/N在5.35~12.11,其中撂荒地的C/N最高,坡耕地最低。【结论】撂荒地比坡耕地更有利于SOC和TN的蓄积;虽然林地、果园和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TN的影响不显著,但林地比果园和坡耕地更有利于SOC的积累;撂荒地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程度最低,最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对水分入渗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孔隙分维变异最大,从表层到底层,孔隙分维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初渗阶段(0~5 min);②过渡阶段(5~30 min);③稳渗阶段(30~180 min).在初渗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1层土壤结构影响;在过渡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B层孔隙组成和B层土壤结构影响;稳渗阶段,C层土壤结构是入渗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响.在入渗整个过程中灌木林地的入渗率远大于其他林地和农耕地.在初渗阶段,农耕地大于其他林地;到稳渗阶段,林地大于农耕地. 相似文献
14.
缙云山森林演替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缙云山森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森林演替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组成类群是鳞翅目和蜘蛛类群, 鳞翅目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几乎占整个群落的40%~50%,蜘蛛类群占10%~15%.森林演替对节肢动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影响不明显,这与森林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及毗邻环境的特征有关.但森林演替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更替影响极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森林演替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影响节肢动物类群物种的更替速率.各组成类群都表现出在演替初期物种的更替速度比演替后期的快.这与森林演替过程中,森林环境渐趋稳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法和BP神经元法对缙云山2007~2009年的典型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缙云山地表径流水质基本上都达到了Ⅱ类标准,而壤中流基本都达到了Ⅰ类水标准,达到源头水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年观测资料、缙云山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资料,利用ERDAS和ARCGIS建立森林类型及面积数据库,建立预测模型,对典型降雨条件下径流输出的水质和污染物总量进行了预测。预测典型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水质为Ⅱ级,而壤中流水质达到了Ⅰ级,说明缙云山典型降雨条件下输出水质良好。利用预测模型,预测当降雨量为20mm时,输出污染物总量分别为总磷6013.10kg,铜2294.75kg,锌2177.11kg,氟6604.46kg,铅511.28kg,铬(六价)45.89kg。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缙云山野生草珊瑚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初步探索了其繁殖方式和生态习性,阐述了草珊瑚在园林绿化中的观赏应用价值,认为草珊瑚不仅在药学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园林观赏方面也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mm)>针阔混交林(190.40mm)>常绿阔叶林(186.80mm)>楠竹林(174.80mm);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顺序为灌木林(8.06mm)>针阔混交林(4.71mm)>常绿阔叶林(4.32mm)>楠竹林(3.34mm);各种林分的林冠截留率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6.15%)>常绿阔叶林(14.70%)>楠竹林(12.64%)。[结论]该研究对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林地与涵养水源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对重庆缙云山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4种林分的土壤饱和蓄水量顺序为灌木林(266.48 mm)>针阔混交林(190.40 mm)>常绿阔叶林(186.80 mm)>楠竹林(174.80 mm);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顺序为灌木林(8.06 mm)>针阔混交林(4.71 mm)>常绿阔叶林(4.32 mm)>楠竹林(3.34 mm);各种林分的林冠截留率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6.15%)>常绿阔叶林(14.70%)>楠竹林(12.64%)。[结论]该研究对合理经营森林资源、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