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林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林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成功实施的经验和做法,对指导国内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以国外贷款、外商直林业外资利用,不仅是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还是保护国内生态资源、促进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更是增强我国林业和国际林业互补性、加快我国林业与世界接轨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4.
5.
“九五”期间我省林业四项贷款的实施,成为我省林业建设及山区综合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并在林业生产建设、防治荒漠化工程及深入开展山区综合经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不断实践的摸索,巳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管好用好林业四项贴息贷款的做法及经验,这就是:①领导重视,贷款管理组织健全;②主动取得银行、财政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保证贷款项目计划顺利完成;③根据林业和山区综合开发发展规划,选择贷款项目,建立项目库,集中资金保证重点;④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建立项目贷款档案。面对“十五”林业四项贷款合并为一项林业治沙贴息贷款新形势、新要求,提出:①扩大宣传,规范工作;②加强贷款项目选择,突出贷款项目效益;③积极与银行、财政部门协调配合,确保贷款项目计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林业利用日本政府贷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利用日本政府贷款在促进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及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10.
银行在发放林业项目贷款前,要对林场等企业报送的申请项目以及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然后作出贷与不贷的信贷决策。项目的评估论证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进一步延伸,是信贷不可缺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森林资产变现风险、评估风险等因素对金融部门林权抵押贷款供给的制约作用,贷款期限过短、贷款费用偏高、贷款抵押率较低等因素对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抑制作用;从刺激金融部门供给与林业经营主体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降低森林资产的变现风险与评估风险、合理调整贷款期限与贷款抵押率和降低贷款费用等。 相似文献
12.
林业外资投资及我国林产品市场的特点, 决定了目前我国林业外资投资的创造效应相对替代效应来说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应地促进了林产品贸易和出口的快速增长, 而对进口的影响则较弱。不过, 现阶段林业外资投资的增加对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改善的影响并不大,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3.
14.
恒续林经营研究经过了100多年, 但至今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其主要原因是尚没有很好地回答“什么样的林地适合经营恒续林?” “恒续林经营的理想林分是什么样的?” “恒续林经营是否更具经济效益?”这3个基本问题。在基本问题不解决的情况下开展的研究均存在局限性, 因此文中建议在构建恒续林立地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确定恒续林经营适宜区, 以对人的效用为目标函数构建模型来规划经营目标及经营行为, 借鉴和综合现有的相关理论方法, 全面系统地开展恒续林研究, 并做准确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为经营单位开展森林经营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调查统计全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甘肃省部分(10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传播途径,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全国林业建设与发展总体情况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892.21亿元,比2003年增加1031.88亿元,增长17.61%;营造林面积完成679.46万hm2;生态公益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39%;非公有制造林面积比重超过50%;六大工程成效显著;森林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木材产量继续回升,竹材产量大幅度上升,林化产品平稳增长,林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社区林业评估在云南省世行贷款林业项目中的引进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首次在中国林业贷款项目中引进了社区林业评估方法 (CFA) ,云南省承担了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 (FDPA)”的实施 ,并在项目设计中成功地使用了CFA方法 ,以此为例 ,简要介绍社区林业评估方法在FDPA中引进和推广情况 ,并提出CFA对国内大型林业建设项目设计中可供借鉴的建议 ,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刘宏明 《绿色中国(A版)》2004,(22):29-30
随着我国依法治林步伐的加快,林业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文章从法理学和林业工作实践的角度,对我国林业法的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渊源和外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