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寻找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以株型扩张品种烟农19、株型紧凑品种泰山23和株型半扩张品种济麦20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垄作(小水沟内渗灌)和平作(大水漫灌)两种栽培模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供试品种的叶片温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垄作小麦冠层为波浪状,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高效型品种与水分高效型栽培技术结合能够取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棉田滴灌栽培体系是地膜覆盖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于膜下滴灌提高了灌水质量,减少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田间小气候,特别是棉花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温度、空气和水分状况得到了进一步协调,使之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肥力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因此施肥技术较之地膜栽培棉田有很大不同.从2000年至2001年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和探索,避免了滴灌棉田施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并比较不同栽培土壤条件下种植的灵芝经济性状、三萜及甾醇类成分、多糖类成分以及水分和浸出物含量,探讨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4种栽培土壤对灵芝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版)方法,对山核桃壳、山沙土、玉米芯及玉米秸秆栽培土壤培育的灵芝中灵芝三萜及甾醇、多糖、水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十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最,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牛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垄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杨  扈婷  郑华斌  黄璜 《作物研究》2011,25(6):616-620
水稻垄作栽培是将传统的淹水栽培改为湿润、半湿润栽培的一种种植方式,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改良稻田土壤性状,省工、节水、省肥、环保.目前,水稻垄作土壤类型的选择、垄作条件下的水分结构、垄作栽培与生态养殖的配套的完善与扩展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绿洲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了啤酒大麦垄作沟灌栽培的产量效应及节水效果。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平作栽培相比,4、5月份5cm土层的温度分别提高1.27℃和1.39℃,垄作沟灌栽培啤酒大麦田间长势优于平作栽培,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相对增大,水分对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增产节水效果显著。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垄作沟灌较平作栽培啤酒大麦千粒重增加2.10~5.37g,穗粒数增加0.7~7.2粒,产量增加480.5~1 983.6kg.hm-2,增幅6.86%~55.0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8%~35.40%,节水1 500m3.hm-2,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淹水栽培和覆膜栽培方式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随水稻生长期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随着水稻生长期延长而降低,土壤物质周转和循环速度减慢。与淹水栽培方式相比,无论是在水稻分蘖期还是灌浆期,在覆膜栽培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相对较高; 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更强; 土壤蛋白质和土壤总酚含量更高。这说明与淹水栽培方式相比,覆膜栽培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质量,加速土壤物质周转和循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夏花生麦田套种与麦茬直播覆膜栽培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土壤理化性状、温度、水分、微生物等因素对麦套(免耕)、麦茬直播(耕翻)情况下,覆膜栽培花生的影响。上述因素对夏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前期叶面积迅速扩大,后期功能叶片较多,从而加速前、中期的生育进程,使饱果成熟期得以延长,协调了荚果充实期“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单株饱果数,提高了百果重和出仁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杂交稻新品种旱优3号的耐旱能力。[方法]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均设水管栽培(CK)、旱管栽培和耐旱栽培3个处理。[结果]不管是大田栽培还是盆栽,旱优3号的3种水分管理模式均以旱管栽培产量最高,耐旱栽培最低。该品种在大田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5.5%,在盆栽试验中耐旱栽培比水管栽培减产达43.1%。[结论]旱优3号在南充当地对水分有一定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锦山  王铭伦 《花生学报》2003,32(Z1):368-371
综述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花生形态特征及生理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建议了花生旱作栽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e canopy temperature of rice at the flowering stage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oil water treatments(the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24%,55%,90%and 175%at the flowering stage).The canopy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air temperature,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anopy temperature.The lower the soil water content,the higher the canopy temperature,the less the accumulative absolute value of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Moreover,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and CK in the accumulative absolute value of canopy-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ppeared at 13:00 p.m.in a day,thus,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uitable measuring time.Under the lowest water content treatment,the peak flowering occurred in the first three days(about 70%of panicles flowered),resulting in shortened and lightened panicle of rice.As to the CK and the high water content treatments,the peak flowering appeared in the middle of flowering duration,with longer panicle length and higher panicle weight.Results indicated the lower the soil water content,the less the filled grain number and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12.
地质因素影响下低丘茶园土壤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丘陵区茶园成土母质以中更新世(Q2)红土为主.由于其中大量氧化铁、铝凝胶的作用,耕作后常出现一特殊的疏松层,容重仅1.0左右,它有保温,保湿,作物易发根等良好作用.试验证明:红壤在熟化过程中,有机质使铁、铝凝胶溶出,疏松层会转为板结.本文提出若干不同于传统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说红壤结构不良;新垦茶地上,应合理利用疏松层的作用,并适当保护;也不应时时提倡破壳中耕松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桉树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品种桉树土壤为对象,测定了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初步分析了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且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菌类数量比较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土壤肥力大小应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巨赤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增温条件下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变化。[方法]以福建省亚热带杉木林为对象,通过埋设加热电缆的方法开展亚热带模拟土壤增温试验,采用13C脉冲标记技术,高效追踪土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试验期间,增温后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的δ13C均高于对照组,δ13C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继续下降,与初始状态持平;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异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异养呼吸速率与其对应的δ13C的相关性大于土壤呼吸与其对应的δ13C的相关性。因而,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增温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根系造成影响,导致土壤呼吸以及异养呼吸变化会有较大的浮动。[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增温后亚热带森林地区土壤呼吸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甜菜不同轮作年限对产质量及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碳酸盐黑钙土进行连续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甜菜不同轮作年限处理的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甜菜产质量与发病率不同,5年轮作微生物总数及甜菜根产量、产糖量高于3、4年轮作,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病率低于3、4年轮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耕作措施对旱作燕麦田土壤水分、温度及出苗率的影响,以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耕作措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免耕、春松和秋松)能明显减少农田冬闲期土壤水分散失,提高0~100cm土壤贮水量。在燕麦苗期,免耕、秋松、春松和秋翻处理的0~100cm各土层2年平均土壤含水量较春翻分别高出11.55%、9.66%、7.04%和1.22%。深松与免耕较翻耕在土壤温度较高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在土壤温度较低时又具有一定的升温效应。燕麦出苗率表现为免耕春翻春松秋翻秋松。燕麦出苗率与苗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土壤温度无明显相关性。综合考虑土壤水分、温度和出苗率,以免耕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农得时活性与在稻田中降解动态的研究陶波,苏少泉(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哈尔滨150030)ActivityandDegradationofLondaxinPaddyField¥TAOBo;SuShaoquan(DepartmentofAgronomy,...  相似文献   

18.
农得时活性与在稻田中降解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ctivity and kinetics of Londax in the paddy field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degradation of Londax was fast at initial period. The half-time were about 3-5 days and 11-15 days in water and soil respectively. Activity of Londax we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and temperature of water. Activity of Londax varied in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s, the sequence of activity of Londax were in underground water>river water>distilled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