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合理的根系形态特征是作物高产的基础。为探索高产小麦根系形态的演变历程,本试验以河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37个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主栽小麦品种田间收获期的根系形态差异及其与地上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小麦品种的演替,主栽小麦品种的平均根体积及根表面积呈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与地上部干物重极显著正相关。但1980s后,主栽小麦品种地上部干物重均值下降,这可能与有效分蘖数下降有关。有效分蘖数除与地上部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外,还与节根数显著正相关;随着品种的更替,各年代不同主栽小麦品种平均节根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节根数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逐年代降低的变化趋势明显。由此可见,除株高外,节根数的改良在高产小麦育种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高产小麦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丘陵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与促根增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丘陵旱地小麦全生育期所需水份全靠自然降水。因而,旱地小麦的根系发育状况决定着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直接关系着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研究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增根、促根深扎的措施,对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有重要意义。豫西丘陵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已有一定研究。我们除观测小麦一般的根系生育规律外,着重探讨各项增产措施对其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根系发育与地上部产量的关系。本文内容仅是1987和1988年两个年度的初步研究结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根系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只有根系发达,才能确保地上部分的正常生育。也就是说,地上部分表现的好坏取决于根系的优劣。根系旺,麦苗壮,壮苗必促根,根壮才能获高产。小麦的根系是由初生根与次生根组成的须根系。初生根也叫胚根或种子根,它在种子萌发时最初生长,一般3一7条,最多可达11条。  相似文献   

4.
小麦根系生长与高产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根系生长与功能及影响小麦根系生长的因素,阐明了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小麦高产栽培应注意的根系管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1 前言为了解地膜玉米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运转能力,进一步促进玉米地上部器官的生长,改善生理因素,实现早熟高产的目的,观察和分析了地膜玉米根系的生长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从中  相似文献   

6.
任永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02-3705
采用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6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研究其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对小麦幼苗地上部性状的影响大于对根系性状的影响,不同苗期性状受盐胁迫处理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苗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根系鲜重.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埃及红和中国春对盐胁迫最为敏感,而莱州953和京411的抗盐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Fe2+、Cd2+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周麦18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不同的Fe2+浓度(2.5、25、250 μmol/L)和Cd2+浓度(0、5、50、200 μmol/L)处理,观测小麦幼苗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添加Cd2+的处理,Fe2+浓度不同对小麦苗期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同.低Fe2+时根系干物质积累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浓度升高后根系干物质先增加后降低,根长随着Fe2上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少量Cd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Fe2+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变化与根长变化表现基本一致.不同Fe2+浓度对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与根长和叶绿素变化相反.Fe2+浓度较低时,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Cd2+较为敏感,且Cd2+的存在抑制了小麦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的积累;Fe2+浓度增大,少量Cd2+的存在更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但Cd2+浓度较高时又会抑制小麦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小麦的商产建立于植株个体器官的协调生长和适宜群体结构的基础上,而植株器官间的协调关系及群体结构状况又受根系发育的制约。小麦植株不仅靠根系固定,而且它的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建成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养分,绝大部分靠根系由土壤中吸收供给;根合成的多种氨基酸除了自身需要之外,大部分也供给地上部;根部吸收的二  相似文献   

10.
<正> 生产实践证明,小麦地上部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根系的发育状况.近年来,我们对小麦根系发育进行了系统观测,主要研究小麦根系的一般生长发育过程,几个代表性土壤中根系生长的表现,以及有关生理性的测定.研究方式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相结合,同时根据需要对具代表性土壤的麦田实地调查,进行挖坑观察  相似文献   

11.
水稻/小麦间作中种间相互作用对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水稻和小麦间作条件下根系种问相互作用对水稻和小麦镉吸收的影响。采用塑料膜分隔、尼龙网(30μm孔径)分隔、不分隔方法等三个处理,研究根系种间相互作用。当水稻、小麦根系不分隔时,水稻、小麦地上部镉浓度比水稻、小麦塑料膜分隔时要低;水稻籽粒镉浓度比水稻单独种植籽粒的镉浓度要高出120%,而小麦籽粒镉浓度比小麦单独种植籽粒的镉浓度低40.4%。这一结果说明,水稻、小麦一起种植时均能降低水稻、小麦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但对镉在籽粒中的累积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1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盆栽条件下于生殖生长期进行干旱胁迫后根冠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产量、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增大了根冠比,同时,减少了穗数,但对干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变化比较大的是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干重、穗数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干重的变化又与穗数和地上部干重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变化密切关系到抗旱指数(DJ),除千粒重、根冠比的变化率与DI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外,其余性状的变化率与DI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直接影响DI的性状变化中,地上部干重变化率(0.6197)、穗数变化率(0.6025)对DI起着明显的正效应,而根干重变化率(-0.3514)则起负效应,株高变化率的负效应较小(-0.0296);根系干重、穗数和株高的变化率主要通过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以及地上部干重变化率对穗数和根系干重变化率的影响间接对DI起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协调小麦根冠平衡,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近30年来在水稻根系活力、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根系对环境因子的反应以及根系性状的遗传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现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而展望了今后的水稻根系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豆根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豆根系演化、根系性状与养分吸收、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根系与产量的关系等方面概括了大豆根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简要概述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理论依据和研究必要性,着重评述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研究的方向,即:(1)对肥床旱育所形成的苗床微生态环境与秧苗素质的关系;(2)对旱育秧根系生长优势与地上部器官及产量形成的关系;(3)对旱育稀植的群体质量发育特性与其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理论依据和研究必要性,着重评述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生产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机理研究的方向,即:(1)对肥床旱育所形成的苗床微生态怀秧苗素质的关系;(2)对旱育秧根系生长优势与地上部器官及产量形成的关系;(3)对旱育稀植的群体质量发育特性与其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结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在整个生育期内比汕优63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根系活力,保证了其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和谐关系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6-1998年,用P2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深层土训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进而对延缓植株地上部的衰老和提高籽粒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的锰营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锰肥对小麦和燕麦不同品种苗期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燕麦地上部的生物量、植物地上部锰浓度及吸锰量。从生物量上看,施锰对小麦的影响比燕麦大,川麦28尤为明显;从作物锰浓度和吸锰量上看,施锰对燕麦的影响比小麦大。无论施锰与否,燕麦地上部的吸锰量均显著高于小麦,且小麦、燕麦土壤DTPA-Mn含量无差异,这说明燕麦根系吸收活化锰的能力强于小麦。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是小麦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加强小麦根部性状对于提高小麦的抗旱性的研究,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小麦根系的各项指标和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该文对小麦抗旱性有关的根系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与比较分析,提出了当前根系研究方法中的几点问题,以期为根系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为小麦抗旱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