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温敏基因型雄性不育(TGMS)系统的制种具有简单、高效和成本低的特点,所以它在改革水稻杂种生产方面具有重大潜力。要成功利用这种新的雄性不育系统,有必要了解温敏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育性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在本试验中,我们对印度Tamil Nadu农业大学的新的温敏基因型雄性不育系TS6的育性转变行为、  相似文献   

3.
小麦育种的一项重要任务仍然是培育可行的商用杂交小麦。获得充足的异花授粉的有效方法有赖于胞质雄性不育系(A系)与优良恢复系(R-系)的结合。有70多种雄性不育胞质,能引起普通小麦的雄性不育。其中,提莫菲维(T.tumopheevii)、Aegilop Kotschyi和Ae.ventricosa胞质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最为广泛,前者(T-型胞质雄性不育,T-  相似文献   

4.
近年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配的三系杂交水稻表现出优质、高产、广适应性、高效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室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统为材料深入研究了红莲型细胞质雄性系的不育、育性恢复及水稻核质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同时,强化了优质高产广适应性红莲型杂交稻选育及其产业化。本文总结了红莲型杂交稻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是来自温敏感遗传雄性不育系与其对应的保持系间的杂种。该杂交稻表现出强烈的杂种优势,但籽粒灌浆速率较慢,因而不恰当地推迟了衰老。本研究旨在研究籽粒灌浆期中等的水份胁迫所带来植株衰老的加快是否可以促进贮藏碳向籽粒的再运输并且这种促进  相似文献   

6.
在印度,尽管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成功,但是要得到能够承受的高质量的杂交种特别是采用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的杂交种还是严重的问题。即使要达到最低的标准隔离距离也是难题,这主要是由于适合杂交稻生产的地区是在水稻生产带。自然资源的缩减,特别是耕地减少,导致种植户不愿意将其土地用于种植其它作物,因此,生产杂交种只能采用时间隔离或者是物理屏障隔离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亲本资源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1A(CMS-FA)作母本, 分别与来自10个国家和国内13个省份的220个水稻品种组配成杂交种, 考察F1代的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在F1代中, 当这3项育性指标均≤10%时, 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保持能力, 因而将其划分为保持系资源; 当3项育性指标均≥80%时, 显示父本品种具有雄性不育恢复能力, 将其划分为恢复系资源; 此外的其他父本品种, 即3项育性指标中任何一项指标>10%或<80%, 既不能作为保持系, 也不能作为恢复系, 被划分为非杂交稻亲本资源。在220个水稻品种中, 可作为金农1A保持系的有122个, 占55.5%; 未发现恢复系亲本; 非杂交稻亲本品种有98个, 占44.5%。CMS-F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55.5%。对照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CMS-WA)的保持系亲本品种有44个, 占20.0%; 恢复系亲本品种42个, 占19.1%; 非杂交稻亲本品种134个, 占60.9%。CMS-WA型的杂交稻亲本资源利用率为39.1%。CMS-FA系统比CMS-WA系统的亲本稻种资源利用率高16.4个百分点, 尤其是保持系资源利用率高35.5个百分点(近1.8倍)。国外品种的育性普遍低于国内品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杂交稻育种的发展,利用表型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品种真实性鉴定以及种子纯度测试的方法表现出诸多局限性,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育种的进程.本研究利用水稻基因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开发了9个InDel标记用于鉴定生产中常用的29份杂交稻骨干亲本.利用标记电泳图谱做了供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55左右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另外根据不同的亲缘关系和来源地区,又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9个亚群.最后利用品种鉴别标记和生长测试两种方法对一份杂交稻种子'广两优476'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因此,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现代育种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快新品种选育.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育种、新品种审定、品种鉴定以及种子生产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春制(繁)后不育系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春制(繁)后的不育系再生利用技术,是根据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野败型雄性不育系再生力很强的特点,利用早、中熟杂交稻组合春制(不育系春繁)后的不育系再生进行制种.1983开始连续进行5年系统试验研究,获得  相似文献   

10.
科技     
《种业导刊》2013,(4):32
我国阐明杂交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耀光课题组经过10年艰苦钻研,成功克隆出三系杂交稻广泛利用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阐明了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水稻线粒体与细胞核有害互作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日前在线发表于《自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及主要特征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推广的98%以上的杂交稻组合(占杂交稻种植面积99%以上),是通过核置换育成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育成的。这些核质互作型籼、粳雄性不育系,依其不育胞质来源不同,可以归并为近60种。其中,属间杂交的属于野茭白细胞质的一种;种间杂交,属非洲……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部分不育系与恢复系的SSR分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选用分布于水稻(Oryza sativa L.)12条染色体上的36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分析了5个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54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恢复系或品种的遗传差异。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300条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8.33条。分析结果表明,(1) SSR标记明确地把供试的66份水稻材料中的65份区分开来,和已知系谱的亲缘关系多数吻合,与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2) 以GD=0.73为标准,可准确地将籼稻、粳稻、野生稻三大类区分开;以GD=0.63为标准,又可区分出籼稻大类中带有粳稻或野生稻血缘的品种。表明SSR标记对籼稻、粳稻、野生稻品种的分类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并筛选出可用于鉴别水稻籼粳类型的10对特异性引物。(3) 以GD=0.56为标准,将供试材料划分在8个生态类型中,为生产上杂优组合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生产上常用的一些杂交稻亲本划分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表明强优势组合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州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新发现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产量的影响,为它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4个恢复系配制16个杂交稻组合进行了两年三季裂区试验,在相同核背景下比较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州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产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效应,但均未达显著水平;高野所配组合的平均单株产量低于华南晚籼雄性不育胞质夜公、但高于野败,说明它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  相似文献   

15.
胞质雄性不育(CMS)系统是杂交种生产中的需要性状。CMS系统已被用于大规模地生产玉米、油菜、高梁、水稻杂交种。CMS在大麦上尚未进行商业化应用,但是其F1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效应已得到认可。Favret和Ryan最早报道大麦雄性不育胞质,他们在一个突变群体中找到这种雄性不育胞质。Schooler报道,大麦的雄性不育胞质来源于芒麦草(Hordeum jubatum),但是,尚未找到满意的恢复这种胞质育性的恢复基因。  相似文献   

16.
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et Lee)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中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产蔬菜之一.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对菜蕞品质创新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有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菜薹雄性不育分析的研究报道.利用ISSR技术对菜薹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00个ISSR引物中,只有引物UBC843的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性,找到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462 bp.与白菜其它育性相关序列比较,同源性均低于50%.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将其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经F2群体验证,ISSR引物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很有可能来自核DNA.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具有雄性不育强恢复基因的新恢复材料进行测配、筛选中,不仅显示出通过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新恢复材料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发现并筛选出诸如“R418”“R426”等一批极具高产、早熟潜力,更适于组配适合高海拔低气温生态条件的早中熟杂交稻组合的重点恢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谷子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h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雄性不育是实现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寻找与不育基因Msch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构建了Msch不育/可育近等基因系(NILs),通过对400对AFL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找到了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AFLP标记(P17/M37224和P35/M52208),与不育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1 cM和1.4 cM,而且位于不育基因的同一侧,标记间相距0.7 cM.这两个AFLP标记可有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9.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体不育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和CM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概述近年来恢复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取得的进展。研究指出,精细定位NMS基因,明确候选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是辣椒NMS研究的重点,既能为探明辣椒NMS机理奠定基础又可为育种提供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而CMS相较于NMS更为复杂,表现在遗传机制多样且更易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从对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到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并探明CMS分子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已经用于研究不同桃树品种间的变异性。随着随机扩增多态DNA(RAID)标记和小随体或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的应用,标记代表了主要的改良,使品种的分类更完全。1995年Vos等人提出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AFIP)标记,由于它在检测多态标记中的有效性,它比RAPDs标记具有更高的重复性且比小随体标记具有更低的构建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