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秋末冬初下种,在初春季节出耳的一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其菌袋的正品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耳的质量好,耳片肉厚、色深、有光泽;出耳整齐,产量高,一般生物转化率达200%以上。我地耳农帅光明等人,多年采用反季节栽培黑木耳,年年获得了好收成,特别是1994年春季,黑木耳长势喜人,远看一遍黑,近看一地黑,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现将黑木耳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耳农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黑木耳生产菌株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全光地摆的栽培模式在特定的栽培季节对东北地区主栽的27个黑木耳生产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鉴别黑木耳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以黑木耳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出耳周期长短为依据可以鉴别黑木耳生产菌株,并以此为依据将供试的27个黑木耳菌株划分为三个组群。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汪智军  孙新平 《中国食用菌》2011,30(6):12-14,17
新疆阿尔泰山天然分布的2种黑木耳寄生在倒腐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上,这一发现打破了黑木耳不能在松柏类树木上生长的禁区。通过对这两种黑木耳的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发现,阿尔泰山这两种黑木耳比我国其它省区的黑木耳出耳空气湿度要求低,一般栽培场的空气湿度达到60%~70%就可以出耳,而国内绝大多数黑木耳菌种栽培场湿度要达到90%~95%才能出耳。这表明阿尔泰山黑木耳抗旱性强,加之商品价值较高,适合在新疆干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气候、资源条件十分适合食用菌生长。近年来,在人们对健康食品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对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我市黑木耳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探索露地全日照袋栽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引进3种不同出耳扎空机械,设计3种不同补水方式,对黑木耳春耳进行出耳试验研究,并总结出最佳出耳方式与补水方式。  相似文献   

9.
袋料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种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椒江新绿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从黑木耳菌棒制作到出耳采收,探索出了一套袋料黑木耳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杂菌净对黑木耳菌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抑菌剂———“杂菌净”能刺激黑木耳菌丝生长 ,有效抑制黑木耳生产中的杂菌污染 ,用量仅为 0 2‰ (干料比 ) ,灭菌时间从 8h缩短到 4h ,菌丝培养期污染率降低 7 8% ,出耳期杂菌污染率极低。出耳期提前 ,产耳质量提高 ,产量提高达 2 8 9%。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1)
<正>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地处江西省南部,为赣州市中心城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4℃,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34.2 mm;光热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2013年,从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引进新品种黑木耳149进行试种,获得了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149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黑木耳149品种特性黑木耳149出耳温度15~28℃,适宜章贡区秋季栽培。黑木耳149耳片单片厚,出耳较快,产量高,适合开小口出耳。2013年引进后,取得高产,生物转化率可达120%。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木耳在10种不同木屑上菌丝生长、出耳情况、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表明,以苹果木、柞木、桑木、栗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菌丝长速快、长势好,出耳整齐、耳片较厚,生物学效率、子实体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较高,这4种木屑均可以作为栽培黑木耳的原料;而以杨木木屑为基质栽培的黑木耳农艺性状表现最差,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因此杨木木屑不宜作为黑木耳的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3.
吴丽萍  韩向宁  赵红兵 《蔬菜》2014,(12):77-78
液体菌种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满足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从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制袋、耳棚建造、出耳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液体菌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袋料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或者在大棚内进行吊袋出耳管理的一种栽培技术。袋料黑木耳色泽好,耳大肉厚,深受消费者青睐。1栽培品种黑木耳在5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6—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在西乡县主要种植春耳和秋耳。按黑木耳后熟过程所需积湿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按耳片形状可分为全筋、半筋和无筋。其中全筋品种产量高,但品质差,半筋和无筋品种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仁 《食用菌》2006,28(1):32-32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就是用杂木屑与谷壳、米糠、麸皮、棉子壳等农副产品制成人造耳木,经过灭菌、接种、发菌等工序后,采用密集刺孔出耳法,仿照段木出耳管理,生产出黑木耳品质与段木栽培相差无几。2004年我县发展秋种仿段木黑木耳300多万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干品计生物转化率在1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袋栽黑木耳春季木耳高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镇 《食用菌》2004,26(1):40-41
袋栽黑木耳,在我地区7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7、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伏耳耳片薄,虫耳、烂耳多,并因已到雨季不易晒干,损失较大。春耳要高产,首先制作菌丝长的壮的菌袋;其次,划口时间要争取4月末之前;再次。改进出耳管理,缩短耳片生长期。现将袋栽黑木耳春季出耳高产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木耳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下出耳芽快、齐,35℃耳芽发生困难。20、25℃耳片生长整齐一致,耳厚、色黑、耳质好,30℃虽然产量较高,但耳黄、薄、耳根大,边缘不整齐,商品价值不好,35℃耳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前期低温有利于耳芽发生,耳片生长期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速耳片生长,但低温出耳有利于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1仿生黑木耳,符合出口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是一个年产黑木耳菌种1200万袋,产品销及全国10多个省区的黑木耳基地,当地一批栽培户,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终于解决了木屑黑木耳质量不如段木,难以出口的大难题。仿生黑木耳在光、热、水、气的调控方法上,既仿段木的出耳环境,使其所产黑木耳具有段木所产的全部外观特征;又仿段木栽培时的耳木形态特征,亦即制成人工耳木。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整玉米芯栽培黑木耳实验,获得了成功。整玉米芯栽培黑木耳,发菌速度比用棉籽皮栽培的慢7~10天,出耳时间迟15天,但出耳多1~2潮,每袋可产干耳65~75克,产量提高,成本降低,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黑木耳代料栽培基本配方中,采用不同比例的麦麸、豆饼粉和玉米粉为氮源,同时选择露天水泥地、林下露地和林下荫棚3种出耳场所,测定不同培养料配方和出耳场地条件下黑木耳冬耳和春耳中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温度对黑木耳子实体中胶原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光照对胶原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氮源对子实体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选择10%麦麸、10%豆饼粉为氮源进行林下露地栽培,春季的耳片中胶原蛋白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