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3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且提出各地防控猪病的指导意见。那么,规模化养猪场如何从自身做好猪病的防控工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07,(7):5-5
<正>农业部终于对去年肆虐国内养猪业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因作出了权威的结论。4月3日,农业部下发了农医发[2007]10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经科技攻关,在病猪体内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株,证实疫情主要由该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6月起,中国猪群中流行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并伴有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经多方诊断,无以统一,最后相关部门于2007年2月界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所致。至今已有一年半,疫情仍在各省不同程度的流行,从上至下,无不谓此病为“高热病”。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6月起,中国猪群中流行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并伴有高死亡率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经多方诊断,无以统一,最后相关部门于2007年2月界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所致。至今已有一年半,疫情仍在各省不同程度的流行,从上至下,无不谓此病为“高热病”。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分析2006年以来国内有关专家对猪高热病病因及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近几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型养猪场及养猪专业村屯的科技服务经验,将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控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份以来,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不断发生猪病疫情,它是以高热、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100%。此次疫情发病快,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传播迅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任启利 《当代畜牧》2014,(23):50-51
自2006年以来,每年的夏秋、秋冬交替的季节猪发生所谓的“高热病”,从临床症状、解剖及实验室诊断来看,所谓的“高热病”是猪流感、猪瘟、伪狂犬、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一类热性传染病的总称,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高热病在母猪、中大猪、断奶仔猪都有发生,除仔猪外,基本都表现呼吸困难、结膜潮红、流眼屎、粘膜肿胀(口唇青紫、肛门水肿等)、衰竭、走路摇摆,该病死亡率很高。笔者从这几年高热病的诊治情况来看,高热病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猪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或耳、腹等部位皮肤发紫为主要症状的“高热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临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由于该病的发生,给我市养殖户及规模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得不少养殖户失去了对养殖业的信心。通过对临床症状、发病情况和治疗情况分析,对猪的“高热病”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该病的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节是猪高热病的发病季节,本文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措施。探讨了发病原因、防制措施、治疗措施和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10.
曾宪荣 《中国猪业》2009,4(9):41-42
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变异株或混合经典型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所谓“高热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在中国中部地区开始较为频繁的发生.虽然今年的“高热病”与过去的表现相比有所改变,但九鼎集团通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防治经验。现将主要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8):1-3
茶,久饮,可以益思、可以养性;茶馆,常往,可品茶论道,道尽天下时事……本刊自2006年第4期开始,每月双期将新增设一固定栏目“博亚和讯·茶馆”。该栏目由本刊和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以茶会友”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品茶论道”、解析、交流业界热点问题的平台。市场就如此茶,需时刻关注、不断评析,久之,便可把脉市场风云,运筹帷幄。“博亚和讯·茶馆”诚挚的欢迎您来做客,品茶论道,道尽天下时事……  相似文献   

12.
吴圣 《动物保健》2010,(4):58-58
(一)发病情况2009年6月30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某养猪场饲养的130头肥猪,其中30多头发病,呈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皮肤发红、呼吸加快等症状。畜主曾自己治疗5d,效果不明显,同时另有60多头猪也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等症状。经过本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3.
蔡霜辉 《中国猪业》2009,4(11):12-13
2006年至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暴发了“猪高热病”。其来势之猛,损失之大,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的流行发生状况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以来.一种被称为”高热病”、”无名高热“的灾难性临床疾病袭击各种规模的养猪场.我国养猪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这次疫情最初(6-7月份)较为集中发生于我国的南方少数省份,后逐渐扩散和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养猪省份和地区.至今疫情仍未平息。发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皮肤发红为特征.而且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故暂定名为”猪高热病”。此次疫病的流行和发生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据估计疫病的流行造成病死及淘汰猪数量达数千万头.这对中国的养猪业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5.
16.
猪高热病,是以持续高热不退为特征的一种症候,并不是某一种病的概念.猪的传染病及部分原虫病,在病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症候.近几年来,每年七、八、九月间,大部分地区的猪都有这种高热病的流行,一般病程约为1~2周,主要表现高热不退,病猪体温有41℃~42℃之间,气喘,大便干,小便黄,喜食污泥,饮污水.初期用退烧药,抗菌素虽有疗效.但不巩固,不久体温继续上升,持续不退.在治疗该病过程中,我县有的地方使用中草药获得较好疗效.现在此介绍两个验方,每用即效,同道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疫情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入夏以来,一种以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以体温持续升高、咳嗽、气喘等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在南方诸多地区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柳现凤  肖辉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6):26-28,32
我国不同地区曾出现了以高热、不食、呼吸困难、皮肤病变等为主要症状,剖检以淋巴结肿大、瘀血、出血,心脏水肿、冠状动脉瓣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肾瘀血、出血、苍白、脾肿大坏死等为主要病变的"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研究表明,本病有的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单一病因引起,有的是以猪蓝耳病为主,混合或继发感染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链球病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病因引起。致病的复杂性增加了诊断和防控的难度。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以科学免疫、严格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预防措施为主,并及时正确诊断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猪高热病不仅致死率高,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对预防此类疾病、提高生猪产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重点分析了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致病诱因等情况,探讨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病”以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绀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传染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传播速度快,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当前养猪业生产现状,对该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措施、暴发时的控制措施以及临床防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控猪“高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