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化县地处福建西北山区,是个农业大县,黄牛饲养量占三明市黄牛饲养总量的三分之一,但黄牛品质低,1996年宁化被列为三明市黄牛改良重点县,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细管冻精对本地自然发情母牛进行人工输精,7年来黄牛冻精冷配共16200多头,情期受胎率49.3%,年总受胎率达92.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对如何提高黄牛冻精冷配受胎率进行技术总结,认为要提高黄牛冻精冷配受胎率,技术人员应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策勒县黄牛的品种改良是从1980年开始的,但是在1995年以前极大多数母牛的冻精冷配,都是在4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下旬结束,也即春末和夏季及秋初6~7个月时间配种,而秋末和冬季及早春5个多月都不配。然而自1995年起定点进行母牛冬季冻精冷配试验,1996和1997年在农区4个乡镇进行了推广。通过试验和在农村大面积的生产实践证明,母牛冬季冻精冷配不仅能明显的增加配种的数量,而且能显著提高冷配母牛的产犊率,同时还可以减少液氮消耗和能更好的观察出发情母牛等等。现将母牛冬季冻精冷配的一些好处简述如下:1 …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市肉牛杂交和当地黄牛的改良工作,每年均有大量适龄母牛参加配种。但是由于采用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配种所产杂种一代犊牛初生体重比当地牛提高50%~100%.致使母牛分娩困难的机率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分娩母牛母子双安全.笔者就如何做好分娩母牛的接产和助产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80年代,新化县在湖南省率先推广肉牛人工冷配技术。随着肉牛产业前景不断看好和特色黑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肉牛细管冻精冷配技术的应用,使得母牛受胎率和产仔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肉牛品改工作已在全县得到了普及推广。目前,新化县有肉牛品改站(点)20个,品改技术员达30多人,年冷配量2万余胎次,产杂交湘中黑牛仔1.5万多头,涌现出了许多冷配里手、品改能人。半路出家的吉庆品改站品改员彭华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市肉牛杂交和当地黄牛的改良工作,每年将有10多万头适龄母牛参加配种。但由于采用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配种所产杂种一代犊牛初生体重比当地牛提高50%~100%,致使母牛造成分娩困难的机率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分娩母牛母子双安全,笔者就如何做好分娩母牛的有关接产和助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来,随着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大大促进了我市肉牛杂交和当地黄牛的改良工作,每年将有10多万头适龄母牛参加配种。但由于采用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所产杂种一代犊牛初生体重比当地牛提高50~100%,致使母牛造成分娩困难的儿率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分娩母牛母子双安全,笔就如何做好分娩母牛的有关接产和助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8.
随着良种羊的引进,人工授精技术已逐渐被养殖户所掌握,但据笔者在各地区的现场观摩及调查,发现羊的冻精冷配技术在各环节的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这样既达不到最好的受股效果,也易引起各种疾病。现以细管冻精为例,将人工授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希望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家畜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冷冻精液的配种新技术,我站从1980年至2000年,1996年至2000年分别从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购回西门塔尔颗粒和细管冻精,放于各基层乡站和县畜牧站使用,现将应用情况及两种不同形式冻精的应用效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开始,天祝县建成11个黄牛人工授精站,建立了15个肉牛繁育示范村,引调优质肉西门塔尔细管冻精和基础母牛,以该牛种为重点,广泛开展肉牛繁育工作。根据西门塔尔牛种的特点,我们在安远、赛什斯、打柴沟、抓喜秀龙乡项目区进行了西  相似文献   

11.
利木赞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地处闽西北山区 ,是三明市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以放牧为主。长期以来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牛种退化 ,其体型日益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极低 ,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 ,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 ,我县自 1 996年开始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到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 ,1 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 ,1 4个黄牛冷配点 ,冷配黄牛 51 1 7头 ,受胎 4 733头 ,总受胎率 92 .5%。在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12.
策勒县平原农区达玛沟等4个乡镇,实行母牛春夏秋冬四季冻精冷配与常年产犊育犊,是经过2年的试验探索后从1996年开始的.根据抽样调查和测定部分母牛的发情配种,及其受胎与产犊育犊方面的情况表明,对母牛进行四季冻精冷配与常年产犊育犊,不仅可以提高母牛的受配率,受胎率及繁育率,有利于发展养牛生产与加快品种改良,而且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有益于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1肉牛业现状泰和县是全国首批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和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之一,养牛是该县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76年开始,泰和县就引进了外来良种西门塔尔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是全省最早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冻精冷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市肉牛杂交和当地黄牛的改良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每年有10多万头适龄母牛参加配种。但由于采用良种公牛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配种所产杂种一代犊牛初生体重明显大于当地牛,致使母牛分娩困难的机率明显增加。为了确保分娩母牛母子双安全,现就如何做好分娩母牛的有关接产和助产技术介绍如下。1注意产前进行直肠检查牛的妊娠期一般为280 d左右。母牛在临产前半个月左右,胎儿将由妊娠胎位转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就促使奶牛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奶牛繁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强研究,提高奶牛配种受胎率.而性空冻精冷配技术是一项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繁育效率的新技术,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羊冻精的质量是影响羊群冷配受胎率的关键因素,对羊人工输精的效果和羊冷配技术推广有重要影响.我们在实施良种肉羊细管冻精研制项目中,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山羊冷冻精液质量检测方法>(GB20557-2006)对采用我们制定的细管冻精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的无角陶赛特羊细管冻精进行了冻精质量检测,测定了冻精解冻后精子的活力、前进运动精子数、畸形率、顶体完整率、每剂量细菌数、精子存活时间,测定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细管冻精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黄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县起步较早 ,从 1977年开始至今已 2 5个年头。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户养母牛、杂交均得到了实惠 ,不论是西门塔尔 ,还是夏洛莱肉牛品种 ,犊牛售价渐高 ,杂交后的夏西杂犊牛 ,由于生长发育快、长势好 ,30日龄售价高达 15 0 0元 ,从而使群众对黄牛冷配工作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并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根据本人 2 0多年人工授精实际操作 ,现对提高黄牛冷配受胎率的几点看法归述如下。1 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技术是提高受胎率的前提 ,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输精工作中的每一环节。同时 ,…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在细管冻精应用于牦牛繁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推广到西藏、新疆、四川、甘肃等牦牛产区。通过野牦牛公牛、半血野牦牛公牛细管冻精的生产和冷配技术推广,使其冷配受胎率比牦牛自然繁殖受胎率提高20%~40%,为野牦牛、半血野牦牛细管冻精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20.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