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锡林郭勒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与草地螟种群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对锡林郭勒盟退化草地各植物功能群与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螟幼虫种群密度与一年生杂类草的相对盖度(r=0.92,P0.05)和相对生物量(r=0.94,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密度呈正相关(r=0.69,P0.05);草地螟成虫种群密度与一年生杂类草的相对盖度(r=0.60,P0.05)、相对密度(r=0.69,P0.05)、相对生物量(r=0.49,P0.05)分别呈现正相关。幼虫与成虫密度均与多年生禾本科草、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群落特征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空转换方式,以石羊河上游高山草地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型退化草地及其原生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其主要功能群结构特征调查为基础,研究各功能群生态位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生态位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同功能群类别有关,与功能群所处的演替阶段无关;功能群生态位数量特征变化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数量受到其所处的演替阶段影响,表现为随季节的推移禾本科功能群生态位宽度上升,其上升相对值为退化样地(120.8%)高于原生群落(65.5%);而杂类草下降,其下降相对值差异较小,依次为51.38%和66.34%。随季节的推移禾本科-杂类草生态位重叠度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为退化样地(113.3%)略低于原生群落(119.4%),就升高的绝对值而言,原生群落各观测时期均低于退化草地;杂类草-禾本科生态位重叠度则逐渐降低,其相对数量在退化样地与原生群落中依次下降53.0%和54.9%。其中退化草地禾本科、杂类草生态位重叠度在7月中旬存在一个拐点,其前期禾本科-杂类草组对低于杂类草-禾本科组对,而后期刚好相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功能群生长特性和放牧干扰共同作用有关。返青较早的禾本科功能群早期生长受到放牧干扰的影响,为返青较迟的杂类草生长提供较大的资源空间,从而使得杂类草功能群在“植被空隙中进行季节更新”,进而改变了原群落的功能群结构。阿尔泰狗哇花型退化草地是植物群落退化演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果加以适当的管理,草原退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不加以保护,草地继续退化后的不可预知风险将提高。  相似文献   

3.
燕麦叶片光合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燕麦叶片光合日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中午燕麦叶片净光合速率 (Pn)明显降低 (光合午休 ) ,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即上午 9:0 0~ 10 :0 0和下午 15 :0 0~ 16 :0 0净光合速率各有一个高峰 ,下午的峰值低于上午。两峰之间有一低谷 ,最低值出现在下午 14 :0 0。经相关分析发现 ,各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 (Pn)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 :气孔阻抗 (Sr) >二氧化碳浓度 (CO2 ) >叶室温度 (Tc) >相对湿度 (RH) >叶片温度 (Tl) >水分利用效率 (WE) >蒸腾速率 (Tr) >光合有效辐射 (PAR)。证实了气孔中午关闭是光合午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便携式光合气体分析系统(LI-6400),从全球变化的角度分析华北山地阳坡灌草植被群落中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光合特征对CO2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净光合速率呈明显增大趋势,在华北山地阳坡灌草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的净光合速率对CO2的响应值降低,在环境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不利于其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高丹草杂交种灰色关联分析与评判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一年生新型饲用作物高丹草(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单株鲜重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高丹草的6个杂交种进行了灰色评判。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同一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性状与单株鲜重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茎粗(r=0.809)>分蘖数(r=0.789)>叶/茎(r=0.752)>叶宽(r=0.725),叶长(r=0.725)>穗长(r=0.694)>叶片数(r=0.639)>小穗数(r=0.638)>株高(r=0.632)>生育期(r=0.607);在6个杂交组合中,皖草2号和2003-GB为较好的饲用作物组合,其余4个为一般组合,在高丹草生产中可推广皖草2号和2003-GB。  相似文献   

7.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除草剂对苜蓿苗期安全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5种除草剂设低、中、高3个浓度对苗期苜蓿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中,乙氧氟草醚药害严重,不适合苗期使用。苯达松、高效盖草能、拿捕净和苜草净均显著降低了苜蓿的SPAD、Pn、Gs、Tr和Ls值,并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Ci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除草剂胁迫下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苯达松在苜蓿苗期安全施用的剂量为1 500mL/hm2;高效盖草能对苜蓿幼苗安全的剂量为300~450mL/hm2;拿捕净的安全剂量为1 200~1 400mL/hm2;苜草净的安全施用量为1 300~2 300mL/hm2。  相似文献   

9.
张华  徐春华 《草业科学》2016,33(9):1809-1817
本研究对兰州北山植被优势种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光合特性和微气象环境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日变化特点,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净光合速率(Pn)与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3种植物的P_n日变化均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这是由于午间高光强、高温构成光抑制现象。2)生理因素分别与3种植物P_n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柽柳:胞间CO_2浓度(C_i)叶温(T_l)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饱和水汽压(VPD)气孔限制值(Ls),侧柏:T_rT_lVPDC_iL_sG_s,柠条:TrTlCiGsVPDLs;生理因素中C_i对柽柳P_n的影响最大,T_r对侧柏和柠条P_n的影响最大。3)环境因素分别与3种植物Pn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柽柳: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RH)土壤温度(Ts)土壤湿度(SM)大气温度(Ta)大气CO_2浓度(Ca),侧柏:PARSMT_aT_sRHC_a,柠条:RHPARSMT_aC_aT_s;环境因素中PAR对柽柳和侧柏P_n的影响最大,RH则对柠条P_n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兰州银滩黄河湿地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康雅茸  徐春华 《草业科学》2016,33(4):622-634
本研究以兰州银滩黄河湿地自然生长的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芦苇(Phragnites awstralis)、藨草(Scirpus triqueter)、菖蒲(Acorus calamus)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植物生长季不同阶段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4种植物对湿地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1)5月11日千屈菜、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_n)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藨草和菖蒲的Pn变化较为平稳,日均P_n表现为芦苇千屈菜菖蒲藨草;8月19日,千屈菜、芦苇、藨草的Pn呈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菖蒲为单峰曲线,日均Pn表现为芦苇菖蒲千屈菜藨草。2)5月11日,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_2浓度(C_a)、相对湿度(RH)、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P0.001)的正相关关系;8月19日,PAR、C_a、T_r、G_s、WUE、土壤湿度(SM)与4种植物P_n的日变化存在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5月11日,PAR、C_a、T_a、RH对4种植物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8月19日,PAR、T_r对千屈菜、藨草的Pn影响最大,PAR、WUE对芦苇、菖蒲的P_n影响较大,是主要的环境生理影响因子。尽管各因子对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有不同影响,但PAR是对植物光合生理特性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55和27.88μmol CO2·m-2·s-1,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1:00和14:00,比光合速率滞后1小时;相关分析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气温和空气湿度4个环境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田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活体测定3年生香豌豆(Lathyrus pratensis L.)分枝期和初花期的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分析其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以期阐明生理生态因子在多年生香豌豆光合蒸腾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分枝期与初花期多年生香豌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分枝期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初花期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分枝期和初花期叶片Pn均与大气湿度(RH)(r=0.7695,r=0.6955)显著正相关,分枝期叶片蒸腾速率(Tr)与大气CO2浓度(Ca)(r=-0.6643)显著负相关;初花期叶片Tr主要影响因子是大气温度(Ta)(r=0.9362);气孔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多年生香豌豆光合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3种抗蒸腾剂叶片喷施对4种草本植物水分消耗和利用的影响规律,比较得出不同抗蒸腾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干旱荒漠区采煤迹地植被保育技术提供参考,本试验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蜀葵(Althaea rosea (Linn.)Cavan.)4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每种草叶面分别喷施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抗蒸腾剂:旱地龙(Fulvic Acid,FA)浓度分别为1,2,3,4 g·L-1;冠存(Guan Cun,GC)浓度分别为3,6,9,12 g·L-1;高岭土(Kaolin,KL)浓度分别为20,40,60,80 g·L-1,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喷施3个月后测定其对4种草叶片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区间内,FA浓度越高,蒙古冰草、沙打旺、白花草木樨的Tr值越小、Pn值越小,WUE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GC喷施浓度越高,蒙古冰草、沙打旺、白花草木樨叶片的Tr值越小、WUE值越大,Pn值较对照低但各浓度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KL喷施浓度越高,蒙古冰草与蜀葵各浓度处理的Pn值越小、WUE值越小,Tr值较对照低但各浓度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3种抗蒸腾剂对蒸腾速率的抑制程度均为GC和KL大于FA,对净光合速率的抑制程度均为KL和GC小于FA,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程度均为KL和GC大于FA。综合3种抗蒸腾剂在植物叶面的喷施效果,GC和KL喷施效果较好,FA较差;蒙古冰草与沙打旺喷施12 g·L-1的GC、白花草木樨与蜀葵喷施20 g·L-1 KL的措施可用于干旱荒漠区采煤迹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特征及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灌溉处理(T1:80%田间持水量,T2:60%田间持水量,T3:40%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并测定各处理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光合特征和生长指标.结果 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和茎粗随灌水量的降...  相似文献   

15.
花椒树下苜蓿、百脉根和白三叶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科学指导林草复合中对林下间作牧草的选择,运用美国LI-COR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白三叶Tritolium repens、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在林草间作时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探讨三者在林下间作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白三叶、苜蓿和百脉根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左右.3种植物的Pn与Gs都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叶片温度(Tl)与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3种禾本科牧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田间测定了生长2年的野大麦,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相关系数分析了影响3种禾本科牧草光合特性日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3种禾本科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野大麦的第1峰值出现在8:00,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第1峰值出现在10:00,野大麦的第2峰值出现在14:00,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第2峰值出现在16:00;(2)野大麦在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直穗鹅观草和垂穗披碱草的光合“午休”现象出现在13:00;(3)3种禾本科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影响野大麦和垂穗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而影响直穗鹅观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浓度PEG—6000造成的水分胁迫下,钾对C_4型牧草良种岸杂一号狗牙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问题。试验结果表明,-2.5bar胁迫下,高钾使气孔阻力变化更加明显,而叶肉细胞的羧化活性并未受到影响;-4.7bar胁迫下,气孔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高K~+处理大于低K~+处理,且高K~+可减轻净光合速率的降低,还可维持相对较大的共质体体积,推测这可能是高K~+部分地逆转水分胁迫抑制光合作用的机制之一。因此认为,C_s的大小并不总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纽荷尔脐橙果实膨大期,选取1年生双果枝、单果枝和营养枝,测定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mmol)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挂果对枝条源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挂果对叶片 (源) Pn、Cond、Trmmol在上午光合作用较强时间段影响显著,对Ci和Tleaf无显著影响,并且无果枝Pn高于单果枝和双果枝。挂果对果枝叶片Pn、Cond、Trmmol、Ci的日变化曲线没有影响,Pn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