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新疆奎屯123团土壤砷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砷污染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80年代初,新疆奎屯垦区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本文主要以奎屯123团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土壤中砷含量的测定,分析该地区土壤中砷的污染状况,砷的主要来源,探讨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奎屯123团0~20 cm土壤中砷的含量范围在8.36~39.63mg kg-1,算术平均值为16.67mg kg-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壤中砷的来源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高砷地下水灌溉以及含砷农药、化肥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砷在该地区土壤中的垂直变化没有呈现出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新疆奎屯垦区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网格法采样,对新疆奎屯垦区3个团场土壤中As、Pb、Cu、Cd、Cr和Ni含量进行了测定,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奎屯垦区土壤重金属As、Pb、Cd、Cu、Cr、Ni的平均值分别为20.21 mg kg-1、35.91 mg kg-1、0.40 mg kg-1、27.18 mg kg-1、77.02 mg kg-1、39.31 mg kg-1,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As、Cd有个别样点超标。各元素平均含量值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As、Pb最为显著,呈现出累积趋势。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至低顺序为Cd>As>Pb>Ni>Cu>Cr,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进一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元素的来源可分为两类,Cd、Pb和As为一类,来源主要受各种人为活动影响,Cu、Cr、Ni为一类,来源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土壤砷复合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吴燕玉  王新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3):109-114,141
  相似文献   

4.
土壤砷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砷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综述了土壤砷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危害,同时探讨了土壤砷污染的物理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砷污染修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砷污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潘志明  邓天龙 《土壤》2007,39(3):341-346
本文评述了As污染土壤的蜈蚣草植物修复及其对As的解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内容着重包括蜈蚣草对As的富集特征,As在蜈蚣草中的赋存形态、迁移及其转化,土壤以及土壤中P、Ca和K等元素对蜈蚣草吸收、转运As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高砷地区土壤含砷量及其作物污染的临界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平衡时间与污染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珞  韦东普  白玲玉  师俊奇 《土壤》1996,28(2):69-71
本文研究了邯郸马头镇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其随平衡时间、污染次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对砷的缓冲速率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为正确评价,预报预测土壤砷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建峰  林先贵  尹睿  张华勇 《土壤》2007,39(5):692-700
土壤As污染已是全球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对A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是研究热点,但相关机理仍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蚯蚓、植物在As污染土壤中吸收转化As及其解As毒机理,以及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修复As污染土壤方面实验室内研究情况.目前广泛认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非金属污染较有应用前景,可限于甚至是使用超富集植物单一作用下仍有较多缺陷,如通过微生物技术及蚯蚓调节根际微生态,以利于植物在污染土壤中存活或/和吸收更多的As,将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赤红壤红壤中砷的污染效应临界含量及土壤环境容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毅 《农业环境保护》1992,11(6):256-260
  相似文献   

10.
含铁介质用于修复砷污染土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土壤砷污染修复中相对经济、高效的技术之一,含铁介质是土壤固砷的一类上佳材料。从含铁材料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其固砷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络合作用以及沉淀/共沉淀作用。介绍了5种常用的固砷效果评价方法,分别为化学形态连续提取法、毒性特征浸滤法、植物指示法、体外消化模拟法以及现代物理学方法。阐述了土壤环境条件,如酸碱条件、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土壤中共存离子和有机质的变化对固砷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含铁材料用于修复砷污染土壤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张立  雷风华  崔玉军  杨元江  王恩宝 《土壤》2021,53(4):850-857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土壤As含量进行冷热点分析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As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含量范围在2.1~107.7 mg/kg,平均含量9.09 mg/kg,略高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土壤As含量背景值;土壤As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上游,低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呼兰河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土壤As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以结构性变异为主,空间分布受成土母质、水系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区98.52%的地区为无污染的状态,99.88%的地区为低潜在生态风险。建议通过改善农业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等人为因素来减缓土壤中As含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苏北海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获取了区域土壤质量状况分布图,并对不同指标体系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差,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评价方案获得的土壤质量状况具有空间相似性,西部棉花种植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优于东部的水稻种植区;体积质量对土壤质量评价差异影响较小,速效养分对土壤质量评价影响较大,基于速效养分的土壤质量评价精度高于全量养分;在其他因素获取困难的情况下,采用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和盐分或仅采用土壤有机质和盐分作为评价指标亦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该研究可为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快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低产地的科学改良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土壤砷污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某矿区周边土壤环境总砷含量、全磷、有机质、含水率等项目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总砷含量、有效砷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模拟研究区降水特点和降水量,采用淋溶试验装置,对由煤矸石和自然表层土壤组成的两组混合样品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砷的析出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砷与总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砷含量与pH值、全磷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有机质和水解性氮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效态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混合土层中砷的淋出量随淋溶液pH值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H值越低,砷淋出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沧州果品主产区献县、泊头、沧县3个县表层土壤(0~20 cm)砷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县表层土壤砷的平均值为12.46 mg kg-1,砷污染存在的风险较低。土壤砷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空间结构上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地质背景、河流和飘尘可能影响着土壤砷的分布。Kriging插图结果直观的反映出研究区内土壤砷的空间变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含砷污水的农田灌溉,含砷煤燃烧产生的大气降尘,含砷农药、化肥的使用等是影响土壤砷分布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宝泉岭垦区所辖13个农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集约利用3个,适度利用6个,低度利用1个,粗放利用3个;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在充分考虑各级分区特征及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雨  吴世新  贺可  蒙敏  田长彦 《土壤》2018,50(3):574-582
利用1996年、2006年和2016年3次土壤采样数据和遥感影像,结合统计学和GIS、RS技术,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近20 a来研究区土壤盐渍化总体上呈现出减轻的趋势,但开垦后土壤盐分南重北轻的总体格局未发生变化。研究区总体上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进行开发,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盐分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06年之后开垦区域的盐分变化较为复杂。研究区较早开垦的耕地本底条件较好,开垦前土壤盐渍化较轻,开垦后盐渍化减轻程度较大,农业活动的改良效果较好;随着开垦年限的减小,土壤本底条件逐渐变差,农业改良的效果逐渐降低。经过十多年农业种植后,南部部分地区的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影响作物生长,主要表现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出现斑块状低值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3至2013年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文献进行基于文献计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农田土壤污染指数时空分布信息挖掘。结果表明:全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并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异规律。湖南、云南两省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东南地区以广东、广西为核心形成高-高聚集。在探讨的几种重金属元素中,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CdPbCuAsCr。Pb、Cd污染较为严重,多与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关,应作为优先控制元素。研究成果或成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重要补充,可以促进区域土壤、环境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南某锑矿及其周边农田土壤与植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程  张红振  池婷  於方  宋静  吴龙华 《土壤》2015,47(5):960-964
以南方某锑(Sb)矿区周边土壤与植物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与植物样品,测定其Sb、As、Cd、Zn、Pb浓度,研究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受Sb污染严重,各采样点全量Sb为3.08~219 mg/kg,平均54.0 mg/kg,同时伴有As、Cd、Zn和Pb污染,其中Cd污染相对严重;但土壤中Sb与土壤As、Cd、Zn和Pb没有相关性,土壤As、Cd、Zn和Pb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矿区周边植物同样受到严重的Sb、As、Cd和Pb的污染,蔬菜可食部分Sb最高达2.05 mg/kg,存在较高的人体摄入风险,且蔬菜中As和Pb超标严重。所采集植物中水麻对Sb有较强的积累和转移能力,是修复Sb污染土壤的潜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土壤盐渍化是西北干旱区耕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近10年来,新疆石河子垦区耕地的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耕地土壤的盐渍化产生了影响。为此,基于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灌溉方式下典型耕地地块的实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垦区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对耕层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灌相对于滴灌来说,会降低土壤耕层的总含盐量,但是却使得耕层表层盐分积聚;漫灌条件下盐分在水平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而滴灌条件下其分布离散程度较高。(2)作物类型对土壤耕层总含盐量及盐分在耕层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影响均不显著,短期的作物改种(棉地改为玉米地)对土壤耕层盐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