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北京、海南、云南……春节至今,虽然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一天都没闲着,但他非常开心: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业绩骄人:不仅在国内实现了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杂交小麦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小麦种业公司势头为何如此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至今,虽然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以下简称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一天都没闲着,但他非常开心: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业绩骄人:不仅在国内实现了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杂交小麦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进行新品种试种与示范。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小麦种业公司势头为何如  相似文献   

3.
, 《北京农业》2013,(31):42-43
北京、海南、云南……春节至今,虽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中心主任赵昌平一天都没闲着,但他非常开心:小麦中心与中种集团合作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业绩骄人:不仅在国内实现了杂交小麦的快速示范和推广,还使杂交小麦走出国门,在多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7月17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共同签署北京杂交小麦种业一揽子保险协议,其在保险险种设置和配套方案组合方面均属首例,是保护制种科研成果、树立种业品牌的创新尝试。据了解,北京首创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一项重大创新成果,使中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次签署的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历经20余年,在国内外率先创制了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号和京麦7号,构建了二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体系,在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共示范杂交小麦近2.6万公顷,平均增产15.7%。该技术体系被庄巧生、程顺和、刘旭等院士鉴定认为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果,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传来喜讯,由北京市农科院选育的京麦6号、7号杂交小麦种子日前在巴基斯坦试种成功,令当地小麦增产近50%。双方现已签订了政府间协议,京产杂交小麦有望于4月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开展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世界农业》2007,(10):F0002-F0002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赵昌平博士。“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农业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现主持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小麦项目。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技术、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DNA指纹图谱库的建立,以及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理与分子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日前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人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为母本,与一年生簇毛麦(Haynalida villosa,2n=14)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H.hordeacea,2n=14)杂交,研究了小麦属与簇毛麦属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AA)、拟斯卑尔脱小麦(SS)和节节麦(DD)与一年生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1.8%、2.4%和82.4%,它们与多年生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7%、0.8%和38.6%,上述各组合中,除乌拉尔图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组合能产生出正常的种子外,其余四组合所结的种子均不能正常发芽。圆锥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0.9-8.8%和1.2-19.6%,所结种子大都能正常发芽。圆柱小麦与两种簇毛麦的杂交率分别为1.1%和1.5%,所结种子都不能正常发芽。普通小麦与两簇种毛麦的可杂交性同普通小麦与栽培黑麦的情况相似,它们可能受小麦的同一遗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培育杂交种子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小麦化学杂交剂在世界上已进行半个世纪的研究,应用化学杂交剂进行杂交制种,与传统方法比较,优势在于亲本选配自由,制种程序简单,周期可缩短三分之二。目前,在国际上登记的3种小麦化学杂交剂中,有种子干瘪的缺陷。近年来,中国农大的农药学专家陈万义、王道全,小麦育种专家张爱民、黄铁城4位教授精诚合作,带领课题组在小麦杂交剂的创制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在北京连续进行5年小区实验,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小麦单产水平约为中国的70%,小麦长期供应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2011年,为帮助巴基斯坦大幅提升小麦单产水平,杂交小麦国际合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七届会议议定书》。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种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巴基斯坦杂交小麦技术援  相似文献   

12.
对三十个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与节节麦和黑麦的可杂交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春”所含有的高亲和性基因kr_1、kr_2在四川地方品种中普遍存在;小麦—节节麦和小麦—黑麦可杂交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控制;除kr_1、kr_2外,普通小麦中至少还存在两对基因,一对基因(kr_3)对小麦—黑麦可杂交性起作用,另一对基因(kr_4)对小麦—节节麦可杂交性起作用。四川地方品种中,存在有与黑麦和(或)节节麦亲和性很高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2,(4):55-56
<正>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独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杂交小麦的节水特性,为杂交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种植方案。[方法]采取春季不灌水(W_0)、灌1次水(W_1)和灌2次水(W_2)这3种限水灌溉方式及多点比较的试验方法,在低密度条件下比较了杂交小麦的比叶重、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结果]在春季不灌水条件下,低密度种植的杂交小麦抗旱丰产性突出,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小麦;在春季仅浇灌1次拔节水的情况下,W_1处理产量与W_2处理无明显差异;限水条件下,起身期和拔节期总茎数分别高于常规小麦10.7%和15.9%;W_2、W_1和W_0这3种灌溉方式下,杂交小麦分蘖成穗率分别为52.3%、48.7%和39.7%,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论]低密度种植条件下,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节水抗旱优势,较高的分蘖成穗率是杂交小麦实现节水高产的基础,穗数是实现杂交小麦稳产丰产的主要贡献要素。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云南省政府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一批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及其组合,经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节节麦、圆锥小麦、圆柱小麦(DDAA)和普通小麦作母本,研究了它们与栽培黑麦、山地黑麦、非洲黑麦、瓦维洛夫黑麦和森林黑麦的可杂交性。揭示了普通小麦、四倍体小麦及其各染色体组供体种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规律。就圆锥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小麦在可杂交性上的一致表现,讨论了B组染色体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知道杂交玉米,更知道杂交水稻,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杂交小麦。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应用水平,那么将创造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小偃麦为对照,将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Elymus chinensis)进行了杂交,观察了各组合杂交结实性,结果表明:小麦属不同种和小偃麦同披碱草杂交,杂交亲和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杂交当代结实率低,出苗差,难以成功.以中间型小偃麦与披碱草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18.13%.F1自交穗结实为2.608,B1 F2回交结实率为77.48%.  相似文献   

19.
杂交小麦     
美国于80年代最先实现了杂交小麦种子的商品化 ,而法国是从1994年开始的 ,在这些年里 ,关于杂交小麦的研究 ,各国都比较重视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英国小麦总播种面积200万hm2,1998年杂交小麦播种面积1000万hm2。目前杂交种子的选育 :HybriTech和Hybrinova ,商品化杂交小麦品种1个。法国小麦总播种面积480万hm2,杂交小麦现已实现商品化。1998年杂交小麦播种面积8万hm2,目前杂交种子的选育 :HybriTech和Hybrinova,商品化杂交小麦品种有12个。比利时小麦总播种面…  相似文献   

20.
山西祁县地处晋中平原,是小麦主要产区。选好后茬复播作物,对提高土地总体效益和小麦持续高产意义重大。通过近几年对麦田复播杂交油葵的试验、示范情况分析,杂交油葵完全适合大面积麦田复播,对提高麦田效益和下茬小麦持续高产都有重大意义。晋中、太原地区,初霜期在9月30日左右的地方,都可以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