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治理措施对流动沙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沙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7 a后,天然植被恢复效果不同。①生态垫阻断了天然植被的正常演替规律,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只有4.31%和3种。同期营造的人工林中,小叶锦鸡儿和侧柏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高,均大大超过同期封育的流动沙地,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低,沙枣和榆树林地居于中间位置。②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植被一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榆树和沙枣林地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数量有所增加,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③集沙观测表明,生态垫、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均无风蚀现象,欧美杨84和新疆杨林地风蚀较为严重,榆树和沙枣林地风蚀较轻。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的14个县1890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平均产量分别为23.0 t/hm2和15.4 t/hm2,全省平均22.3 t/hm2。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0%和60.6%,全省平均95.4%。全省化肥氮(N)、 磷(P2O5)和钾(K2O)投入量分别为155、 78和13 kg/hm2,其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与养分分级等级相比,陕北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化学氮肥施用量合理的农户分别占43.0%和4.0%,全省平均39.4%; 过量施肥的农户分别占24.5%和50.3%,全省平均26.9%。磷肥施用量合理的农户分别占64.6%和16.0%,全省平均60.1%; 过量施肥的农户分别占21.9%和56.0%,全省平均25.0%。钾肥施用量不足农户分别占96.9%和93.1%,全省平均96.6%。陕西省农户马铃薯施肥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今后陕西省马铃薯施肥的重点为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陕南秦巴山区。  相似文献   

3.
甘肃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率极低,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甘肃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调查和研究表明,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为了合理利用甘肃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畜禽粪便中的主要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选取猪粪、牛粪、羊粪和鸡粪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有机质、铵态氮、总磷、总氮和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鸡粪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牛粪、猪粪和羊粪,而鸡粪中的铵态氮、全磷和全氮有明显高于牛粪、猪粪和羊粪。猪粪中的重金属铜和锌含量严重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9.0%和58.6%。鸡粪中镉、铬和镍金属含量超标率高于牛粪、猪粪和羊粪。在这四种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的综合利用时,要充分考虑每种粪便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做到既合理又有效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具有系统多样性和结构独特性的特点,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同,湿地系统是多种特殊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环境和基础性生态体系。大力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对湿地生态和资源进行良好的修复,是维持物种的多样性、确保生态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和湿地生态和资源的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施有机肥及套袋对鸭梨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施有机肥和套袋对鸭梨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了生长期施有机肥和套袋对鸭梨果实挥发性成分、 糖类和有机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鸭梨共检测到挥发性物质3类30种,其中酯类26种、 烯类3种、 醇类1种。施有机肥和套袋改变了鸭梨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施用有机肥使套袋和不套袋鸭梨香气物质种类分别增加8种和6种,香气物质总量分别增加182.89%和127.16%。套袋使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鸭梨的香气物质种类分别减少了8种和10种,香气物质总量分别减少66.32%和72.98%。不同处理鸭梨共检测到4种糖、 7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蔗糖、 山梨醇、 葡萄糖; 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乙酸、 柠檬酸、 莽草酸、 奎宁酸、 酒石酸、 琥珀酸。施用有机肥使鸭梨糖总量和酸总量升高,套袋使鸭梨糖总量和有机酸总量降低。施有机肥使鸭梨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增加,糖类和有机酸含量升高,而套袋使鸭梨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减少,糖类和有机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各项品质指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时,3种有机酸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烟叶中钾和还原糖含量,钾氯比和糖碱比,同时降低蛋白质和烟碱的含量。其中,苹果酸和腐殖酸能明显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中钾含量,苹果酸和油酸能明显降低上部叶和中部叶中蛋白质含量以及中部叶中烟碱含量。与适熟时相比,过熟时腐殖酸处理烟叶中各项指标的化学成分协调,从而改善烟叶的品质;苹果酸和油酸处理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
氯丹和灭蚁灵在典型污染场地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分析了典型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上的土壤、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和底泥样品,应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氯丹和灭蚁灵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氯丹、灭蚁灵空间变异性高,随机因素对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厂区内生产车间附近土壤中氯丹和灭蚁灵污染严重,存在明显的水平迁移,污染扩散范围与风向呈现一定相关性。氯丹和灭蚁灵随水的淋溶作用存在显著的竖直迁移,已经扩散至深层土壤中。污染场地附近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均被污染,底泥污染被限制在排污口附近。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氯丹和灭蚁灵的等值线图,清晰地看出氯丹和灭蚁灵的分布趋势:氯丹和灭蚁灵在表层土壤中污染程度较重,下层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分布均与上层相对应。土壤、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和底泥中灭蚁灵浓度均小于氯丹,这与氯丹和灭蚁灵的挥发性、迁移性、吸附性等理化性质有关。通过与同类POPs污染场地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此类场地土壤中的POPs分布存在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干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过程,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选取艾比湖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大气降水δ~2H和δ~(18)O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表现为冬季贫化夏季富集的现象。(2)湖水δ~2H和δ~(18)O值明显高于河水,反映湖水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水的δ~2H和δ~(18)O值从上游到下游总体趋于富集,在山区、绿洲和平原表现出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地下水同位素值上游山区最低,中间平原次之,艾比湖周边最高。(3)博尔塔拉河上游地下水与河水交换比例较大,为63.0%;中下游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交换比例较低,分别为5.0%~33.0%和2.5%~26.0%。精河深层地下水由浅层地下水和河水共同补给,比例分别为73.3%和26.7%。艾比湖周边,潜水流受到阻隔出露成泉水,与河水共同补给湖水。该研究揭示了艾比湖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可为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低温条件下黄腐酸和有机肥活化黑土磷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恒温控湿培养法,研究了低温(培养温度10℃)条件下,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对黑土磷素有效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均能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磷(Olsen-P)分别提高54.5%和111.5%, FA和OM对黑土磷素活化系数分别为40.6%和70.9%。在整个培养过程中,FA和OM处理土壤有机磷含量均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但是,与对照相比,FA和OM处理的有机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8%和42.3%。FA和OM能够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对照相比,FA和OM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35.8%和50.9%,有机碳(SOC)增加42.0%和35.0%,溶解性有机碳(DOC)增加70.2% 和63.7%。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与酸性磷酸酶、DO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765(p0.01)。黄腐酸和有机肥对黑土磷素的活化机制可能是由于黄腐酸和有机肥处理增加了黑土DOC含量,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促进了黑土磷素的转化,进而增加了黑土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对污染土壤中铜镉的稳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衡量吸附和室内培养实验,考察了粉煤灰对Cu和Cd的吸附等温线及0.2%、0.5%、1%和2%用量的粉煤灰对土壤pH、有效态Cu和Cd、以及5种化学形态Cu和Cd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对Cu和Cd的吸附等温线均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其对Cu的最大吸附量(9.90 mg/g)高于对Cd的最大吸附量(9.43 mg/g)。随着粉煤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显著增加,有效态Cu和Cd显著降低。同时,粉煤灰处理显著降低了离子交换态Cu和Cd含量,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和Cd含量,降低了Cu和Cd活性,使活性态Cu和Cd逐渐向潜在活性态和非活性态转化。其中培养60天后,2%处理的粉煤灰处理较对照pH提高了0.44个单位,离子交换态Cu和Cd分别降低了35.7%和35.9%。因此,粉煤灰能够有效吸附Cu和Cd,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和离子交换态Cu和Cd的含量,在重金属稳定化修复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能量生产效率评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对玉米和木薯乙醇的能量和可再生能量生产效率进行评估,该文统计了玉米和木薯乙醇生命周期能耗,并用市场价值量法按照主副产品的能耗进行了分配。计算出玉米和木薯燃料乙醇的净能量和净可再生能量。并计算了单产和化肥用量变化时的净能量和净可再生能量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玉米、木薯乙醇的净能量分别为1.472 MJ/L和2.417 MJ/L,净可再生能量分别为1.474 MJ/L和2.459 MJ/L。使用玉米、木薯生产燃料乙醇在能量生产和再生能量生产上都是可行的,木薯乙醇比玉米乙醇可行性更高,单产和化肥用量是提高能源利用和再生能源的关键因素,加强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提高系统的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3.
春旱和低温是影响东北作物生长的气候问题之一。以禾本科作物玉米和小麦为对象,模拟低温和干旱的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其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干旱,单一和复合胁迫均显著影响着小麦和玉米种子的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小麦幼苗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保持较高的萌发率(63.3%~87.3%),而在10℃和30%PEG浓度下显著下降,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PEG和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率区间分别为0~64.7%和0~18%。玉米种子在15℃~25℃和0~20%的PEG水平下,萌发率变化区间为2.22%~100%,在10℃和不同PEG浓度下以及30%的PEG处理在不同温度下的玉米种子萌发率均为0。小麦早期幼苗的长度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干旱强度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在10%的PEG水平和20℃的气温条件下,其幼苗长度和生物量值最高。玉米幼苗的长度和干重与其萌发率变化趋势一致,显著线性下降,最高值出现在0%的PEG水平和25℃的气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的根冠比高于玉米。推测在较强的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小麦比玉米具有更高的萌发和生长适应性。生物量向根部分布以及高根冠比值是小麦对干旱低温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 ,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变化的影响 ,并探讨了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DNA和RNA含量逐渐下降 ,而蛋白酶和核酸酶活性逐渐升高。早衰型小麦品种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DNA和RNA含量下降快 ,蛋白酶和核酸酶活性上升快 ;氮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 ,降低蛋白酶和核酸酶活性 ,从而延缓小麦旗叶的衰老。蛋白酶活性的提高 ,加剧了蛋白质的降解 ,以及DNA、RNA含量的减少 ,限制了蛋白质的合成 ,是导致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DNA和RNA含量的减少与DNase和RNase的活性升高 ,DNA和RNA分解加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当前,肯尼亚和中国在生产足够粮食以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肯尼亚而言,因为其2100年预测的人口将达到2018年的1.4倍,且其粮食生产在过去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中国近些年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本文系统分析了肯尼亚和中国农业资源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单产水平的历史变化,以及农业资源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肯尼亚粮食危机和消灭贫困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耕地、草地和降水等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比中国高2~3倍,且人均食物能量和蛋白质供应显著高于中国。当前,肯尼亚人均资源拥有量仍高出中国约30%,但是其人均食品供应和粮食自给率却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这是由于与肯尼亚相比,中国在种植业和畜牧业长期持续的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能量或蛋白质单产水平。1961-2017年,中国和肯尼亚作物蛋白的平均单产分别增加282%和44%。中国的数据表明,种植业和畜牧业单产水平与肥料、精饲料、机械和农药的投入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农牧业生产结构对单产水平的变化影响也很大,如种植业中蔬菜和水果播种面积占比,畜牧业中单胃动物饲养占比等。总的来说,农业资源投入和农业结构对生产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是肯尼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在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前,肯尼亚和中国在生产足够粮食以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肯尼亚而言,因为其2100年预测的人口将达到2018年的1.4倍,且其粮食生产在过去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中国近些年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本文系统分析了肯尼亚和中国农业资源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单产水平的历史变化,以及农业资源投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肯尼亚粮食危机和消灭贫困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耕地、草地和降水等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比中国高2~3倍,且人均食物能量和蛋白质供应显著高于中国。当前,肯尼亚人均资源拥有量仍高出中国约30%,但是其人均食品供应和粮食自给率却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这是由于与肯尼亚相比,中国在种植业和畜牧业长期持续的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能量或蛋白质单产水平。1961—2017年,中国和肯尼亚作物蛋白的平均单产分别增加282%和44%。中国的数据表明,种植业和畜牧业单产水平与肥料、精饲料、机械和农药的投入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农牧业生产结构对单产水平的变化影响也很大,如种植业中蔬菜和水果播种面积占比,畜牧业中单胃动物饲养占比等。总的来说,农业资源投入和农业结构对生产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是肯尼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在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同模型在渔业CPUE标准化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胜龙  张禹  张衡  樊伟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1):259-264
为了提高渔业数据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of effort,CPUE)标准化数据的质量和模型连续稳定预测能力,该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回归树(regression trees,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和传统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等方法,对2000-2013年大西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CPUE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均方误差、3种相关系数(Pearson's,Kendall's和Spearman's)和标准化均方误差等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标准化结果进行对比,寻找较优的标准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验证数据集SVM方法得到的3种相关系数(0.596,0473和0.632)和RF(0.623,0.456,0.621)相似,高于RT(0.516,0.432和0.586)、ANN(0.428,0.249和0.365)和GLM(0.199,0.106和0.159)。SVM预测的均方误差(11.25)、平均绝对误差(2.107)和标准化均方误差(0.652)略低于RF(11.655,2.377和0.661),明显低于RT(14.999,2.434和0.801)、ANN(16.692,2.883和0.823)和GLM(16.517,2.777和0.993)。各项指标揭示SVM方法要优于其他4种方法,RF次之,GLM计算结果在所有方法中最差,不适合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SVM和RF方法应该被优先考虑用于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研究结果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灾是影响和威胁森林的主要灾害,国有林场的规模一般比较大,森林火灾具有危害大、处置过程复杂等特点。强化国有林场的保护,需要提高森林火灾防范、治理和扑救水平。要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因及影响因素,全面掌握森林防火工作和火灾扑救的方法、技巧和措施,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更先进的技术,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对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对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和火灾扑救措施和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设施叶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严重,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并从改良土壤综合性状方面探明其改良机制,为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及其在设施障碍土壤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以植物源有机肥、生物炭和耐酸耐盐功能微生物为原料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1和调理剂2,市场购买生物有机类调理剂3,并以化肥处理为常规对照,在苏南苋菜和鸡毛菜大棚中进行小区试验。调理剂1和调理剂2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了电导率7.2%~12.9%,并显著增加了产量11.7%~24.5%。调理剂3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电导率9.8%~20.8%,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1.8%苋菜产量,但减少3.0%鸡毛菜产量。土壤生物学性状方面,调理剂1和调理剂2能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并增加7.8%~30.2%土壤细菌数量,减少8.0%~45.2%土壤真菌数量。调理剂3则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影响不显著,但降低了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对于高养分酸化设施叶菜土壤,高生物活性调理剂1和调理剂2主要通过降低盐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有效缓解连作障碍,进而达到增产。在盐渍化和养分过度积累的设施障碍土壤中,应施用养分适宜、生物活性高的有机类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20.
CO_2浓度、氮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碳素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伏生  康绍忠 《土壤通报》2004,35(5):546-549
试验设350μmolmol-1和700μmolmol-12种CO2浓度水平,湿润、干旱2种水分处理和施N0、50、100、150和200mgkg-15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春小麦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均增加,但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在中氮和高氮时,CO2浓度增高,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明显增加,而不施氮肥和低氮时,增加则不明显。不同水分处理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也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氮素和水分胁迫及对春小麦碳固定并没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