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朗镇地处广东珠江口伶仃洋咸淡水交界,海岸线长26km,有浅海滩涂约0.13万hm2。水产养殖大户许华鉴独具慧眼,承包了千亩滩涂,以浅海浮排和蚝塘搭棚延绳吊养的方法人工养殖生蚝,还混养鱼虾蟹,“一围养四鲜”,开辟了滩涂水产养殖增收的新路。2009年,千亩蚝塘生蚝、鱼虾蟹收获量834.5t,总产值552.4万元,纯赚303.2万元。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28日,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大连水产学院与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合作完成的“美国硬壳蛤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殖”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硬壳蛤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蛤又名沙贝、海蛤、黄蛤,因其为上等食用贝类,肉味鲜美,故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是生长在浅海中的一种经济贝类,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广东沿海亦有一定资源,人工养殖近年已获得成功,是沿海地区渔农发展养殖致富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牡蛎,俗称“蛎黄”。其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称。蛎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蚝鼓或罐头;煮蛎肉的汤汁经浓缩后制成蚝油,是上等调味品。宁海县牡蛎养殖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全县推广立体式水泥条养蛎,平均亩产达520公斤左右,比传统的地播法增产三倍多,单产大幅度提高。宁海县块山镇渔民尤孝浓,自1983年起承包浅海  相似文献   

5.
牡蛎的养殖、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干肉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醣19%~38%,此外,还含VA、VB1、VB2、VD和VE.牡蛎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鲜牡蛎汤浓缩后称"蚝油".蛎肉可鲜食或制成干品--"蚝豉",也可加工成罐头.药用可治虚弱、解毒、止渴.牡蛎珠可治眼疾,贝壳是制石灰、水泥、电石或做贝壳粉的原料.牡蛎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俗称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分布广,热带、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都有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海水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95%以上是养殖获得,另外5%左右主要通过捕捞获得。其中,我国贝类产品产量97%以上都来自海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贝类海水产品产量1480.17万吨,贝类淡水产品产量39.45万吨;贝类海水产品产量占我国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2065.33万吨)的71.67%,稳居海水养殖第一位,年产值逾千亿元。我国以牡蛎为代表的贝类养殖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郑鸿图的《业蛎考》就有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7.
牡蛎(蚝)是我国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贝类,我省主要养殖品种为近江牡蛎,分布在珠江口,经济价值高,除鲜食外加工成干品(蚝鼓)、罐头,蚝油或蚝片,畅销国内外,素享盛名。养殖牡蛎,一般从采苗到养成商品,需三周年时间。原始采石地播养殖方式,生长期更长,而且,由于石块附着器体积小,重量大,易于下沉淤没,所以苗少,生长慢,产量不高,不适于深水软泥场地的养殖。六十年代开始采用水泥附着器,比采石地播的平面养殖较多的利用了水  相似文献   

8.
泥蚶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蚶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营养价值极高,有"血蚶"之美称,近年来由于酷采滥捕造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人工养殖已有一定规模.我区适宜泥蚶养殖的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现有泥蚶养殖面积200多hm2,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现将几年来泥蚶养殖成功的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等,是沿海常见的一种贝类,国内主要养殖品种有5种。牡蛎脂肪及糖元含量丰富,在贝类中肉质最为人喜爱。牡蛎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铜、铁、锌、碘等微量元素,尤其是丰富的牛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消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与其碳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养殖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核算的基础上,分析了2006-2010年海水养殖贝类产量与其形成碳汇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贝类年均形成碳汇约92.9万t;不同地区和海水养殖贝类品种形成的碳汇量差异较大;海水养殖贝类产量每增加1个单位,其碳汇量相应增加0.092 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海水围塘内贝类大量死亡俗称“倒塘”,是近年来海水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养殖损失,而且会严重污染围塘底(水)质,影响其他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效益。1.贝类死亡原因分析(1)围塘底质老化由于对围塘缺少整修、清淤,且因多种贝类与对虾、梭子蟹轮养、混养,使围塘底质长期处于老化和污染状态。大量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对贝类产生毒害,或因有机物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使围塘底部呈缺氧状态,引起贝类窒息死亡。(2)苗种放养过多因养殖密度过大,过多的贝类使围塘水质变清,透明度增大,贝类处于饥饿…  相似文献   

12.
魁蚶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终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为探索南方地区海水围塘养殖魁蚶的技术,福建等地近年从辽宁丹东引进苗种进行魁蚶全人工试养,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海水贝类养殖是形成渔业碳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核算原理为基础,通过对2010年全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进行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总量约97×104t,其中,按省区排序,山东省位居第一,而按品种排序,牡蛎则是主要来源;(2)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量不具有优势,仅占总量的11.58%。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碳汇渔业发展地位,以相应海区养殖容量为基础,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借助地区内外两种资源,提高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二是在现有养殖产量基础上,通过优化海水贝类养殖结构,提高贻贝养殖比重以实现增汇,据估算,养殖结构调整可使江苏、浙江两省碳汇量分别提高到18 703.87 t和9 048.56 t。  相似文献   

14.
李方洲 《河南农业》2022,(11):59-60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规范本地腹足类贝类的养殖流程和养殖参数,提升腹足类贝类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5.
苍蝇是传播疾病的害虫,然而,如今人们却要“养殖苍蝇,变害为宝。”天津南开大学杜荣骞教授经过多年研究,从野生苍蝇中驯化出一种适合人工养殖的,称之为“工程蝇”。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在2005年元月曾多次播出,引起众多养殖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基于.NET开发环境,使用C#开发语言、MySQL数据库、百度地图API和JavaScript技术实现,具备辽宁省贝类养殖企业查询、养殖环境查询、贝毒预警、产地溯源、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为加强辽宁省贝类养殖生产区的有效监控、提高贝类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效率提供了可视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作为我国贝类养殖大省,其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海水贝类养殖行业作为近岸污染源之一,如何在保证产值增长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海水贝类养殖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海水贝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养殖品种的产量、单产及产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水贝类养殖产业特征为:①养殖规模过大、产量优势有余;②养殖效率过低、海域环境质量堪忧;③并非所有养殖品种产品优势充足、市场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常江澳浮筏养殖贝类的饵料结构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6月29日至10月22日对大连市金卵眍常江澳(大李家湾)浮筏贝类养殖水域及近岸海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养殖贝类的胃含物民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个体大小与数量分布情况,并对两者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示,养殖贝类胃含物及肠道食物残余主要为硅藻和有机碎屑;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适宜贝类摄食;饵料生物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适于贝类生长及养殖需求。  相似文献   

19.
1995年6月29日至10月22日对大连市金卵眍常江澳(大李家湾)浮筏贝类养殖水域及近岸海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养殖贝类的胃含物民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个体大小与数量分布情况,并对两者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示,养殖贝类胃含物及肠道食物残余主要为硅藻和有机碎屑;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适宜贝类摄食;饵料生物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适于贝类生长及养殖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冬冬  王鲁民 《湖南农业科学》2012,(15):120-122,130
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量最大的品种,目前年产量已超过1 000万t,同时海水贝类养殖还具有碳汇功能。为了科学核算其碳汇量,在介绍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及渔业碳汇定义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该体系包括直接碳汇和间接碳汇,其中直接碳汇核算相对简单,只需要获取转换系数、质量比重及碳含量3个参数,而间接碳汇以食物链机制为基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核算过程较为复杂,应该作为下一步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