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黑龙江中西部草地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县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农业区。继1996~1999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后,2002年再次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3万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2%,严重发生面积13.3万hm2。据6月24日调查,富海镇宏升村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大豆45头/株,葵花148头/株,甜菜48头/株,玉米32头/株,一般地块平均有虫210头/m2,草荒严重地块高达2000头/m2,是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1a。草地螟在本县1a发生2代,主要以迁入代幼虫为害。6月2日,外地虫源开始大量迁入本县,1盏黑光灯…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黏虫在临猗县玉米、高粱田大面积严重发生。发生面积之广,虫量之大,为害之重为1976年以来之最。全县发生面积1.0万hm2,达到防治指标面积0.73万hm2。6月30日至7月1日调查,塬地玉米有虫株率10%,百株有虫8~12头;夏播玉米有虫株率35%~40%,百株有虫40~60头;饲草用高粱每平方米80~170头,最严重的猗氏镇百里店村达350~500头;荒地杂草被黏虫咬成光秆,与其相邻的玉麦收后未夏播的原茬地及玉米田、高粱田,采用快速、有效的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蓝叶虫在贵州蚕区为害逐年加重。该虫常数十头虫集中在一叶沿向叶里咀食,受害叶片成不规则细齿状或穿孔,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在30%以上。防治方法:1.利用其成虫的假死习性,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打落捕杀。2.在桑树上喷...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天水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的影响,油菜害虫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据1999年3月上旬调查发现,油菜黑缝叶甲今春在本市严重发生。全市发生面积1.05万hm2,其中严重发生0.53万hm2,平均虫田率79.1%,每平方米虫量454头,...  相似文献   

5.
黄带球虎天牛(CalloidesmagnificusPic)属鞘翅目,天牛科。是花椒的1种毁灭性蛀干害虫,俗称泌干虫、串皮虫。平顺县花椒产区,15a以上的老花椒产区发生严重,15a以下的很少发生。与本县交界的黎城、潞城、壶关以及河北省涉县、河南省林州市亦有此虫发生。在本县只为害花椒树,还未发现其他寄主。此虫以幼虫群集花椒树1m以下的主干皮层内为害,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据劈树检查,严重时1株主干内有虫100头以上。主干皮层被环害后,水分、养分输送受阻,全株枯死。椒农称其为花椒树的“癌症”。1发生特点此虫在本县1a发生1代…  相似文献   

6.
我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350hm2,由于人少田多,稻田种植多年来一直采用单季稻种植及近几年部分面积应用水稻旱育抛秧再生栽培方法。种植品种绝大部分为汕优63。进入90年代以来,稻象甲在我场从无到有,从零星发生到大面积遭危害。目前己成为危害水直播田、旱育抛秧再生稻田、中插秧田低龄幼苗的一主要害虫。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简述如下;1生活习性稻象甲在我场危害代一年一代。主要以成虫在田埂的杂草基部及土缝或稻内越冬。据近几年的越冬基数调查,未冬耕田块一般百成虫10~20头,幼虫0.5~3.7头,田埂成虫1…  相似文献   

7.
楸蠹野螟发生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楸蠹野螟(Sinompnisa plagialis Wileman)危害楸、梓树,以幼虫钻入嫩枝蛀食髓部,受害状常呈瘤状突起,易遭风折,致使幼树难以形成主梢.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2001年郓城县从河南引进的幼苗.带进了楸蠹野螟,使育苗地块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地块虫口密度达2.8头/株.为了探索该虫的发生规律及最佳防治方法。笔者于2002年开始对该虫进行了系统观察与防治试验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单县发生棕榈蓟马棕榈蓟马为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省区蔬菜上的灾害性害虫,1996年8月中旬在我县病虫观测圃的茄地发现此虫为害,虫株率95%,单株虫量300~500头,高的1000头以上;单叶虫量10~20头,多的50头以上。棕榈蓟马虫体小,体长约...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下旬至8月初,瓜娟螟在贵溪市严重发生。据调查,平均每株有虫13.8头,最多一片叶上有幼虫8头,一条瓜中有幼虫125头,极为罕见。该虫对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产生较强抗药性,特别是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如辛硫磷等已产生极强抗药性,农民说这类药打得再浓该虫也无一点反应。我站指导农民使用锐劲特、杀虫单防治该虫,反应良好。其中锐劲特防治瓜娟螟幼虫死亡率达97%左右,杀虫单达80%左右,但枝叶茂盛处防治效果仍不理想,死亡率仅50%左右。瓜绢螟在贵溪市严重发生@吕瑜琳$江西省贵溪市植保植检站!335400…  相似文献   

10.
C.  EA 张生芳 《植物检疫》1998,12(1):26-29
俄罗斯尚未发生的危险性害虫@E.A.Cokoло俄罗斯尚未发生的危险性害虫E.A.CokoлоB等1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foli(Burg.)该虫原产于北美,曾为保护地作物的危险性害虫,现已传入欧洲、亚洲和非洲。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食虫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田笼罩接虫法研究短额负蝗为害烟草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烟株上虫量越大,中上等烟叶下降比率和经济损失越大。单株虫量1、2、4头造成的中上等烟叶下降比例分别是6.07%、26.29%、39.72%,经济损失率分别为14.17%、31.85%、48.01%;底叶、下二棚叶、腰叶、上二棚叶、顶叶受害指数分别是1.39、13.54、18.06、25.00、14.82。计算出了经济阈值,确定短额负蝗防治指标为6头/100株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秋柑橘红蜘蛛发生严重原因及防治对策冉德森(湖北省枝城市植保站4433001虫情严重1997年入秋以来,湖北枝城市柑橘红蜘蛛普遍发生严重。经几个主产区调查,叶均红蜘蛛成若螨达5.28头,卵1.72粒,分别比1996年同期高出25.8%和12....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初步揭示了秋季桑蓟马的日间发生规律。桑蓟马种群数量从7月中旬末激增月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全年发生高峰,每枝虫量高达1560~2628头;桑蓟马主要分布在桑树枝条0~8叶位上,占全技总虫量的8147~99.81%,其中第3叮虫量比例较稳定,占技虫量的14.92±2.76%,桑前马虫量以叶片反而虫量比例大于正面,占60~90%,在顶芯生长止常的桑枝上的虫量,明显大于自然封顶的止芯桑枝,并在桐乡青和新之一徽两个品种上的虫量相对较低。本文还提出广秋季桑蓟马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4.
鳃蚯蚓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俗称红砂虫、鼓泥虫,当地农民称摇头虫。该虫在长年渍水田、湖田及阴沟中出现,危害作物少见。2004年6月上旬,在南阳镇石门村三组调查,一水稻种植农户,品种金桂99,面积0.8hm^2,最高虫量56.8万头/667m^2,平均17.6万头/667m^2,虫体最长851mm,一般为50~70mm,在上午8~9点钟,阴天或傍晚可见田间一片红,水稻秧苗停止生长,不分蘖,调查5户,其中2户死苗达70%以上,南阳石门3组,海拔600~759m,一季中稻,习惯性冬泡,其冬泡田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5%,5~6月雨日为29d,地表温度在24℃以上,田块低洼,长年渍水,四周阴蔽,其温度、湿度极有利于鳃蚯蚓的活动和繁殖。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近几年来在胶东地区的姜田发生为害猖獗,成为姜的主要害虫。据1996~1998年的7~9月份调查,百株(姜的地上茎,每茎为1株)有虫一般为100~150头,严重者达450余头,被害株率为65%~100%,被害叶率为45%~100%...  相似文献   

16.
一种玉米新害虫──红褐蠼螋红褐蠼螋(Ladiidaesp.)是我县新发生的一种玉米害虫。1994年在南郑县农丰乡刘台村6块玉米地内发现;1995年调查已在该乡的坡地石渣土壤春玉米地普遍发生,平均被害株率23%~68%,每株有虫3~5头,最多11头。1...  相似文献   

17.
赤斑黑沫蝉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斑黑沫蝉[Callitetix versicolor(Fabricius)]又称稻沫蝉,为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是河南省近十年来新发生的玉米害虫。1986年在伊川县白沙乡下么村的玉米制种田发现该虫,当时只见到几头成虫,属零星发生。2000年彭婆镇的彭婆村有1.3hm^2玉米田受该虫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大部分干枯。2001年在各在乡的各在村南岭有10hm。玉米田因赤斑黑沫蝉危害造成玉米叶片干枯,减产严重。我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1.79万hm^2,2001年至今赤斑黑沫蝉危害玉米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县玉米田新的主要害虫。2008年对该虫进行普查,该虫在我县所有乡镇均有发生,全县发生面积达1753hm^2,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18%。25%,百株虫量80~140头,产量损失20%左右;严重田块被害株率达60%~100%,百株虫量400~800头,产量损失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根据近8年的观察和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在我县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地区结球甘蓝小菜蛾幼虫发生为害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海拔地区小菜蛾发生密度在1-620头/百株之间,在海拔1400-1800之间随着海拔升高发生高峰期相应推迟。大田初次见虫一般在结球甘蓝移栽后15-25d。幼虫在植株上分布为害更趋向心叶,在9叶以下,心叶虫量占总虫量的47.4%-63.6%。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安庆稻飞虱特大发生1995年由于异地虫源基数大,本地夏季多雨、秋季气温持续偏高,稻飞虱在安庆市连续3代特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各代累计发生33.4万hm2(次),是常年的1.5~2倍。因全力防治,未成灾减产。1995年稻飞虱发生有以下特点。1...  相似文献   

20.
直播水稻产量高、种植方便,已成为青浦地区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栽培面积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55%扩大到2000年的87%,目前已达1.74万hm2。直播水稻一般于6月上旬播种,10月底开始收割,在大田的生长期较长,且分蘖多、密度高、田间郁闭,较常规移栽稻害虫发生早、为害重,其发生规律有很大差异。每年均有1~2种害虫发生程度达偏重至大发生。作者经多年调查研究,现将主要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1稻象甲已成为直播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重的田块会造成毁苗而重播。该虫以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