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土壤中形成的塑料垃圾对农作物生长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胜利油田胜华降解树脂有限责任公司经多年研究试制生产了可控光解地膜。为了探讨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光解规律,1997年,我县引进并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结果简...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1.4 m宽膜,一膜四行种植,设置5个不同行距配置的边行内移种植模式(即窄行行距分别为10、20、25、28和30 cm,宽行行距分别为60 cm和50 cm,株距均为10 cm),研究不同配置的边行与内行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行内移后,边行距膜边距离在10 cm以上的三个处理,边行与内行的单株结铃数无明显差异,边行距膜边距离小于10cm的两个处理,边行的单株结铃数较内行少1.1~1.4个;各处理相互间内行的单株结铃数无明显差异,铃重和衣分亦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边行内移技术可显著提高边行与内行的棉苗均匀度,增强边行棉株的抗逆生产能力,增加棉花产量。边行距膜边距离在10 cm以上的三个处理较边行距膜边距离小于10 cm的两个处理增产籽棉750 kg/hm~2左右。建议生产实际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边行内移技术。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专用膜)栽培花生表现出单株分枝多、鲜蔓重、饱果数多且荚果大的优势,与未覆膜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极;除草膜与光解膜产量差异不明显,但与普通地膜和不盖膜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覆膜早播的与其它处理的产量差异也均达极显著,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等均比迟播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光解地膜的裂解产物和分解产物对作物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光降解地膜的研制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用7×5、4×5和1×5 cm2的光解地膜碎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模拟光解地膜的降解产物;以7,70,140,210,280和350 g·m-2模拟残留量,以无降解产物处理为对照;盆栽试验,6次重复,研究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和残留量对大豆生长中期土壤养分和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解地膜各种降解产物对大豆生长中期土壤p H略有增加作用,而对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2)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对大豆株高、株有效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株粒重有增加的作用,但不同降解产物和残留量的作用大小不同。因此,光解地膜降解产物可以促进大豆生长期间土壤养分的分解和吸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2、1983年连续两年选用生育期株高均较接近的国内外当家品种进行小区试验,研究“边际效应”对小区试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去掉边行与包括边  相似文献   

6.
高淀粉玉米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庄铁成  王月  李中华 《玉米科学》1996,4(4):012-014
综述高淀粉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基因的遗传修饰作用及育种进展新动向。尤其介绍了生产光解膜的原料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1 997年 ,石河子垦区开始进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通过 3年试验 ,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措施和方法 ,并在全兵团植棉垦区推广。 2 0 0 1年兵团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发展到 4.3万公顷。为进一步了解棉花膜下滴灌的作物需水规律及相关机理 ,特别是水盐运动、施肥技术及膜下滴灌栽培适应的土壤含盐量范围等 ,2 0 0 2年进一步对棉花膜下水盐运动规律进行了试验。1试验方法1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石河子总场高新园区 3号地进行 ,面积 2 1 .3hm2 ,土壤为灌耕草甸土 ,质地中壤 ,前茬棉…  相似文献   

8.
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半干旱区油葵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措施,2015-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陇葵杂3号)为材料,研究3个覆膜栽培条件及4个钾肥水平条件下的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3个栽培模式分别为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沟播+补灌。4个钾肥水平分别为0、48、84和120kg/hm2。调查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计算钾肥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覆膜与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效率,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栽培方式对上述三者的影响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全膜双垄沟播>露地,且差异显著;与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油葵籽粒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70.1%和103.9%、184.3%和143.7%。各施钾处理籽粒产量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不施钾,表现为K120>K84>K48>K0,施钾处理间除120与K84外,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84kg/hm2时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最大。油葵产量与钾肥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综上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和施钾量为84kg/hm2是半干旱区油葵适宜种植模式,且补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油菜生长发育必需经过冬春低温季节,地膜覆盖具有明显提高地温的作用,为了探索地膜覆盖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在1982年和1983年进行了油菜地膜覆盖试验。试验共分三个处理:不盖膜(对照),11月5日(移栽时)盖膜,1月3日盖膜。  相似文献   

10.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已在我国许多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残膜不能自然分解,常此应用将会造成农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为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制了“可控光解塑料地膜”,1983—1985年组织了中试生产和农田应用研究。我所参加了应用研究协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我们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莒县夏庄镇花生中产变高产技术开发试验。试验是在前三年开发区花生产量实现低产变中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试验计划要求:三万亩开发田的单产,由81—83年平均255.7公斤,84年提高到300公斤,85—86年达到325公斤的高产水平。并总结出一套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可供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的技术经验。 三年来,我们在开发试验区全面实施技术规范,并进行四个专题120个项次的同步性单项试验和两个专题的综合性试验,均获得满意结果,圆满完成了开发试验任务。 一、开发试验产量结果 开发试验经省、地科委组织验收,84年面积34019亩,单产305.5公斤;85年因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花生是一项新引进的栽培技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基本上是白膜,它的主要缺点是防草效果差。我们于1982和1983年进行了黑白相间膜除草效果的试验,以便为黑白相间膜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试验方法和经过 试验采用大连塑料研究所生产的黑白相间膜2064(宽黑条)、2065(黑白窄条相间)、黑色膜,以白膜为对照共四个处  相似文献   

13.
花生覆盖不同功能地膜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寿祥  孙彦浩 《花生学报》1994,(2):28-30,36
花生覆盖不同功能地膜效果试验初报陶寿祥,孙彦浩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不同功能的地膜种类逐渐增多,为了验证其覆盖效果,1993年对碳黑膜、灰降解膜和除草膜进行了花生田覆盖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  相似文献   

14.
花生条纹病毒在我国曾报导为花生轻斑驳病毒。该病毒引起的花生病害广泛流行于北方花生产区。病害发生早,发病率高,早期感染可造成花生减产20%左右。带毒花生种子是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间,病害被蚜虫传播和扩散。为此,我们于1990和1991两年对地膜覆盖驱蚜防病和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试验设计及方法 1、试验处理:(1)银灰膜(超薄膜)、(2)透明膜(超薄膜)、(3)不覆膜(CK)。 2、试验方法:1990、1991两年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薄膜覆盖栽培在国内发展很快。随着薄膜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残膜对土壤,饲草,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给下茬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带来很大影响,常年积累势必造成公害。为了消除残膜危害,我所于82、83两年对大连塑料研究所研制的光降解膜进行了试验,探索光降解膜的应用效果,为花生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经过六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它是一项高投资、高效益的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地膜棉的经济效益,1984年进行了不同揭膜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以寒地8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方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评价,研究表明,9030-130、边90-138、边90-131是综合表现较好的自交材料,可在育种中利用。杂交组合边90-131×边90-40和辐18-2×边90-39的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表现突出,可进一步组织试验,确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型地膜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陈菊蓬黄一青浙江省慈溪市农业局315300马珠安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农技站315326周云万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农技站315327试验在慈溪市长河镇老新街村张洪星承包地和庵东镇庵北畈村陈冬康承包地进行。试验设6个处理,A采用光解...  相似文献   

19.
据徐汉东的试验、报道:作者自1987年秋至1990年春,在白山市(原浑江市))一试验基地,进行了延长西洋参生长期的试验。用活动式封闭“防霜帘”和“防寒膜”,对无霜期较短的引种西洋参区域,实行技术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栽培的显著经济效益已为广泛的生产实践所证明。但是,连续使用几年之后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就明显地暴露出来,突出的问题是覆盖于农田的薄膜经过一个生产季节之后,遭受机械破坏的碎片不能被分解,拌入耕层土壤后影响耕作,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和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农田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我们在研究除草地膜基础上,又研制了除草可控光解地膜,并对两种药膜本身的性能、除草效果,增温保湿性、对花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现将初步试验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