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王的物质——性激素是由蜂王上颚腺分泌的一种外激素。经试验证明:在王台中发育未成熟的蜂王,就已经能开始产生性激素。它的组成成份是非常复杂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来的就有三十多种成份。当工蜂饲喂蜂王时,靠吻的接触,蜂王将这些物质传递给工蜂,再通过工蜂间的互相传递,迅速地将这些物质传递到整个蜂群中的所有工蜂。蜂王物质中含有一种酸,具有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和控制工蜂建造王台的作用,又是性引诱剂,  相似文献   

2.
金前元 《蜜蜂杂志》2003,(12):13-14
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7期 1 6页《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 (以下简称为《习性》)一文中 ,作者认为 :王浆框空台基内的卵是工蜂所“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习性》一文所述情况 ,虽然蜂王是没有离开控产区 ,但在蜂群中除了蜂王有产卵能力外 ,还存在着大量有产卵潜力的工蜂 ;只不过在正常的蜂群里 ,工蜂的这种产卵行为受到“蜂王物质”的抑制而已。中蜂群中发生的“工蜂移卵”现象 ,我认为不应该是“移卵” ,而应是工蜂“产卵”。因为中蜂群失王后 ,容易引起工蜂产卵 ;当蜂群内蜂王质量差、衰老而造成“蜂王物质”不足时 …  相似文献   

3.
这群蜂为什么会有急造王台?(二)——答张致军蜂友从蜂群生物学方面分析,蜂王被限制在局部之内,工蜂所获得的“蜂王物质”大大减少,甚至部分工蜂已有失王的感觉,而把1~2日龄的工蜂幼虫改造了“急造王台”。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由于该群的蜂王生理机能——分泌“蜂...  相似文献   

4.
读了《蜜蜂杂志》2003年第7期《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一文,我对“工蜂移卵”现象有和费起充老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文章中谈到的“工蜂移卵”,是工蜂产卵,而不是蜂王产的卵被工蜂移进王台的。因为蜂群失王已久,巢内无虫、卵,工蜂卵巢已发育,后虽介绍新王,但新王被限制在“多用器”内,所以工蜂在王台内产卵。随着新王的存在,工蜂产卵逐步减少并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非工蜂移了卵。因为工蜂产的全是雄蜂卵,所以大都在中途被废,数量虽多,不会有一只发育成蜂王。类似情况我见过2次:2001年8月,一继箱取浆群王台内无浆、有卵,但本…  相似文献   

5.
蜜蜂的行为(十二)李紫贤D.蜂王质不能抑制分蜂情绪的产生,不能抑制工蜂建造王台蜂王质能抑制工蜂卵巢管发育的推理,凑巧遇到了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中也有部分工蜂卵巢管发育的现象,于是顺乎自然地提出了蜂王质能抑制分蜂情绪,能抑制工蜂建造王台的推理。具体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6.
合成蜂王信息素对东方蜜蜂行为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方蜜蜂(Apiscerana)营社会性生活,由蜂王、雄蜂、工蜂三型蜂组成的完整的有机群体,依靠各组成成员分泌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其中蜂王上颚腺分泌的蜂王信息素作用最大。本研究利用云南大学化学系人工合成的蜂王信息素,模拟蜂王,研究其对东方蜜蜂的群味、聚集、消除失王情绪、抑制工蜂产卵,以及抑制建造急造王台等行为的作用,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文献报导:蜜蜂蜂王的下顎腺(Mandibular gland)能分泌一种外激素(Pheromone)被称为蜂王物质(Queensubatance),此项物质具有二种作用:一,使工蜂聚集;二,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据Butier等人报导这种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8.
“工蜂移卵”育王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福仁 《蜜蜂杂志》2003,(11):13-14
关于“工蜂移卵育王” (暂且指西蜂 )之说 ,笔者持否定意见 :即工蜂没有这种能力。笔者认为 ,一些蜂友所见的情形是工蜂产卵所致 ,这种无王群台基内有卵的情况笔者也见过。工蜂与蜂王同是雌性蜂 ,只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食物及发育的场所不同而形成了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工蜂及有完全生殖能力的蜂王。在蜂群失王后 ,工蜂虽不能产受精卵 ,但它仍然保留有维持种族延续的本能。在失王时间较短时 ,它们会向台基内产卵 ,“目的”是培育蜂王 ;在最终未果的情况下 ,才会出现大批工蜂代替蜂王产卵的现象。从本刊 2 0 0 3年第 7期 16页费起充老师《西…  相似文献   

9.
怎样处理工蜂产卵的蜂群由于失王引起工蜂产卵是蜂群管理上的一大难题。蜂王存在时,蜂王上颚腺分泌的蜂王物质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使工蜂执行其正常的巢内工作,但绝不产卵。如果一旦失王,72小时内若给予子脾,工蜂即造王育新王。反之,若没有及时提供子脾,拖到5...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养蜂>2004年第5期27页"工蜂产卵能育王"一文认为工蜂产的卵能育王,就其所述情况分析,笔者认为那只蜂王不可能是工蜂产卵育成.  相似文献   

11.
<正>一、工蜂产卵的起因蜂王质量欠佳、介台介王失败、二次育王时间太长、因故失王失察等,都会造成工蜂产卵。工蜂产卵有两种现象:一是有王产卵。有王群工蜂为何会产卵呢?许多养蜂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催发工蜂卵巢发育的原因无非有2种:(1)营养过剩:为了催繁,无节制地饲喂,工蜂吃饱无事可做,卵巢渐渐发育;(2)蜂王衰老:各种信息素不足引起工蜂卵巢发育。不管哪种情形引起工蜂卵巢发育产卵,都是工蜂们自身渴望得到的。据有关报  相似文献   

12.
使蜂王对工蜂有引诱的物质已经研究了近30年,现我们有理由确信这种物质是一种性引诱剂,这种引诱剂是分蜂时蜜蜂跟踪蜂王的信息,而不是用来确认在蜂群中的蜂王。苏联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说,蜂王在巢脾上走动时留下了一种物质,它对工蜂的引诱力可维持30分钟,作者把它叫做“蜂王的足迹”(geen tracks)。这个资料是测定取走蜂王后每隔1分钟爬向王笼的蜂数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在一般情况下,养蜂成败在于养王。一、蜂王的产生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多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王台数量多。王台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自然交替台出现的特点是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老方法囚王越冬,从当年秋繁结束起囚王,到翌年春繁时放王,蜂王被囚长达50多天。当春繁开始放王时,蜂王死亡率50%。原因有三:1)蜂王长时间被囚,体格缩小,“蜂王激素”减少,出现工蜂围王(有的围死在王笼内);2)工蜂不饲喂,特别是对老、残、弱质蜂王,导致蜂王饿死;3)蜂王冻死:“立冬”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冷空气一来,工蜂结团,囚王的王笼被置放到蜂团外,蜂王被冻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春繁,影响全年蜂群的发展和当年的经济效益。笔者自2004年试用“三擒三纵法”,组王越冬,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方法是:当蜂群秋繁为卵、虫、蛹1∶2…  相似文献   

15.
秋后自然王是指秋天关王后,蜂巢内产生自然王台或急造王台,羽化产生的处女王或成熟蜂王. 秋季关王时,一是蜂王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王笼内,只能与部分工蜂接触,"蜂王物质"的传递受阻,一些工蜂产生了失王感,急于造王台育王;二是蜂王不能正常产卵,蜂群内的幼虫逐渐减少,从而产生了过剩的哺育力;三是秋后蜜粉源少甚至无,蜜蜂的巢外活动减少,有部分蜂群的工蜂就在巢内泌蜡造脾,利用幼虫改造王台或将蜂王产的卵移入王台中,加强哺育,十几天后便出现处女王.  相似文献   

16.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17.
浙江莫允功先生曾在《蜜蜂杂志》1994年第5期提出过“中蜂不攻王”的原理。我通过很多次的实践发现,我地的中蜂群在失王情况下,除大流蜜期可随意介绍中蜂王外,其他时间经常会发生工蜂围王,甚至围王致死的情况。我在多次给失王群介绍蜂王的实践中,得出了一种比较可靠的介绍蜂王的方法,在失王群失王1天以上,工蜂尚未出现大面积产卵时进行,过程如下:1捉王从要提取蜂王的巢箱中提出巢脾寻找蜂王。当发现蜂王时,用拇指粗长5cm以上的空心铁纱圈轻快、准确地罩住蜂王,注意绝对不能弄伤蜂王;蜂王受到突然袭击后会往纱圈上部窜,这时可快速将纱圈的敞…  相似文献   

18.
阮礼录 《蜜蜂杂志》2003,(12):14-14
《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2期 3 2页《蜂王能在不同巢房产受精卵或未受精卵之猜想》一文登出后 ,马上得到几位蜂友从不同认识、实践的角度提出异议 ,我认为这些都需用实践来加以证实。文章的“从未发现蜂王在空台基上直接产受精卵”这一定论我认为是欠妥的 ,结论下得过早。现举一实例 :我 1 966年开始学习养蜂 ,当时 1 9岁 ,出于好奇 ,有空就把蜂群搬上搬下地折腾 ,当时 1群十四五框的继箱群出现分蜂热 ,我刚好发现蜂王在台基上产卵 ,腹部还未拔出 ,被众多工蜂围绕 ,等蜂王把腹部从台基内拔出后 ,我才把巢框放回原位。但文章对工蜂搬子的猜…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第6期第16页登载的《组织双王群新法》一文,实属想像型的“技术”,用来组织双王群我认为不可能成功。我养蜂多年,也曾企图这样做,既省事,又增加产卵王,何乐而不为。在1999年由椴树蜜场地下来后,我就把已成功20多天的小蜂王分别放在巢箱、继箱里,把老蜂王提前1天提到继箱里,结果既伤蜂又围王,无一成功。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在椴树蜜结束后将两箱的老蜂王提上继箱,巢箱里第2天用小蜂王介入。结果王笼被工蜂围得水泄不通,蜂王根本放不出来,并且咬得死蜂遍地。后来我认为是否是铁纱王笼不行,于是又换1只螺旋的铝丝王笼也没有成功:无王时介…  相似文献   

20.
蜜蜂群体建立了明确的繁殖分工,即蜂王是工蜂、新王以及99.9%雄蜂的母亲,但这并不是说工蜂不会产卵,因为有7%的单倍体卵来自工蜂。大部分工蜂卵被其他工蜂快速清理掉,仅0.1%的成年雄蜂是工蜂的儿子,工蜂卵的清理被称为“工蜂监督”。有人曾认为工蜂区别工蜂卵和蜂王卵是因为蜂王会用杜氏腺分泌物标记其所产的卵,而工蜂不会。还有人认为杜氏腺不是卵信息素的来源。也有人认为产卵工蜂和蜂王一样也会产生杜氏腺分泌物,但化学成分的不同很有可能是用于区别蜂王卵和工蜂卵的机制,确定卵信息素的来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