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洲黑杨南抗1号,2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较抗天牛的I-69杨为母本.以I—63杨、欧洲黑杨和晚花杨272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组合编号分别为34、32和37。经苗期选择以及无性系比较林测定,采用聚类分析选出这生和抗虫的美洲黑杨抗云斑天牛3个无性系:南抗1号(34—17、34—135)和南抗2号(34一314)。化学物质测定表明,抗虫性与树皮中酚类含量和丹宁含量呈正相关。分子生物学测定表明,杨树对云斑天牛的抗性受基因控制,初步找到了与抗虫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该项成果在树木抗虫育种方面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经过12年研究,选育出"汉杨2号"(鲁山杨×圣山杨)、"汉杨3号"(I-69杨×鲁山杨)、"汉杨8号"(圣山杨×鲁山杨)等3个杨树杂交新品种,其5 a生单株材积达到0.218 24 m3,0.241 3 m3,0.218 2 m3,其遗传增益为15.18%,26.08%,15.18%;通过初步试验结果,将进一步开展区域造林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树新品种南抗 3、4号是中国林科院杨树专家经过基因重组培育成功的 ,属南方型抗云斑天牛的杨树新品种。它既速生 ,又丰产 ,材积生长超过母本Ⅰ -69杨的 11.97% ,干形通直 (通直度 93 .5 % ) ,抗性强 ,材质洁白、细腻 ,无黑心 ,是理想的胶合板特用树种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99  相似文献   

4.
省林业厅受省科委的委托,于今年5月8日至9日在杨陵科研协调中心召开研究成果鉴定会,对省林科所杂交培育出的杨树新无性系—陕林3号杨和陕林4号杨进行了鉴定。陕林3号杨是从Ⅰ—69杨×美洲黑杨杂交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原试验编号52号。陕林4号杨是从Ⅰ—69杨×青杨(长安)杂交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原试验编号1062号。它们的  相似文献   

5.
姚雷 《林业科技》2001,26(4):5-5,11
1376号杨是中国林科院引进的欧美杨品系 ,为落叶乔木 ,其树干通直 ,是良好的用材林种。 1987年 ,吉林省延边州林科所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欧美杨四个品系 :15 88号、 2 9号、1145号和 1376号。经过物候期和生长期调查 ,1376号杨整个物候期与北京杨十分相近 ,并且其高生长最快 ,在 8月 5日至 8月 2 0日 15天内 ,其生长量达 49cm。为进一步了解 1376号杨的生长特性 ,1995年 ,在和龙市西城镇明岩村营建了 1376号杨的对比试验林 ,1999年对1376号杨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1 试验地概况和试验方法和龙市西城镇明岩村地理位置为 12 9°0 5′E,42°41…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3个杨树新品种鲁林1号、2号和3号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选取生产中正应用的I-107、L35和中菏1号为对照,通过大田形质指标调查、鲜单板旋切性能评价、干单板质量评价和胶合板质量检验等方法,评价了其单板制作胶合板的适宜性及胶合板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鲁林1、2、3号杨与3个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圆满度;鲁林1号分枝较细、分枝多且均匀,鲁林2号、3号分枝相对较少、较长、较粗;3个品种的鲜单板旋切性能均较好,干板质地良好,制作的胶合板成品符合国家标准,适宜做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杨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杨树具有成活率高、抗性强、速生、丰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杨树也成为江淮地区绿色长廊及退耕还林等工程中的主要树种子之一。由于杨树品种较多,我们对中涡1号、69杨、欧美杨108进行栽培对比试验,选择本地区最适宜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8.
欧美杨107号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a的引种育苗试验表明,欧美杨107号(Populus euramericana clone‘74/76’)在陕西关中具有良好的引种前景。1a生107号杨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本地优良品种陕林3号杨(P.deltoides cl.‘SL-3’),抗病虫能力与陕林3号相当。与中林46号相比,107号具有较高的高生长量和明显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中嘉8号等杨树杂交新品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 1年将I—6 9×I—6 3杂交得到的 6 6 1个系号实生苗分别在嘉鱼、潜江、新州、石首、公安、监利、天门等 7个县作造林比较试验 ,并都以在湖北表现最好的I—6 9、I—72杨作对照 ,初步筛选出 2 6个品系 ,于 1987年集中到嘉鱼育苗造林并测定。 8a试验结果表明 ,有 15个杂交品系均不同程度超过了I—72杨。其中 ,中嘉 8号杨、中潜 2号杨、中嘉 7号杨、中潜 1号杨、中监 1号杨、中嘉 5号杨、中嘉 2号杨、中监 3号杨、中天 1号杨 9个品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净增生长量均超过I—72杨 ,单株蓄积净增生长量为I—72杨的 12 2 7%以上 ,最高达 16 1%。它们不仅生长期长、生长迅速 ,而且树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抗性较强、材质好 ,为湖北省杨树栽培推广提供了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引种和选育的15个南方型杨树优良无性系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4个引选品种3a生单株材积超过对照品种Ⅰ-69杨10%以上,证明在武汉地区适合生长。而其中的珍珠杨(南抗1号)、中潜3号、中汉578号、中驻2号和自育的汉选1号等6个新品种,不仅单株材积明显超过对照,而且其抗桑天牛能力也高于对照,建议重点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中黑防 1号杨、2号杨 (Pop ulusdeltoides×cathayana)是从 80年代引入的 150个无性系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 ,母本是美洲黑杨 ,父本是青杨 ,已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适宜各林种造林 ,因其为雄株 ,不飞絮 ,又是城乡绿化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及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所选出的几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作了锈病、黑斑病、溃疡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绝大部分为抗病或高抗,少数为感病。其中对这3种病害均表现抗病或高抗的有69杨×美洲黑杨的5个无性系;06号、52号、57号、66号、80号及69杨。对锈病感病的有69杨×青杨的两个无性系:142号、1062号及69杨×小青杨的592号无性系;高感的有69杨×小叶杨的216号无性系。对黑斑病高感的有Ⅰ—214杨×北京杨的01号无性系及214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13.
山地1号杨是吉林省林科院历经近20a选育、适宜丘陵及高寒山地栽培的杨树良种。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多个林业局进行的区域栽培试验表明,10a生试验林,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用网室放养、人工摸拟的方法,从植物抗虫机理的三个方面,研究了食叶害虫对杨树无性系的选择性和偏嗜性、不同无性系对害虫的生理抗性及不同无性系的耐虫性。同时,还调查了各无性系田间被害程度。结果表明,69杨×美洲黑杨的52号抗虫性最强;69杨×美洲黑杨的65号、66号和西玛场的抗性较强,与69杨相近;69杨×青杨的1062号、1145号的抗虫性较差,与 I-214杨相近。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国内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228—379为母本,进行天然杂交育种;以国外引进的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PE-3—71、PE-19—66、S307—26为父本,I-72、I-69杨为母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对杂种的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区域化试验,从生长量、形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木材材性、环境适应性、抗逆性、胶合板制作与制浆造纸性能等方面,采用单性状评价、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适宜培育杨树胶合板材和纸浆材的优良新品种—鲁林1号、鲁林2号、鲁林3号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7号杨在退耕还林地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7号杨根苗树高、地径、胸径分别超对照中黑防67.2%、53.4%和81.3%;7号杨扦插苗树高、地径、胸径超过对照A5杨104.4%、104.5%和119.3%;无性系7号杨根苗造林效果好于扦插苗;根苗造林可提高成活率25~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褚兰镇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北部,处在江苏、安徽两省的接合部。根据埇桥区二类清查的数据,杨树及侧柏是该镇的主要树种,其中杨树栽植面积为18820亩,占全镇有林地面积的48.4%,杨树的活立木蓄积量为10.4803万m^3,占全镇活立木蓄积量的87.5%。目前,全镇杨树的主要品种有欧美杨107号、I-69杨、I-72杨等。欧美杨107号属黑杨派欧美杨杂交品种,树体通直、树冠窄、侧枝细,具有抗风能力较强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8.
辽育3号杨等树种对水泡溃疡病抗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杨、辽育3号杨、鞍山小钻杨3个品种进行了水泡溃疡病抗性试验,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接种、树皮含水率和愈伤组织形成4方面的测试,认为辽宁杨抗病性略优于辽育3号,二者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这2个品种抗病性都优于小钻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愈伤组织形成指数和1年生树皮含水率2个指标,都是辽宁杨>辽育3号杨>小钻杨。进一步分析表明,野外调查感病指数与室内接种感病指数、树皮含水率、愈伤组织形成指数呈现spearman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野外调查感病指数与室内接种感病指数呈正相关,野外调查感病指数与树皮含水率、愈伤组织形成指数分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与白杨派树种相比,黑杨派树种一直因组培再生困难而限制了其在林木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欧美杨优良新品种——渤丰1号为试验材料,以其再生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铜离子浓度、光照强度、卡那霉素选择压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建立了渤丰1号杨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使用该再生体系时,外植体的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100%,叶片的平均分化芽数多达20个以上,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8%,4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叶片的诱导与分化,2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不定芽的生根;同时发现铜(Cu)元素是渤丰1号杨外植体分化再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Cu2+浓度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20.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冬季休眼期苗杆水分蒸腾速率和水分饱和亏缺、春季起苗后自然曝晒条件下苗木失水状况及对展叶时间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生长季节土壤干旱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这三方面综合评价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结果是:69杨×美洲黑杨的杂种无性系抗旱性均优于69杨;69杨×青杨的杂种无性系的抗旱性也优于69杨,但不及青杨。其中69杨×美洲黑杨-52的抗旱性最强,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的抗旱性与Ⅰ—214杨相近,而69杨×青杨-1145不及Ⅰ—214杨。新引进的露易莎杨和西玛杨的抗旱性优于69杨,但不及Ⅰ—214杨。陕林1号杨是所有无性系中最抗旱的。被测验的杨树无性系的抗旱性可以大致排列如下顺序:陕林1号杨>青杨>69杨×美洲黑杨-52>69杨×青杨-1062、69杨×美洲黑杨-66和-65、Ⅰ-214杨>露易莎杨、西玛杨>69杨×青杨-1145>69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