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嫁接繁殖具有保持接穗亲本优良特性和提前开花结实的特点。因此,它是目前国内外建立树木无性系种子园的主要手段之一。马尾松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是我省最主要的荒山缘化树种和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为了迅速实现我省林木良种化,从一九七三年开始,我们进行了马尾松优树选择和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的营建工作,但由于嫁接成活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营建种子园和采穗圃的进度。  相似文献   

2.
<正>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产脂量,对其进行良种选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缩短马尾松良种选育的进程,给营建马尾松种子园提供接穗,我们在优树林下,选择5年生左右分布均匀的天然下种幼树,采用嫩梢高接法将其改造为马尾松优树采穗圃。  相似文献   

3.
“六·五”期间,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地理种源试验,选出了一批优树,并进行了单亲本子代测定,营建了采穗圃和第一代种子园,尤其是湿地松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基本上能满足全省造林的需要,杉木种子园已开始生产种子,马尾松、火炬松种子园也正在营建,扦插、水培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工作都为今后良种选育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了加速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工作的步伐,“七·五”期间林木良种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马尾松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收集区(采穗圃)的建立、园址选择、嫁接、无性系配置、无性系开花习性,以及种子园丰产管理技术、遗传测定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尾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种子园建园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马尾松种子园应该采取怎样的密度设计是种子园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马尾松嫁接母树全光照、种子园林缘及种子园林分中马尾松生长发育差异的研究,提出新建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中株行距控制为8×8米,不要低于6×8米。并根据马尾松树种生物学特征及参考有关文献建议马尾松种子园良种生产时间(种子园生命期)定为20至25年。  相似文献   

6.
太子山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建园材料选择和收集、嫁接技术、建植方式及定植密度、种子园营建和激素对促进球花形成的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太子山马尾松种子园建设的技术及经验。太子山种子园的建成不但加速了我省马尾松良种化的进程 ,而且为今后我省马尾松种子园营建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嫩枝嫁接技术在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收集区、采穗圃的建设中已被广泛应用,是以当年嫩梢为接穗,2~3年的幼龄马尾松为砧木,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进行嫁接的。要提高马尾松嫁接成活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嫩砧、壮砧。砧木的培养以就地育苗,就地定砧最佳。营养袋育苗,用50kg松菌土,0.5kg过磷酸,0.25kg复合肥配制营养土、用种子园、优树和商品种子育苗均可。为提高种子的遗传、播种品质,除种子园种子外,优树种子宜单采单选、株选果选粒选,商品种子宜水选或粒选。定砧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于杉木优树种条不足,严重影响种子园的建设速度。实践证明,利用芽接法建立种条园,能够在短期内为种子园营建提供大量接穗,以满足种子园建设的需要。我场于一九七六年春建立杉木优树采穗圃95亩,定植砧木16,622株,当年嫁接6980株,其中芽接5741株。年终调查,芽接的成活率及保存率达95%以上,最大高生长量有82cm,平均高生长量33.1cm,平均茎粗0.8cm。一九七七年春嫁接9900株,其中芽接8316株,现  相似文献   

9.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树种的毁灭性病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安徽省从2001年开始从疫区和非疫区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324株抗病优树以及部分广东、广西种源,通过嫁接繁殖和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的方法进行无性系抗病性测定。2011年利用筛选出的68个家系的89个高抗无性系营建了1.6 hm2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各家系成活率90.9%~100%,平均成活率93.6%。  相似文献   

10.
建立采穗圃是为了提供大量的优树种条,营造无性系种子园或直接用于无性系育苗造林,是实现油茶生产良种化的关键性措施之一。搜集分散在各地的油茶优树选定适当地建立区(省)一级中心采穗圃,不仅有利于优树的采集和繁育,还可兼具优树基因库的功效。为此,选定临桂凤凰林场建立全区油茶中心采穗圃兼优树基因搜集库和当代鉴定圃。实行“边选择,边鉴定、边繁育”,结合嫁接改冠试验组织协作攻关,三年来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一九七七年三月二十四日至五月六日,在贵县覃塘林场,营建马尾松优树采穗圃100亩,从二十八个国营林场采回马尾松优树号共有283个,全部采用嫩梢嫁接.共嫁接了有顶芽和无顶芽的穗条共12212枝,成活7728枝,成活率为63.2%.其中有10个优树号成活率为100%,83个为80~90%.六月十日调查,嫁接成活的长势良好,有顶芽的部  相似文献   

12.
优树,是林木良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来我省已选出杉木优树867株,各地都利用这些优树枝条作为接穗,建立采穗圃和种子园,以求获得大量的优质接穗和种子供生产上育苗造林用。但优树的枝条必竟数量有限,为了充分利用优树资源,我们于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嫩枝切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它早期生长发育较慢,用实生苗繁育良种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加速发展林木良种事业,采用无性系嫁接方法建立马尾松种子园,既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又可矮化树冠,便于采种,这是实现马尾松造林良种化的重要手段。马尾松采用无性繁殖是比较困难的。过去,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与国营英德林场,用老枝嫁接成活率低,一般在20—30%。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我们从1978年开始研究,经过4年的试验,取得马尾松嫩枝切接技术科研成果。马尾松嫩枝嫁接1045株,平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正>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十多年来,先后采用表型选择的优树营建初级种子园达1000多亩。为了进一步改善种子的遗传品质,提高选择育种的效果和开展多世代育种,我们对优树进行了子代测定。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种子园营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宜昌市林科所营建马尾松种子园20hm~2。其中无性系园(马尾松一代重建嫁接种子园)13.333 hm~2,共收集154个经过子代鉴定、遗传增益大于10%的优良无性系;实生苗种子园6.667 hm~2,于枝城市、远安县、咸丰县等马尾松优良种源区选择优树145株,选用了120个优树家系苗。建园中采用了圃地小砧嫩枝诱根嫁接、一次性定植、计算机软件(SODP)优化排列设计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场现有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六种松。除马尾松外,其余五种松都是先后从外地引进的。两年来,我们对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四个树种间的相互嫁接,作了尝试,其目的是: 1、初步了解这四种松之间的“嫁接亲合性”,以便进一步试验,为引种、建立无性系种子园、采穗圃扩大钻木材料的来源;并探求通过不同种间的嫁接促进嫁接母树开花结实、调节树形、矮化树冠、提高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十多年来,采用表型选择的方法,先后已从遵化、平泉、承德、隆化、兴隆、围场等县和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地区选择优树450株,并利用其中部分优树营建初级种子园1,000多亩。为了进一步改善种子的遗传品质,提高选择育种的效果和开展多世代育种,我们开始了优树的子代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早日实现造林良种化,从70年代起我区就开始抓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至今已营建了一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桉树等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基地,全区现有杉、松、桉、油茶、油桐等树种种子园26处,869.7公顷,年产种子239120公斤,母树林33处,1145.3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遗传测定和种质资源开花特性观测结果,从马尾松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76个优良无性系作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其中,5个无性系来自种源试验林优良个体,17个无性系来自优树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49个无性系来自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5个无性系为高产脂优良品种。利用这些建园材料,于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8 hm2。从建园材料选择、营建技术、抚育管理和树形管理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可为我国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嫁接苗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是马尾松优树资源收集和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嫁接技术及外界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探讨,得出如下结论:操作人员不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嫁接成活率相差21.3%;粗壮穗条的成活率较细穗高;土壤、空气湿度对嫁接成活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