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明确为害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罗浮栲林分的蛀干害虫种类及为害特征,为准确识别害虫与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辅以无人机观测,并结合不定期枯死木套笼观察,记录罗浮栲林分蛀干害虫的为害特征,并对采集的蛀干害虫进行鉴定。[结果]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存在4种蛀干害虫,分别为后刺拟棘天牛(Neacanista retrospinosa)、紫缘长绿天牛(Chloridolum lameeri)、红腹柄天牛(Aphrodisium faldermannii rufiventris)和皱绿柄天牛(A.gibbicolle)。其中,后刺拟棘天牛占采集天牛总数的81.1%,为优势种群;4种天牛在形态学上差异明显,易于区分;4种天牛幼虫均蛀食韧皮部和木质部,但蛀干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也可作为初步鉴别害虫种类的参考依据。[结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罗浮栲林分目前遭受多种蛀干天牛的危害。其中,红腹柄天牛的危害相较本世纪初明显减弱;新发现了紫缘长绿天牛和皱绿柄天牛;后刺拟棘天牛种群数量较高,已造成严重损失,是当前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青阳天牛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又名青杨楔天牛、杨枝天牛。青杨天牛是危害杨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该虫先以幼虫在皮下蛀食,后钻入木质部危害,蛀道可达树木髓心部,主要危害杨树、椴树等树种。由于该虫属蛀干害虫,它隐蔽性强,在防治上极为困难,所以一但杨树发生青杨天牛危害,若治理不及时,可快速造成大面积蔓延,将对杨树林木造成毁灭性危害。  相似文献   

3.
文中应用PCR法和PCR-RFLP法建立了褐拟谷盗的快速分子鉴定方法.结果表明:①PCR法中,采用依据褐拟谷盗COI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产物经电泳检测证实,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褐拟谷盗;②PCR-RFLP法利用2组简并引物对目标拟谷盗的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借助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该法也可用于检疫工作中对褐拟谷盗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
在杨树人工林中,以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三种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由于蛀干害虫的猖獗危害,致命林木成片死亡,防护林"带断网破"。经过对蛀干害虫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三种蛀干害虫的治理,除要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外,还应抓好治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中应用PCR法和PCR-RFLP法建立了褐拟谷盗的快速分子鉴定方法。结果表明:①PCR法中,采用依据褐拟谷盗COI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产物经电泳检测证实,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褐拟谷盗;②PCR-RFLP法利用2组简并引物对目标拟谷盗的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借助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该法也可用于检疫工作中对褐拟谷盗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蛀干害虫是隐蔽在树干内生活,取食木质部、形成层、树皮等,重者把树木吃空,造成树木死亡。轻者由于木材的空洞而降低木材等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杨树主要蛀干害虫有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杨干象、白杨透翅蛾等。  相似文献   

7.
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云南松死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和未发生区400株死亡云南松的调查表明:松墨天牛、纵坑切梢小蠹和云南松木蠹象是云南松上的主要蛀干害虫,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侵害是危害云南松林的主要方式,复合侵害时必有1种害虫为优势种,对拟松材线虫发生区与未发生区3种主要蛀干害虫进行对比后初步推断,松墨天牛可作为拟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并针对3种蛀干害虫的复合危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斑星天牛是西宁市目前危害青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本文就我市在天牛生物防治方面目前已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在杨树人工林中,以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青杨枝天牛三种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经过对蛀干害虫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三种蛀干害虫的治理,除要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外,还应抓好治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1杨干象1.1形态特征长椭圆形,黑褐色或棕褐色,无光泽。体长7.0~9.5mm。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布白色鳞片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横  相似文献   

10.
长角天牛属天牛是严重危害林木的一类蛀干害虫。为了完善长角天牛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DNA COⅠ)的基因数据库,研究该属部分种类的遗传进化关系,并探索利用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鉴别长角天牛种类的可行性。应用巢氏PCR技术扩增了5种长角天牛标本的COⅠ序列,并与Gen Bank记录的4种长角天牛COⅠ序列进行对比,以解析其序列组成变异情况、碱基替换规律和遗传距离差异,最后再利用MEGA 5. 2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长角天牛属不同种类间的遗传差异显著,可将此DNA条形码用作长角天牛属不同种类的分子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部分种类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会龟总科(Scarabaeoidea)6种金龟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从GenBank中检索4个种的COI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并获得了长度为624bpCOI片段.10个种的COI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共有440个变异位点,192个简约信息位点.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63.6%).转换(TV)和颠换(TS)在科内、科间存在明显差异.科内种问TV+TS小,各科不同种与外群之问TV+TS较大;TV/TS则呈现相反的趋势.以黑蜣科(Passalidae)的具角黑艳甲(Odontotaenius disjuncttts)作为外群,采用P-distance法重建了10种金龟子邻接树(N-J)和最小进化树(ME)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丽金龟属内科内、鳃金龟科内的不同种分别优先聚集,再与其他科相聚集,显示科内、属内的种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COI基因序列可用来研究属内或科内种群的系统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成虫交配行为的观察和Y型管生测仪的生测研究表明,释放化学信息是引起青杨脊虎天牛成虫交尾的主要通讯方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试虫正己烷提取物的定性检测,进一步证明了雌虫释放短距离性信息素,雄虫接触后释放较长距离挥发性物质的推断.雄虫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空气传递给雌虫,而后进行交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 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 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 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 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高体革鯻的遗传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高体革鯻线粒体DNA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791bp,碱基A、T、G、C的含量分别为31.6%、21.4%、20.4%和26.7%;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31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7.7%、23.6%、29.8%和18.9%。在这2个基因片段中,GC含量均低于AT含量,AT/GC分别为1.13和1.05。[结论]通过对高体革鯻16SrRNA和COI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比较低,在3个样本中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完全一样,COI基因片段也完全一样,说明高体革鯻的这2个基因都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F48E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该病毒HN基因中两个不交叉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90bp和579bp.将这两段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 vector中,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ET-28a,PCR和酶切鉴定表明,克隆的两个新城疫病毒基因片段已经正确地插入到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之中.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飞蝗各亚种线粒体DNA的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单一带,大小约为1.3kb。对此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证明所扩增的COI基因序列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序列,说明在中国飞蝗不同亚种的基因组DNA中存在线粒体的假基因序列,因此以飞蝗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出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不适宜用作分析飞蝗种群遗传和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花斑皮蠹和黑斑皮蠹(鞘翅目:皮蠹科)的快速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皮蠹属昆虫个体小,形态高度相似,仅依据外部形态难以鉴定。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的通用引物,分别以黑斑皮蠹(Trogoderma glabrum)、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二者COI的碱基序列,找出所有序列多态性位点及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最终选取限制性内切酶AflⅡ对二者进行酶切。结果表明,黑斑皮蠹的COI序列可被限制酶AflⅡ切开,形成535bp和347bp两部分,而花斑皮蠹COI片段中因不具有AflⅡ酶切位点而不能被切开,从而将二者成功区分,实现对黑斑皮蠹和花斑皮蠹的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Aprionagerrnar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tabaniformisRottenberg)是北京地区为害杨树林网的重要蛀干害虫。参照国内外对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其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应用综合分析法风险评估表明,光肩星天牛属高度危险,桑天牛、白杨透翅蛾属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9.
番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FLP,RAPD,SSR及AFLP等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分子标记在辅助选择育种,构建连锁图谱,分离目的基因和QTL分析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RH株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SAG1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酶切后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及PCR鉴定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 008 bp的特异SAG1片段,大小与预测值相符,与已知的SAG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S76248)的ORF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